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設和使用全球衛星導航(GPS)系統最早,對它的價值和重要性認識也最深,嘗到的甜頭也是最多的。出於霸權主義和商業利益,美國反對任何國家建立獨立自主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伽利略系統從一開始就毫不意外地遇到美國的各種打壓,好幾次差點胎死腹中。

雖然美國多次打壓,但是在歐洲航天科技界和企業界的堅持和推動下,伽利略系統的研製一直沒有停止,歐洲各方面的人士也逐步認同了「衛星導航能力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這個觀念,伽利略系統的支持率與日俱增。2001年底,美國眼見種種威逼利誘都無法扼殺伽利略系統,由國防部副部長沃爾夫伍德給歐盟各國的國防部長寫信,威脅說伽利略系統會干擾美國的GPS。同時,伽利略系統「不夠安全」,有可能為美國的敵人所利用(畢竟伽利略系統的導航精度為1米,而且沒有軍用版本和民用版本的區別),要求歐洲重新考慮伽利略系統的方案。歐盟各國政府幾經磋商後,還是拒絕了美國人的「關心」。

2002年3月26日的會議之後,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再次赤裸裸地表示反對歐洲研製伽利略系統,還揚言美國在危機時刻要阻止敵方獲得任何衛星導航信號也就是說美國如果單獨對某個國家發動戰爭的時候,可能會干擾伽利略系統的信號,以阻止自己的對手能夠利用它進行作戰。在過了幾年之後,美國人放出了更狠的話,如果伽利略系統被美國的敵人用於對付美國的話,美國將直接攻擊伽利略衛星。更多內容詳見《兵器》雜誌2002年第12期。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是歐洲正在實施的一項重大民用航天計劃,於20世紀90年代由歐盟委員會和歐空局共同發起,其目標是建立歐洲自主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並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相兼容,在使歐洲獲得工業和商業效益的同時,還能夠為建立歐洲共同安全防務體系提供基礎設施。

一般來說,利用「歐洲地球靜止衛星導航重疊服務」(EGNOS),已經能夠為歐洲用戶提供較高精度的輔助測距、GPS和GLONASS系統廣域差分信息以及完好性信息服務,並且運作良好。但是,出於從政治、軍事、經濟、技術等方面的綜合考慮,歐盟委員會認為必須發展獨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並在1999年2月10日發布《伽利略-歐洲參與新一代衛星導航服務》的報告,首次提出建設和發展歐洲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計劃。2002年3月,歐盟委員會表決通過為伽利略計劃劃撥4.5億歐元研究經費,標誌著伽利略計劃正式啟動。

最初,美國試圖說服歐盟委員會放棄伽利略計劃,參與美國的GPS現代化計劃,但是歐盟各個主要成員國均表態支持建立歐洲獨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於是,美國又提出伽利略計劃的工作頻率問題、伽利略與美國GPS的兼容性和互操作問題等、伽利略系統帶來的美國國家安全問題等,歐盟方面通過與美國方面的艱苦談判和協商,最終獲得了美國的支持。

2003年9月,中國加入伽利略計劃,投資2.3億歐元。緊接著,以色列、烏克蘭、摩洛哥、韓國也陸續成為伽利略計劃的參與國。

2004年6月,美國正式與歐盟委員會簽署《關於促進、提供和利用伽利略與GPS系統及相關應用的協議》,協議規定伽利略系統與GPS系統實現互操作性和兼容性,並且促使歐盟委員會同意伽利略系統加入美軍的導航戰體系,嚴禁伽利略系統的敏感技術、產品和「政府服務」轉移到第三國。隨後,美國又與歐盟達成將GPS III衛星的L1C信號與伽利略系統的公開服務L1F信號兼容使用的協議。

2006年6月,歐洲宇航防務公司下屬的阿斯特里姆公司與美國洛馬公司簽署協議,共同開發一套專用的技術保障體系,保障美國GPSIII與歐洲伽利略的互操作性,並且依據歐洲和美國的法律有效管制伽利略系統敏感技術、產品等軟硬體設備的轉移與出口。

2010年7月,美國再次與歐盟就加強GPS和伽利略的聯合使用發布共同聲明,在工作頻帶、帶寬和信號調製等方面給出了具體的要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