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旁邊的大商場裏,開了一家潮汕牛肉火鍋店。離門口最近的玻璃窗裏,有師傅現場切肉,每一次路過,都能看見切肉師傅在裏面兢兢業業的切牛肉,牛肉鮮紅熱烈,看上去就覺得很新鮮,店裏顧客點的肉,都是現切現涮的。這一點透明化操作,可以打破很多顧客的顧慮。然而就算店家做的這麼到位、這麼拼了,這家火鍋店裏的顧客卻總是寥寥可數,即使價位不貴,但依舊幹不過離它數十米的海底撈。人家那邊排隊都排的水泄不通了,這邊還在盡力攬客,差距爲何如此之大?作爲一個資深美食研究愛好者(吃貨)的我,帶着好奇心,決定去這家潮汕牛肉火鍋店打一次卡!

  等肉的時候,遙望着切肉師傅在厚重的案板上熟練的切肉,然後一盤盤被碼放的整齊的牛肉,被迅速傳向點菜的桌子。沒盤肉上,還都貼心的擺放着小標籤,告訴顧客每盤肉對應的下鍋時間。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潮汕火鍋的鍋底竟然還收錢!裏面無非就是幾塊白蘿蔔和幾截玉米,這近乎清湯的鍋底,收了我26塊錢。第一次爲火鍋鍋底感到不值!不過這樣的鍋底是廣東一帶最喜歡的,簡單的清湯,才能品出肉的原汁原味,像四川火鍋那種,佈滿了辣椒,不管什麼食材放下去味道立刻統一了的,在廣東人眼裏,無異於暴殄天物。

  潮汕火鍋的旁邊,都會配一個比臉還大的漏勺,肉上桌之後,筷子一撩把肉翻進漏勺裏,手握漏勺在湯底中晃動10秒,然後出湯,將冒着熱氣的牛肉在沙茶醬中幾經翻滾,入口之後感受到細嫩的牛肉之時,還有沙茶醬那若有若無的鮮甜,那種麻辣火鍋不曾給與過的原汁原味,在潮汕牛肉火鍋中感受的淋漓盡致。

  牛肉根據位置的不同,口味也不一樣。嫩龍、牛舌、三花腱、五花腱、吊龍等等。肉的位置不同,對應的刀工也不一樣,資深的切肉師傅,可以把肉切得好看又好吃,可是對於不擅長觀察的顧客來說,可能光顧着吃了,這來自切肉師傅的用心良苦完全沒有感受到。

  潮汕牛肉火鍋中,手打牛肉丸我覺得比肉更精彩,碩大的牛肉丸子,純牛肉製成,燙熟之後帶着醇厚的肉香,口感相當Q彈,感覺吃起來比牛肉更帶勁!

  潮汕牛肉火鍋的經典之處就在於,哪怕桌上的盤子擂的越來越高,多少肉下去,這湯底依舊不見渾濁。可見牛肉各個都是經得起檢驗的好肉。而炸豆皮,也是潮汕火鍋中的經典菜式,很多顧客不懂,炸豆皮和牛肉一起上桌,一起涮下去,最後鍋裏也沾染了豆味,這要是在廣東這麼吃,肯定會被視爲異類。正兒八經的吃法是,肉涮完了才放炸豆皮。還有蔬菜,在廣東很多追求牛肉純味的食客眼中,如果過早涮蔬菜,也會擾亂了牛肉的味道,所以就連蔬菜都是放到最後才下的。可見,吃潮汕火鍋的正確流程是,先下各種肉,然後再下其他的。這種吃法,對於吃慣了四川火鍋、北京銅鍋的人來說,無異於一種折磨。

  再說蘸料,蘸料堪稱火鍋的點睛之筆。四川火鍋有油碟乾粉、北京銅鍋有麻醬韭菜花兒。而潮汕牛肉火鍋的蘸料卻多爲沙茶醬。沙茶醬用料柔和,裏面的蝦米、魚露、花生及蔥蒜頭等,無論從顏色還是口味上來說,都比較清淡,甚至甜味佔了主調,幾乎吃不到任何誇張的味道。比起麻醬,少了濃郁;比起幹碟,少了刺激。但是唯獨適合廣東的牛肉,爲了能夠凸顯牛肉的鮮甜,沒有什麼比沙茶醬更合適的了。

  可是,在北方人眼中,這種吃法實在是沒啥存在感,甚至吃了一肚子的肉,還是覺得味蕾沒有被刺激到,最後北方人生氣了,這頓飯到底吃了個啥?想吃鮮的我可以在家裏吃清燉牛肉嘛!何苦花錢來這裏吃,完全感受不到火鍋帶給自己的快樂!別問我爲什麼知道的?因爲,我去吃了!一頓潮汕牛肉火鍋吃完,看着隔壁的海底撈依舊如火如荼,我有點後悔,爲何不去吃它家呢?或者,去吃重慶老火鍋也可以啊!何必來這裏給自己找不痛快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