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生活中,有不少家庭的冰箱都會屯很多貨,在這裏袋鼠麻麻要提醒大家,冰箱可不是食物的“保險箱”哦。

  袋鼠麻麻的閨蜜吐槽:拿出個牛奶要給寶寶喝,我一看過期半個月了,奶奶說放冰箱的沒事……

  一位同事說:我姥姥的冰箱裏居然有前年的豬肉、帶魚……

  前幾天,一位用戶也留言提出疑問:冰箱冷凍的肉類,煮熟了,寶寶可以吃吧?冷凍一般可以保存多長時間?

  俗話說,病從口入,小寶寶們的抵抗力不及成人,飲食健康更要注重。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聊聊冰箱那些事兒~

  一、冰箱是食物最安全的放置地?

  很多老人們有一種“冰箱裏拿出來的東西吃不壞”的迷思,年輕人中有不少也覺得冰箱是食物絕對安全的放置地。

  小夥伴們,這種想法真的會爲飲食健康埋下隱患啊。

  冰箱裏低溫低氧的環境,是耶爾森氏菌和李斯特菌爲首的“嗜冷菌”的天堂。

  據美國的調查顯示,有64%的李斯特菌感染者,在他們家裏的冰箱中可以找到這種細菌。

  科普:

  耶爾森氏菌:引發小腸結腸炎,讓人腹痛、腹瀉、發熱,嚴重的可引發敗血症等。

  李斯特菌:引起發熱、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引發敗血症、腦膜炎,致使孕婦流產。

  冰箱到底有多髒?答案超乎你的想象!

  2010年,全球衛生理事協會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等9個國家,進行了一項《家庭衛生報告》調查,對浴室密封膠、冰箱、廚房抹布、水壺柄等日常頻繁接觸的物體,進行了細菌檢測。結果發現,浴室密封膠是家庭最髒的地方。

  而冰箱內部排名家庭衛生第二受污染重地。46%的家庭的冰箱無法通過細菌檢測,44%的家庭的冰箱已經有黴菌繁殖擴增的跡象。

  二、寶寶需警惕2種“冰箱病”

  1.冰箱腸炎

  雖然冰箱中的低溫可以抑制大部分細菌繁殖,但還是有些嗜冷黴菌可以繼續存活,引起腸胃不適。如大腸桿菌常引起流行性嬰兒腹瀉,侵入人體一些部位時,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腹瀉等。人在感染大腸桿菌後的症狀爲胃痛、嘔吐、腹瀉和發熱,感染後可能是致命的,尤其是對孩子。

  2.冰箱肺炎

  水果、蔬菜、魚類等食物極易被耶爾森氏菌污染,而黃麴黴菌、黑麴黴菌等有害真菌,也極易污染冰箱環境,導致食物受到污染。因此,冰箱如果不經常擦洗,冷凍機的排氣口和蒸發器中就很容易繁殖真菌,並隨灰塵散佈在空氣中。孩子和過敏性體質者吸入這種帶菌空氣後,極有可能出現咳嗽、胸痛、發熱、胸悶和氣喘等症狀,臨牀上稱之爲“冰箱肺炎”。

  爲了寶寶和全家人的健康,好好管理一下冰箱吧!

  三、食物放冰箱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1.保證溫度、抑制大部分細菌

  冰箱溫度:冷藏層不高於4℃,冷凍層不高於-18℃,這是需要經常檢查的。

  2.合理放置、避免交叉污染

  1)不要放太滿:

  太滿會影響製冷滋生細菌,七成滿就好,畢竟超市、菜市場每天都是開門的。

  2)食物密封再放入:

  保鮮效果好,避免二次污染,省得一個冰箱裏的食物都一個味兒。

  3)冰箱各層存放的食物:

  門架

  調味醬、果汁

  冷藏室

  上層:即食食品、剩飯剩菜(後壁處)

  下層:牛奶及乳製品、蛋、短期食用的生鮮肉(後壁處)、魚、海鮮

  保鮮格(下層抽屜)

  水果、蔬菜,如有多個格子兩類分開放

  冷凍格

  冷凍肉類、海鮮類、冷凍麪食(餃子、湯圓等)

  溫馨提示

  專門闢出一層空間用來放生肉,不要生熟肉混放,防止生肉中的病菌污染其他食物。

  冷凍肉類、速凍食品等拿出解凍後,不能再放入冰箱二次冷凍,否則易滋生細菌和變質,因此,大塊肉類最好切成小塊再冷凍。

  四、不同食物在冰箱的貯存時長是多久?

  果蔬類的,建議吃新鮮,一次不要採購太多。

  但是通常來說,普通的蔬菜在冰箱裏放個3天左右沒問題,瓜類的可以更長。

  Tips:嬰幼兒的食具、奶瓶不宜放入冰箱,以免被污染,應放於乾燥櫥櫃,用前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食品之所以可以冷凍那麼久,是因爲做好了前期處理。

  比如鮮魚,如果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冷凍起來,只能保存1-2個月;科學處理後再冷凍,保質期就能延長至半年。

  五、冷凍前,如何做好正確處理?

  1.清洗乾淨

  家禽、海鮮、河鮮應掏淨內臟、裏外洗淨。其他肉類在冷凍前也要仔細清洗,除去表面的細菌。

  2.分量包裝

  將食物分成一次食用的分量,用保鮮袋或保鮮膜仔細包裝,防止水分流失。

  3.貼上標籤

  在外包裝上貼上標有日期和名稱的標籤,方便以後食用和清理。

  4.保證低溫

  保證足夠的低溫,冷凍室溫度最好能到零下18℃以下。

  這裏需要提醒大家,雖然鮮肉的冷凍保質期可以達到8-12個月,但是最好在1個月內吃完,現吃現買才最健康。

  現在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有時買的雞鴨魚肉太多,吃不完就會放進冰箱的冷凍室裏,時間一長,新鮮的肉就會變成這樣

  有嚴重的結霜

  這其實就是俗稱的“殭屍肉”,家裏的老人經常會因爲節儉而捨不得把它們丟掉。

  “殭屍肉”不僅聽上去很嚇人,對人體的危害也非常的大:

  肉凍久了之後,組織細胞會被破壞。解凍後,溫度回升,被破壞的組織細胞就會滲出大量的蛋白質和水分,這種溫暖溼潤的環境便會成爲細菌繁殖的天堂。

  食用後很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出現嘔吐、噁心、拉肚子等症狀。

  所以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在冰箱屯太多食物,新鮮的食物,更健康,隨吃隨買最放心。

  小貼士:

  有一些豆類在炎熱季節容易生蟲,比如紅豆,可以將它們放在冷凍室3-4個星期,再放到室溫裏,可以有效避免生蟲和發黴。

  這種處理方式也適用於紅棗、葡萄乾等水分含量比較少,又容易生蟲的食品。

  六、解凍“姿勢”有哪些?

  說完了冷凍,再來說說解凍。

  餃子、蝦仁等速食食品從冷凍室取出後,可以直接烹飪,不用解凍。但雞鴨魚肉等凍肉,必須解凍後再切。

  袋鼠麻麻爲大家整理出了幾款“解凍姿勢”:

  1.微波爐解凍法

  微波爐解凍速度最快,但容易受熱不均勻,有些地方沒化凍,有些地方已經熟了。

  解凍方法:將微波爐調至最低檔,根據肉的狀態逐步加熱,要避免過長的加熱時間影響口感。

  2.冷藏室解凍法

  這種方法能最大程度保留肉的鮮味。

  解凍方法:把要解凍的食材提前一天或者半天從冷凍室中取出,用保鮮盒或保鮮袋裝好後放在冰箱的冷藏室裏,等化凍後再拿出來烹飪。

  3.流水解凍法

  流水解凍會使肉的鮮味損失慘重,炒出來的肉很柴,口感不好。但如果時間很緊,也可以選用。

  解凍方法:將肉放置在冷水下衝洗並浸泡,直至解凍。

  4.自然解凍法

  將肉連同保鮮袋放在室內涼爽的地方自然解凍,雖然這種方法比較方便,但是肉化凍後的氣味容易招惹蚊蟲,而且食物在常溫下放置時間越久越會滋生一些細菌,一般不建議常用。

  七、定期清潔冰箱

  只有放置在冰箱中的食物都妥善儲存安置,定期清潔冰箱,才能保證入口的美味是安全健康的。這不僅與家人的健康息息相關,還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一環。

  一般建議每隔2~3個月就給冰箱內部做個徹底清潔:斷電、清空、用小蘇打或者洗潔精徹底清洗冰箱內部並風乾。

  尤其要注意,仔細清潔冰箱門上的橡膠密封圈和縫隙,這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細菌重災區!

  最後,還有1個顛覆認知的小Tips:

  常識:剩飯剩菜要放涼了再放進冰箱裏。(X)

  其實,細菌在4℃~60℃的環境下最活躍,等菜涼了的這段時間,正好便宜了細菌。所以在室溫下放得越久,細菌長得越歡,安全隱患就越大,最好還是趁熱放!

  熱的食物水汽大,擔心影響冰箱壽命還容易串味怎麼破?那就試試密封!有了密封盒、密封袋,這些問題就可以解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