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产地篇/补气诸药之最 台湾极少

【元气周报/记者陈惠惠、罗建怡/报导,记者徐兆玄、陈立凯/摄影】

黄耆有「补气诸药之最」的美誉,是药膳里常用药材之一。台湾市售黄耆,九成五以上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产量极少。

黄耆有北耆、晋耆之别,前者为传统中药典籍里提到的黄耆,常用来入药;后者又称红耆,价格较便宜,台湾市面上,红耆较多见。

北耆:主要产自蒙古、吉林、河北等地,外表皮颜色呈淡褐色,较为光滑。横断面呈黄白色,中心则为淡黄色,靠鼻细闻、尝起来有些许甜味。

晋耆:甘肃、四川等地生产,有黄棕色或红棕色的外表皮,质地较北耆来得坚硬,横断面为淡黄色,嚼起来有点豆腥味。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624

黄耆药性篇/加当归 很好的补血汤

【元气周报/记者陈惠惠、罗建怡/报导】

黄耆味甘、性温,入脾、肺经。它跟党参、人参一样,同属补气药,价格却便宜多了。

「本草纲目」提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古人甚至认为,黄耆「小人参也」。

古籍载,黄耆能补气升阳,对于胃下垂、肺气不够、子宫下垂等阳气不足、中气下陷者,可吃黄耆补元气。

除了补气,黄耆还能益卫固表、托疮生肌,以及利水消肿。

容易感冒,遇风易打喷嚏、流鼻水的体虚之人,黄耆能增强免疫力;若痈疽日久不溃、疮口不收,黄耆有助于发炎组织发散、伤口愈合。

另外,因黄耆有消渴、生津液的功效,糖尿病患可使用,还能增强抵抗力。高血压患者视体质使用黄耆,也可降血压。

知名药方「补中益气汤」里,就有黄耆,用来治疗易疲倦、元气不足,以及中气下陷引起病症。

想提升免疫力,或脸色苍白、手脚容易冰冷的人,则可使用玉屏风散,里头除了黄耆,还有白术、防风。黄耆、白术加茯苓,则能利水消肿。

风行一时,不少人都喝过的「安迪养生汤」,用的就是黄耆、枸杞加红枣。黄耆能补气,枸杞可养肝、明目,免疫功能较差、容易疲倦,以及眼睛常酸涩的电脑族,很适合饮用。

糖尿病患:若想消渴,可以黄耆、山药、葛根,加点中药材生地食用。

水肿困扰:可以黄耆、薏仁及杜仲熬水后饮用,利水又补气。

黄耆加当归,则是很好的补血汤,除了最简单煮水后饮用,还可以炖鸡汤及猪心。不过,这两种药材属性皆偏温,可以加五味子或酸枣仁,用以治疗气血虚、心悸或夜里睡不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625

黄耆宜忌篇/容易疲倦时,可以吃吗﹖

【元气周报/记者陈惠惠、罗建怡/报导】

宜/易倦、四肢冷、常感冒

忌/感冒、肠胃炎、高血压

能补气、益卫固表的黄耆,很适合容易疲倦、喘,以及脸色苍白、四肢冰冷、容易感冒的人使用。

不过,感冒、胃肠发炎等急性感染、发炎时期,不宜使用黄耆。阴虚阳亢型的高血压患者,容易失眠、脸红、口干舌燥,则不适合吃黄耆。

另外,黄耆虽能治疗暗疮,却不适用于红肿热痛时;常便秘、失眠、嘴破及烦燥的阴虚火旺体质者,也不宜用黄耆。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626

黄耆选购篇/嗅味 就可以选出优质

【元气周报/记者陈惠惠、罗建怡/报导】

1.外表:干燥无受潮变色、皮光滑、皱纹少、呈色自然。断切片大片为佳,若大片却质地松散,可能是压扁过的。

2.气味:要带著自然的药材甘甜香气,无腥臭味。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627

黄耆保存篇/两大诀窍 存放久久

【元气周报/记者陈惠惠、罗建怡/报导】

1.避免受潮:保存黄耆首要避免受潮。先将黄耆以纸张包起,再放入密封夹链袋或是罐中,避免接触空气。

2.去除湿气:若黄耆有受潮的迹象,可将黄耆放在平底锅中,以小火慢慢烘热或是入烤箱去除湿气即可。但若黄耆已发霉,则不可再食用。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6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