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出現了多種花式追劇方式。追劇方式的更新換代如何形成,製作和播出平臺該如何把握這一新動向?

文 |喵七

互聯網時代,觀衆有了更多的觀看選擇,外部競爭越發激烈,但從一部劇的內部來看吸引觀衆的原因又是多種多樣的。演職人員的粉絲、原著粉、系列作品粉、歷史粉都會成爲追劇的初始力量,通過劇集的宣傳、播出的持續發酵,還會吸引路人成爲新的劇粉。

同時,追劇的方式也已顛覆了觀衆跟隨電視播放的模式,視頻平臺就提供了倍速播放、只看TA、音頻等多種模式,非線性播出模式下,觀衆還可自主拖拉進度條實現跳躍式觀看。

社交平臺的視頻cut隨時向觀衆傳遞着劇集內容,還有二次創作的解說版視頻能讓觀衆更快速看完劇集;生活環境中也常在不經意間就被朋友劇透,成爲不觀劇卻通曉劇情的“編外觀衆”。

花式追劇動因大起底

一部劇被PICK的多種理由

演員、導演等演職人員作爲一部劇的門面,他們的高知名度往往會成功將粉絲引流至劇集,併成爲劇集的宣傳主力軍。如熱播的《逆流而上的你》就有許多來自主演潘粵明、馬麗、孫堅等人的粉絲;《獨孤皇后》也由陳喬恩、陳曉等知名演員擔綱大梁。

新年檔的電影更是衆星雲集,《瘋狂外星人》集齊“喜劇三寶”沈騰、黃渤和徐崢;《飛馳人生》不僅由高知名度的沈騰和黃景瑜主演,還有星導演韓寒的助力;另一部電影《新喜劇之王》更是在星導演周星馳的招牌下熠熠生輝。

這類粉絲雖然宣傳力強大,爲了自家偶像免費爲劇集賣力吆喝,但他們的戰鬥力也十分強悍,尤其是演員粉絲。演員粉手撕官博的事件如今也是層出不窮,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官博對自家演員不夠重視,使之番位模糊。

原著粉是劇集的元老級粉絲,這得益於IP作品大行其道,小說改編劇、漫改劇流行多年。在原著粉的內部對改編爲劇集的看法呈現兩極分化,一類是希望自己喜歡的作品從文字、圖像變爲影視劇,而另一類則是本着先入爲主的心理極力反對改編爲劇集,認爲改劇毀原著。

滿足這類原著粉的法寶就是高度還原原著故事,如正在熱播的《東宮》就對跳忘川河、殺阿翁、小楓跳城牆等情節進行了高度還原;

《東宮》中小楓跳城牆

演員的出色演繹也會讓原著粉更加認可這部劇,如《香蜜沉沉燼如霜》中小葡萄的早期是位尚未開智的少女,很容易被演成“裝天真”型的女主,但最終楊紫演繹的這一角色還是得到了大多數觀衆的認可,有豆瓣網友留言:“楊紫的確是演出了小葡萄的憨態,讓觀衆相信她是真傻。”

系列作品忠實粉絲則是來自系列作品所積累起的觀衆好感度,引流至新作品。這類粉絲往往對劇集有着較高的期待度,因此拍攝系列作品的續集看似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實則也是在鋼絲架上艱難前行。

如《舌尖上的中國3》得益於前兩季作品的高口碑,本是觀衆期待已久的作品,然而開播後卻因製作不夠精良等原因沒有達到觀衆預期,播出效果受損,也損傷了“舌尖”這一品牌。

歷史粉則是針對古裝劇這一類型,這類粉絲不僅學識淵博,還有着苛刻的眼光,同時一些古裝劇定位不明,在歷史正劇、戲說劇中搖擺不定,爲了完整故事凸顯主角的人物弧光,形成了“大事也虛小事也拘”的創作瓶頸,因而造成了歷史粉屢屢不滿劇集、向官博出擊的事件。

且在此類battle中,往往以歷史粉勝出爲結局,畢竟歷史粉有理有據地引經據典佔據了上風,路人也多會向知識低頭,站在歷史粉這一邊。

演職人員的粉絲、原著粉、系列作品粉以及歷史粉都是作爲劇粉的儲備軍,劇集在宣傳期以及播出期會再度吸引路人成爲劇粉。根據劇情的推進還會演化出CP粉這一類型,此類粉絲不僅在劇中重點關注所粉的CP,還會延伸至現實生活中期待相關演員的互動。

劇粉這一羣體也會通過劇集的播出演變爲演職人員的粉絲、系列作品粉絲、歷史粉,甚至反哺原著成爲原著粉,從而實現循環式的粉絲流動。

以上幾種追劇的動因都是因爲喜歡而主動追劇,但近來卻出現了兩類非常態式追劇動因,並非是因爲喜歡,甚至站在了它的對立面。

第一類就是“罵式觀劇”,最近話題度最高的劇集非《都挺好》莫屬,而不少觀衆都表示看劇看得自己慪火,恨不得衝進屏幕裏去幫明玉吵架。有不少觀衆邊追劇邊責罵蘇家三父子,在一片罵聲中度過自己的追劇時光。

第二類則顯得更加匪夷所思,明知道劇集很糟,卻還是要耐着性子看下去,因爲想看它還能糟到什麼程度,似乎是想要刷新自己對爛劇的定義。

更新換代的追劇方式

不看也能追劇?

追劇方式的更新換代,首先是由於視頻平臺人性化地設置了多種觀劇的方式,滿足不同觀衆的觀影需求。

倍速播放就是最早出現的一種方式,這是基於劇情節奏緩慢以及觀衆想降低追劇的時間成本,且在倍速播放出演員的快語速也會帶來讓人意想不到的笑果,觀衆在這種追趕式看劇的方式中,還會獲得一種“跑贏了時間”的成就感。

“只看TA”是爲演員的唯粉或是CP粉所設置的,只瞭解單一人物的故事線,重點關注該演員的表現。

音頻式追劇,則是關閉畫面以聽劇來瞭解故事,能夠滿足觀衆一心多用的觀劇需求,這樣的方式給予觀衆對畫面的想象空間,但又不同於與之相似的廣播劇,廣播劇的聲音表現張力更強,對聲音要求更高。

此外,還有觀衆自主的拖拉進度條式觀劇、實現跳躍式的觀劇法,只求大概瞭解劇情。與之類似的是老人式觀劇法,打開電視劇不多會就睡着了,雖然劇集是完整播放了,但邊睡邊看還是隻能瞭解大概。

倍速觀劇與拖拉式觀劇都有節約時間成本的心理,比這更勝一籌的當屬觀看解說版、速看版的視頻,觀看二次創作的視頻迅速瞭解這個故事。

解說版通常由網友自主創作,帶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色彩,本着解構的創作心理以搞笑解說貫穿其中,也因爲這種戲謔性的解說讓觀衆開懷一笑,持續關注。但解說版往往有曲解原劇的弊病,劇情在搞笑氛圍中失真。

速看版則多由視頻平臺自主創作,對每一集電視劇的內容高度濃縮,常以兩三分鐘概括本集內容。這類視頻以概括劇情爲宗旨,對本集的戲劇衝突點會仔細解說,其他劇情則是一筆帶過。但就解說風格相較,遠不如解說版的視頻生動有趣,充滿笑點。

電視劇在社交平臺的營銷也會讓觀衆被動地接受劇集內容,每集精彩內容的cut以及預告等通常都會在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帶有社會熱點話題的作品,還會引發網友的激烈討論,從而相關視頻在社交平臺更是撲面而來。

此類短視頻雖然斷斷續續,但也集中展現了劇情的要點,能夠迅速把握劇情的推進過程。評論區的留言雖不及彈幕的及時性那麼強,但其互動性以及表達的信息量卻比彈幕更佳。

還有一種特殊的觀劇法——劇透式觀劇,不看也能追劇。這來自於熱門劇集播出時,周圍的朋友都在追劇,在生活社交圈以及朋友圈都會發表着他們對於劇情的看法,而另一些未看劇的觀衆在劇透的包圍下,完全通曉劇情內容,成爲這部劇的編外觀衆。

如最近熱播的《都挺好》,生活社交圈以及朋友圈對劇集主要內容就進行了全方面無死角的劇透,從蘇母去世到明玉被打,從明成魔鬼式關愛蘇大強到蘇大強要和保姆結婚,這些內容都引起了社交圈的熱烈討論。

分門別類的觀劇方式本着滿足觀衆的不同觀影需求,且在宣傳以及觀衆討論熱潮中對未觀劇的觀衆進行劇情內容的灌輸,衍生出大批的編外觀衆,這樣的編外觀衆宣傳到位,但還是沒成功引流至劇集內容中,如何把握這類觀衆將成爲影視產業和播出平臺需要着重思考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