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中國學校食堂的學生午餐成了社會輿論焦點,正巧松果君最近看了一部關於日本小學生營養午餐的紀錄片,看完後唏噓不已,日本人再次用行動告訴我們,中日兩國的學生午餐簡直天壤之別,差距何止50年。

這部記錄片來自臺灣一個電視節目,他們深入日本的小學,記錄了日本小學生營養午餐的製作全過程。

學校給食所

在日本,有一整套完整的學校午餐配置流程,其中名叫“學校給食所”的特殊機構是中樞機關,像大腦一樣全方位負責營養午餐的食材、口味、營養搭配、食品安全飲食教育

這就是日本小學生營養午餐的配置流程

學校給食所,是一個運營費用全部來自公益基金的非盈利部門,食品安全問題是其職責的重中之重,在節目中,學校給食所被稱爲“營養午餐的守門員”。

除此之外,選擇食材、分發食材和開發更符合學生口味的菜單也是學校給食所的重要任務。

食材檢測、在地食材、開發學生口味,是學校給食所的三大職責

節目組來到了埼玉縣,參觀了當地的學校給食所。

埼玉縣學校給食所有一個5、6個籃球場大的冷庫,所有食材被分門別類地保存在從-20℃ 到16℃等不同溫度的冷藏室裏。

這些全部是爲埼玉縣小學生們準備的特供食材,絕對綠色,絕對有機,在市場上根本買不到,而且幾乎都在本地生產,以保證食材的可靠和新鮮。

反觀我們,學生們會喫到特供食材嗎?“特供”幾乎是權力的代名詞……

爲了萬無一失地保證食品安全,學校給食所有一套嚴密的食品檢測體系,食品檢查室專門負責定期檢測食材中的細菌和其他有害物質含量,並有嚴格標準。

以福島核泄漏事件爲例,日本311地震爆發後,他們針對有可能受到核污染的大米、小麥等農產品進行了嚴密檢測,並把檢測到的數據全部在學校給食所的網站上公示。

這樣,公衆對檢測結果一目瞭然。

在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後,如何把營養午餐做得好喫,讓學生愛喫呢?這就是另一套體繫了。

學校給食所在這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他們會定期和各個學校的負責人開會,討論學生們的口味變化,以及新菜單執行後的反饋。

如果看到小學生們剩飯很多時,他們便會很失落,認爲是自己工作沒做到位。

節目組的小記者當場試喫了日本小學生營養午餐中的包子和甜點,她當場表示很遺憾自己沒有生在日本,否則每天都能喫到如此好喫的午餐。

在營養午餐的烹飪上,日本人不僅注重口味,還非常注重外觀和香味,只有色香味俱全,小學生們纔會喜歡喫,就連最普通的魔芋絲也依照不同口味做出了各式顏色。

如此煞費苦心,完全是爲了讓日本小學生們全方位的攝取營養,這樣才能茁壯成長。

這與我們恰恰相反,當我們的孩子在學校不好好喫飯時,我們往往是責備孩子挑食,而從不反思是不是我們的食堂把飯做得太不吸引人了。

一個麪包的誕生

在日本,食材從學校給食所發出後,會被送往專門爲孩子們製作午餐的工廠進行加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接受了許多西方國家援助的麪粉,這些麪粉被大量製作成麪包,因此,日本小學生至今還延續着喜歡喫麪包的習慣。

60年前日本小學生的午餐就已經像模像樣了,麪包比臉都大

節目中參觀的這家工廠,就是專門生產營養午餐麪包的。生產車間對工作人員的要求十分嚴格,不僅要穿特殊的防護服,在進入生產車間之前還要進行2次消毒。

麪包的製作過程幾乎全部由機器人完成,只有和麪、包裝和檢查時需要人工。

麪包製作流程示意圖

經過一道道環節,不同種類的麪包就逐漸製作完成了,這些流水線上的麪包看着也太誘人了吧。

節目還採訪到了工廠中麪包製作的相關負責人,他表示,和市場上的普通麪包相比,這裏的麪包不添加防腐劑和調味劑,純天然,充分保留了小麥的香味。

在製作全過程中,工作人員會像媽媽一樣守護這些麪包,不讓他們出現絲毫問題。

在麪包被嚴格生產出來之後,相關部門還會定期進行“麪包審查大會”,從外觀、香味、口味、蓬鬆度、健康程度……等多個角度對各類麪包進行評測,不合格的麪包會被強制改進或淘汰。

評審們會對每樣麪包進行仔細地審查,並綜合各個維度進行打分,100分爲滿分,低於50分便爲不合格。

僅僅針對最普通的麪包,就有如此之多的製作和監察過程,日本人對小學生營養午餐的嚴格令松果君嘖嘖稱奇。

飲食教育

食育(飲食教育)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概念,但在日本已經普及了數十年,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們認識到食物的可貴,更能爲他們營造一個開心快樂的就餐環境。

歸根結蒂就是一句話,讓孩子們多喫飯,喫好飯!

以青梅市的金井小學爲例,首先,學校會組織學生們輪值爲其他同學盛飯。

每月還有固定的食育課爲孩子們講解食品知識,以及每種食材的具體產地,都是爲了讓他們對口中的食物產生敬畏。

這位可愛的長髮小男孩就表示,自己此前不喜歡喝牛奶,但通過食育課,他瞭解到牛奶是有“生命”的飲品,可以爲他提供更多的能量,他因此逐漸愛上了喝牛奶。

除了老師的言傳,日本還爲學生們編了一首《食育歌》,曲調很動聽,歌詞大意爲“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喫餓得慌”,告誡孩子們喫飯的重要。

上面提到過的學校給食所,也在積極推動食育工作,他們爲孩子們製作了一整套用於食育的毛絨模型,力求用最生動的形式讓孩子們瞭解食物,比如下面這個包子的模型。

這個模型外觀是個巨型大包子,打開后里面放着包子餡的主要組成——圓白菜、香菇和一隻小豬的毛絨玩具,看起來格外呆萌。

再看看這個魚的模型,掰開可以看到魚肉、魚刺和魚內臟。

食育是爲了在思想上引導孩子對喫午飯產生興趣,並讓他們覺得在校的午飯時光是快樂、有趣的時光,可以和同學們一起聊天,喫好喫又健康的東西,從而愛上喫午飯,這樣便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農場食育

之前我們說過,日本小學生營養午餐的食材是特供的,由專職的農夫進行高標準種植,要在本地種植、用有機肥料、儘量不使用農藥……這在國內算得上最綠色的有機蔬菜了。

80多歲的農學家筱田先生,已經爲小學生營養午餐供應了40年的蔬菜,他對自己所種植的農作物信心十足,剛剛從菜地裏收割的圓白菜,不用洗便可以放到嘴裏生喫,足以說明其衛生和健康。

而專職負責種植蔬菜的農夫頭像會被印到宣傳冊上。

日本的小學每個月還會有一節學農課,讓孩子們親自走進菜園,爲蔬菜播種、澆水、施肥……

小學生們對這樣的課程很感興趣,甚至他們已經愛上了光腳在水稻田中行走的感覺。

這樣的學農課,讓孩子們親身感覺到了食物的來之不易,使他們更加珍惜糧食和蔬菜。

從孩子們的反饋來看,效果出奇地好。

反思與自省

很多日本人長大之後,都會懷念小學時的營養午餐,因此他們會特地找出營養午餐的食譜自己做,以找尋記憶中的味道,甚至還有人爲此出了一本書,可見營養午餐對日本人的影響之深。

回想松果君的學生時代,學校的食堂就像災難之地,午餐的味道如同噩夢,以至於我們會每天帶一瓶老乾媽辣醬去喫午飯,如果飯菜實在無法下嚥,就用辣醬拌米飯救急。

這個紀錄片讓松果君深感中日在對待下一代這個問題上差距是全面的。當下,我們學生午餐的味道和衛生程度還沒能完全得到保障,但日本早已遠遠把我們甩在了身後,他們不僅成體系、成制度的把控着小學生營養午餐的水平,還從思想和氛圍上引導孩子們敬畏食物,好好喫飯,從根源上解決了小孩子厭食的問題。

食堂殺手——老乾媽

只有小學生們都把飯喫好,全民族的體魄才能強健,這纔是民族興亡的關鍵啊!在這方面,日本人比我們想得更深、更遠。

日本人究竟是如何把普普通通的營養午餐做得如此完善呢?我想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日本人發自內心的對本民族的體魄感到焦慮。

衆所周知,日本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國家,日本人的身體自古孱弱,戰國時代,武士是全國最強壯的人,但平均身高僅1米4幾,征伐四方、統一全日本的德川家康也不到一米五,而在1950年,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僅爲160.3cm。

裕仁天皇年間的日本武士,和如今的小學生差不多高

正是在這種對本民族未來的深深憂慮下,孩子們的營養攝入便成了所有日本人心中第一等的大事,因此他們纔會全心全意,毫無私心地爲這件事竭盡全力。

這是一種全民性的自覺和默契,儘管我們這一代不夠好,但一定要讓下一代人足夠好!這成爲了戰後所有日本人的信念。

其次,日本歷來是一個善於專注把一件事做深、做好的國家。

比如日本人可以把壽司這種用魚片蓋米飯的最簡單食物做成一門學問,讓全世界美食愛好者趨之若鶩。

再比如日本的足球,由於先天身體條件太差,在80年代還經常被中國隊摁在地上摩擦,但在啓動了“日本足球百年計劃”計劃之後,日本人從最基礎的青訓開始做起,僅僅30年過去,日本足球已經遠遠把中國隊甩在身後,跑步向世界一流強隊邁進。

世界盃上,藍武士把歐非拉列強弄得人仰馬翻

反觀我們,向來自認爲地大物博、自以爲幅員遼闊、從不知憂患爲何物,長期沉溺在安樂中不能自拔。而且做事情喜歡速成、填壓、走捷徑,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少年強則國強”漸漸變成了一句空口號,不先把飯喫好了,少年怎麼強?

中國人總是太善於“投機取巧”,以至於沒有人能踏踏實實地把最基礎的事情做好。就算我們知道了日本人把控學生營養餐的思路,我們依葫蘆畫瓢都不一定能畫得好。

如今,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以達到171.1cm,超過了中國男性平均身高169.7cm,有一個“龜兔賽跑”的例子活生生地擺在我們面前。

日本,這個令中國人愛恨交織的國家,有太多東西需要我們學了。

作者morlee

圖片 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