瑞士财政部4月16日发表声明称,瑞士联邦主席于利·毛雷尔(Ueli Maurer)将于4月22日至30日率金融和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毛雷尔将于4月28至29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声明还指出,乌力·毛勒将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也是瑞士领导人第二次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

声明还释放出另一重磅消息,按照瑞士联邦4月10日的决策,中瑞两国将在访问期间就「一带一路」倡议签署有关在第三方市场上的合作谅解备忘录。瑞士财政部称,「备忘录的目的是让双方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第三方市场加强贸易、投资和项目融资合作。」

瑞士是中欧国家之一,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全球最富裕、社会最安定、经济最发达和拥有最高生活水准的国家之一。瑞士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在欧洲仅次于卢森堡。瑞士还是世界上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是世界竞争力最强的国家,我们耳熟能详的雀巢、诺华、罗氏、ABB等许多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均设在瑞士,瑞士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制造业为瑞士最重要的产业,以生产专业化学制品、药品及医疗产品、科学精密测量仪器、乐器为主。瑞士政府系统比较独特,国家元首(瑞士联邦主席)一职每年由七名联邦委员轮流担任,今年的主席毛雷尔同时也是瑞士的财政部长。

瑞士是最早承认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中国是瑞士继欧盟和美国之外最大的贸易伙伴。2016年两国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加深了两国间的友谊,2017年初,习近平曾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

目前,中瑞两国在30个领域保持双边对话,其中包括在经济、人权、移民、劳动法、知识产权和金融事务等方面的高水平政治磋商。此外,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还包括科学、技术、健康以及环境保护。

瑞士看起来和哪个国家都「不远不近」,但实际上,瑞士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其不仅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还一直致力于发挥金融服务优势,助力人民币离岸业务和本币结算,以实现金融互联互通。

瑞士驻广州总领事毕扬(Martin Bienz)说,瑞士在推广国际化标准、市场透明度、公平竞争、绿色金融及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在微观的实际操作层面,双方经济也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可以从我们擅长的领域中受益,如精密仪器制造、创新、金融服务、清洁能源和化工制药等。

圣哥达基线隧道由两条57公里长的平行隧道组成,深度2438.4米,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隧道,工程总耗资近900亿元,花费17年建造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其实也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专家。两年前,瑞士完成了圣哥达基线隧道的建设,这是现今世界上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瑞士是内陆国家,这条隧道将瑞士与义大利、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连接起来,更好地实现互联互通,这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下建设基础设施有共通之处。

瑞士雪景(图片来源:新华网)

此外,中国内地游客在瑞士酒店的过夜人次持续增长,2018年达到了180万,中国已是瑞士第四大游客来源国。毕扬表示,瑞士也是冬季旅游的发源地,冰雪运动也十分闻名,借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两国也将会在冰雪产业、推广冬季运动方面有更紧密的合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