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情況是人人都在講BIM,可BIM到底是幹什麼的呢?有什麼用?知道的人卻不多,好多對BIM感興趣的人員,又對BIM無從下手,不知道BIM前景如何,值不值得自己投入更大的精力。


bim應該是計算機發展的必然產物。其實二維圖紙才是退而求其次的設計圖解決方案。就好比你拿幾十年前的手繪圖紙,會發現圖紙很少,就一些關鍵構件的圖和一些坐標標高,變更都是紅筆修改,因為全畫出來太難了,重新出量太大了。但是CAD的出現讓設計圖紙更加豐富。。。然後人類就開始推想我能不能做出電腦里和現實一模一樣的三維東西,而且所有的細節都是我想看什麼就有什麼。。。bim就產生了

無論做施工的還是業主建設方,誰不希望能清清楚楚的看到我要弄的東西是什麼樣的,我的工程進展到哪一步了,我的工人現在手頭都有哪些工作在做。。。諸如此類

對於業主,最直觀的就是一個數字化的沙盤,和一個更偏向於精準的造價結果。對於施工單位就是一個全程模擬的流程。然而,最最關鍵的是對於設計單位,這特么就是個海量的工作量。。。

其實誰都知道這東西好,但是真的太難實現了。全模擬的話,需要設計人員和施工單位幾乎等同於實際施工的工作量,但是,誰能保證隨著計算機和軟體解決方案的發展不會真的實現?


再自問自答就按廣告推銷舉報了


關於為什麼BIM推廣不起來,就是因為現階段它沒法給各參建帶來較大利潤點。CAD不用人推廣,無論是設計,還是施工,沒有人抵制CAD,為什麼?效率的提升是明顯的,隨之而言成本就降下去了。

BIM呢?我只能說,所謂的碰撞檢查,優化設計等等,這些東西,各參建方根本看不到太大利潤點,或者說費半天勁,才省那麼點錢,這還是有靠譜BIM團隊的前提下。

試問誰愛搞?BIM是個好東西,但是中國現階段建設領域從管理角度還處在農業小手工業層次,BIM對應的大工業社會水平。

站在客觀的角度,真相是什麼?為什麼BIM推廣起來那麼難。對於BIM的理解,可能大家都存在片面認識的誤區。有人認為BIM就是一款建模軟體,還有就是不同專業對BIM的認識也是存在不全面的誤區。

其實,BIM的概念、國家標準定義、歷史沿革、技術原理缺陷都做了很詳細釋義,相信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其實BIM具有三維可視化,協同設計管理的特性,是全新的項目管理模式,需要所有專業共同參與,一起協同才能真正實現全專業應用。

BIM不是多牛的軟體,也並不是靠單個領導或者企業能夠推動的,只有做好各個階段應用落實,形成良性閉環和聯動機制,最終實現BIM全專業的應用暢通,達到所期望的效果。


還好啦其實就跟學SU一樣就是一個建模軟體,思路不太相同而已,好處是自帶成型的組件(門窗什麼的甚至有廠家),建完模一鍵出平立剖面節點大樣,細節全都在,豈不是美滋滋x不過有一些神奇的bug和限制(比如有導入犀牛的3dm格式選項但點了也不能導入啊,幕牆不能用於豎直牆以外的牆啊之類的)我覺得挺厲害的但也沒有吹的那麼懸乎,感興趣的話可以學一下並不用費很久,要是你比較聰明打開摸索摸索不要害怕就好了,加油!

啊當然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自己做那些組件然後弄一個很個性的東西出來,如果真的很喜歡的話可以試試,我見過做得超棒的人,簡直是神仙畫圖了...


一、 BIM的定義

BIM 的全稱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築業信息化模擬」),是在建設工程及設施全生命周期內,對其物理和功能特性進行數字化表達,並依此設計、施工、運營的過程和結果的總稱。

二、 BIM的價值

應用BIM可以實現二維到三維的轉變,在建築全生命周期通過全方位全信息的模擬、優化和協調,使整個工程項目在設計、施工和使用各個階段都能有效實現效率提高和成本節約,從而提高項目收益。具體體現在:

1、 所見即所得

BIM把原本用二維圖紙設計的建築物,用三維模型動態展示,可以直觀的將建築多維信息呈現在眼前,設計、施工、運營等各方面的討論,都可以在可視化的效果中完成。

2、 模擬與優化

BIM可以進行多方位的模擬,包括節能模擬、日照模擬、緊急疏散模擬、施工進度的模擬乃至模擬建築物投入使用後的方方面面。這些模擬可以方便進行項目管理、特殊設計的優化、成本與工期的控制等等。

3、 全生命周期

建築物從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銷售招商到運營管理,都可以通過 BIM 進行全方位的設計和模擬,並持續及時的共享項目綜合數字信息(如項目設計範圍、工程進度、成本信息等),這些信息完整可靠和可協調。

4、 協調與效率

BIM能持續及時的共享項目綜合數字信息(如項目設計範圍、工程進度、成本信息等),能讓項目參與各方更及時、全面清楚的了解工程項目,能提高協調效率,加快決策進度和質量,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率,節省成本提高收益。

三、 BIM的政策

《2016-2020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中,BIM成為「十三五」建築業重點推廣的五大信息技術之首;2017年,國家和地方加大BIM政策與標準落地,《建築業十項新技術2017》將BIM列為信息技術之首。


BIM技術對於現階段中國建築行業來說,確實相對超前化、理想化。除了一些國內外有雄厚的資金實力的大型、超大型項目運用實施外,國內的絕大部分建築工程項目仍不具備實施條件。

首先,設計成本過於高昂。BIM三維建築信息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掌握該項技術人員協同開展,而目前國內真正掌握該項技術的人員相對稀缺。多數所謂的BIM工程師參與設計出來的建築模型達不到預期指標。通俗說就是:理想范冰冰,現實羅玉鳳。最終做出來的東西不倫不類並無太大實際意義。

其次,傳統設計方案夠用,國內多數企業領導人思想過於傳統本分。就目前而言,國內多數建築工程企業可以說很缺乏創新精神,大家都在守著一套成熟的傳統的運轉方式進行項目實施。企業開展項目本質其實是為了賺錢,只有掙錢了企業才能夠發展壯大。當然這也是對企業員工負責,發不起工資給員工談理想是不明智的。而現如今BIM技術相對來說還不夠成熟,使用該項技術無疑會加大設計成本,技術實施運轉起來卻達不到理想效果,所以中小型建築工程項目很難推廣實施。

但不管怎樣,BIM技術在不斷發展並將成為建築行業發展的方向這一點毋庸置疑。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發展和普及,BIM技術也將會越來越成熟,運用成本也會越來越低,使用效果也將會越來越顯著,人們也會慢慢適應並普遍接受這項技術。另外,國家目前也在積極出台相關政策法規,大力推動了BIM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的建築行業講求的是數據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節能、環保這些主題也將在BIM三維建築新信息模型上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有朝一日,或許真能夠實現僅僅需要建築工程師在建築信息大廳里指揮,通過施工機器人的過程實施,就能夠保證一個項目的快速高效順利開展!


花式給結構工程師增加毫無收益的工作量


有問題就有需求。

作為施工單位,拿到設計院的圖紙的時候,有沒有吐槽過,這畫的什麼玩意兒,錯誤一大堆,水的要死!

開例會的時候,分包之間推來推去,土建怪機電亂砸牆,機電怪土建不提前留好洞,你該怎麼協調呢?

進度滯後的時候,你是否只會拍著桌子讓隊伍加人加班?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材料大量浪費的時候,你是否只會罵下屬,罵隊伍,怎麼搞的!?怎麼浪費這麼多?算個數都算不好嗎!

正是這一堆問題,催生了BIM,然而現在BIM火了,我們卻忘了問題。


從設計院來說,急需解決bim正向設計的問題 ,從設計源給整個項目提供模型數據支撐。從施工運維角度來看,需要一個強大的基於模型的施工管理平台,為工程的成本,質量,安全,合同,信息,進度進行管控,使建造過程透明,達到精細化管理的目的。再進一步,如果對於數據利用的好,例如模型中的鋼筋數據,又可以與自動化加工設備關聯,實現建造工業化。


投標有用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