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雖然起於微末之間,但他非常愛讀書,也明白歷史上的很多王朝都是因爲沒有選擇好繼承人才滅亡的,如秦隋兩朝,皆是如此。

  正是因爲這樣,朱元璋在自己僅僅是個將軍的時候,便將朱標帶在身邊培養。朱標也沒有辜負父親的信任,他英明賢良,在大臣之間威望很高。朱元璋相信,就算他駕崩了,朱標也有這個能力、威望可以壓得住跟他打天下的文臣老將們。

  洪武二十五年,朱標病死。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朱標病死的時候,朱元璋已經65歲了。就算是放在現代,也是個垂垂老矣的老人了。不過朱元璋顧不得悲痛,因爲擺在他面前還有一個大問題,該立誰爲繼承人呢?

  可能有很多朋友一直都一個問題,朱棣也是跟隨朱元璋起家的幾個兒子之一,他的能力想必朱元璋肯定是明白的。那麼在史書上,朱元璋沒有一絲一毫的念頭想要立朱棣爲繼承人呢?

  相關歷史專家表示,“任何人都有機會,但就朱棣不行。”

  原因其實很簡單,朱標死了,按照古代的相關繼承權,最有機會得到太子之位的無疑是朱棣的兩位哥哥秦王朱樉、晉王朱棡,雖然這兩位的能力堪憂,但是如果讓能力強的朱棣當太子,那後世不都可以效仿了,畢竟明朝是一個有秩序的王朝,立嫡立長這個制度雖然有一定的缺陷性,但在古代,這無疑是個最好的法子。

  朱元璋爲了不讓後世爆發明朝版“八王之亂“,他只能將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扶起來。兒子朱標有威信可以震懾住羣臣,但朱允炆在朝堂上可是一點威信都沒,朱元璋爲了給孫子鋪平道路,選擇大殺功臣。

  至於朱元璋爲何不殺藩王,這個問題有點可笑,因爲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定下諸子就藩的時候便明確表示了“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

  藩王只是名義上的管轄者罷了,想要聚衆造反是沒有能力的。至於燕王朱棣掀起的叛亂,根據史書記載,朱允炆上位後至少有五次機會可以殺掉朱棣,但他都錯過了,這也怪不得旁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