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6月29日柳宗理出生在日本東京,正值歐美各國慘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1936-1940年,在還沒有設計專業的年代,柳宗理成為東京美術大學的一名大學生,而日本先後發動了侵華戰爭,之後作為法西斯軸心國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柳宗理就在這樣動蕩的戰爭年代一直學習繪畫。

1942年開始,柳宗理任勒·柯布西耶設計事務所駐日參與改進產品設計工作的夏洛特·佩利安的助手,自此開始了他工業設計的道路。得益於夏洛特·佩利安對日本傳統工藝和文化的濃厚興趣和關注,柳宗理也開始十分重視本國的民間藝術並且把他們應用在了自己的設計中。夏洛特·佩利安於1940年獲得政府資助來到日本,旨在激勵年輕的日本設計師。除了自身的天賦外,在夏洛特·佩利安的影響和教導下,柳宗理一步步的成為了日本工業設計第一人。

還在戰爭中的日本物資嚴重匱乏,連根釘子都難找,人們日常生活都成問題,更不用說來做設計。於是柳宗理就開始用陶土來做設計,而每個設計的成型都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柳宗理的父親柳宗悅(日本民藝運動之父)是一名民間工藝匠人,為了維護日本的民間藝術(簡稱民藝)曾經聯合其他民間手工藝人發起保護日本傳統民藝的運動,而正是這種對日本傳統民藝的儘力維護和熱愛深深紮在了柳宗理心中,讓柳宗理在工業設計中也依舊保持著一顆匠人之心。而這也是戰後即便進入了和平年代,柳宗理也依舊堅持使用陶土來做設計的原因。

在柳宗理正式開始成為工業設計師時,正值二戰結束,日本全面投降。作為戰敗國,而且又被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工業設計顯然在這個蕭條時期屬於十分不被需要,甚至被人認為是多餘的東西。又因為柳宗理是新人,所以很多大廠都拒絕為他的設計做出實品,從前工廠是用煤礦當燃料而不是用石油,但是戰爭時,煤礦全都被徵收光了。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提出以煤礦當成交換條件,終於找到願意配合的工廠。他先想辦法弄到從戰時沉到海底的戰艦上打撈起來的煤礦給廠商,讓他們把他的設計做出來。但這個來源很快就沒了,於是隻好退而求其次,用還沒完全變質的褐煤當燃料。褐煤是一種低熱質的煤炭,是發育不完全,處於無煙煤和泥炭之間狀態的煤。褐煤燒出來的火力不夠強,因此陶器表面時常凹凸不平,失敗率很高。

柳宗理廚具

他把好的作品挑出來送到三越,不過馬上就喫了閉門羹,因為三越覺得沒有圖案的陶器只是半成品而已。幸好那時候銀座後面有位從法國回來的人開的咖啡店,對方很喜歡他的作品,就這麼開啟了他第一扇窗。慢慢地社會上也接受起了白色陶器。他為了設計陶器還曾經睡在名古屋的陶器工廠裏,學到了很多,特別是石膏成模的方法對他幫助很大,後來他做設計時常用這種模造法來做模型。

之後,雷蒙德·羅威的工業設計大作《從一支口紅到火車》被譯介成日文後,大眾才知道原來工業設計無論對設計者或生產者來說都很重要。

1952年,每日新聞社主辦了第一屆新日本工業設計競圖案,參選之後他得了首獎.拿到了一百萬日元的獎金。他把其中一部分捐給前一年成立的日本工業設計協會,剩下來的錢則拿來成立財團法人柳工業設計研究會。

1957年,夏洛特·佩利安前往米蘭,然後在世界設計之都的第11屆米蘭三年展上介紹了柳宗理的蝴蝶凳。並且最終這個凳子獲得了那年的米蘭設計獎。自此,柳宗理作為日本工業設計的奠基人,真正的活躍在了工業設計的世界大舞臺上。

在柳宗理看來,民間工藝可以讓人們從中汲取美的源泉,促使人們反思現代化的真正意義。他堅持自己對現代設計的獨特見解和創作個性。他認為:

(1)美是有用的,好的設計一定要符合日本的美學和倫理學,表現出日本的特色。

(2)設計的本質是創造,設計的使命是創造出比過去更為優越的產品,模仿不是真正的設計。(3)傳統本身即來自創造,好的設計如脫離傳統是不可想像的。

(4)真正的設計要面對現實,迎接時尚,潮流的挑戰。他批評當代設計中存在的唯物質條件論和屈服於時尚趣味等不良傾向。

讓我們來看一下柳宗理的幾個經典設計。

大象凳

Elephant Stool 1954

1954 年設計的大象凳 (ElephantStool)可堆疊的矮凳, 由於椅腳形似象腿而得名。

Elephant Stool 1954

這是他享譽世界的作品之一,且更廣泛被使用在家庭和公共場所的,取材自Eames夫婦的塑料傢具系列。微凹的椅面與厚實的凳腳,如大象般沉穩地承載人體重量,並舒適地承託乘坐的弧度,簡單又深具機能性。

蝴蝶凳

Butterfly Stool 1956

蝴蝶凳作品讓柳宗理大放異彩且受到國際矚目的知名作品,讓他名聲大噪。柳宗理利用了膠合板的彎曲技術,將兩塊相同形狀的膠合板以兩顆螺絲釘與一支橫杆相對拼合,製造出像張開的蝴蝶翅膀般的優美形態。

簡單的構造與流暢的線條是日本傳統的美意識與現代西洋元素的融合,誕生了適應新時代生活理念的產品。

崇尚民藝運動的柳宗理認為,日常生活的美學即是從生活器物開始,因此他設計了許多廚房與餐桌上使用的鍋碗瓢盆。雖然這些線條極簡的生活道具,看似不是什麼厲害的設計,但卻饒富職人的手作精神,十分符合柳宗理所提倡的「用之美」哲學。

餐具廚具

樺木黑柄不鏽鋼餐具
Nambu Tekki 1999

1999 年設計的南部鐵器(Nambu Tekki) 鑄鐵鍋,流暢的邊緣曲線令湯汁更易傾倒。南部鐵器與普通鐵器的區別在於厚度,厚實而緊密的器物內壁令受熱和散熱都更均勻。

柳宗理早餐鍋

紅遍各大美食節目的早餐煎蛋鍋,剛剛好夠做一人份的早餐。

柳宗理設計的每件器具的弧度、深度與尺寸,皆經過他親手調整與計算而成,並依據不同用途在外型上有些微差異,不僅將材質的特性在使用上發揮最佳效益,外型也有著一致性的極簡美感。

柳宗理把設計帶入我們日常生活。

小小的生活用品卻充滿了大智慧。在其60多年的設計生涯中,總是憑著雙手在人與日常器物之間不停質問製造的價值,並悉心探索生活器物的手作溫度。他留給這個世界的,不僅是作品本身,更是其後所包含的設計精神與哲學,而這影響了全世界的很多設計師。

柳宗理於2011年12月25日逝世,享年96歲。

「真正的美是天生而來的,而不是製作出來的。」 ——柳宗理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麻煩左下角,點個贊。整理這些真的很辛苦,感謝支持~更多乾貨將持續更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