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吕蒙正与寇准虽然同朝为官,但应该是前辈与后进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吕蒙正出生于公元944年,公元977年为进士第一名,将作监丞、升州通判。而此时的寇准才15岁。

到了公元980年,吕蒙正已经是左补阙、知制诰。已经是皇帝近臣,而年轻的寇准在这一年中了进士。

公元991年,寇凖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开始直接参预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

公元1001年,朝廷诏令吕蒙正以本官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本朝以来三次任为宰相的。

公元1003年,寇准因为澶渊之盟的功劳开始做宰相了。登上大宋朝最大的舞台。

公元1005年,吕蒙正退休回家,而寇准开始了宦海浮沉的生活,直到1023年去世。

关于第二个问题:

在太宗一朝到真宗初期,吕蒙正三次为宰相。赵普对其也是赞赏有加。《宋书》: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毕竟,在太宋一朝,天下初定,辽国还有战争,已是不错了。

寇准,最大的业绩就是「澶渊之盟」的达成。但是此后屡次被贬,宦海浮沉,起起落落。要说有功这是必然,但若说治世能臣,还是有些差距的,至少,他连舞台都没站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