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時,在同一地域里人們都能在很長時間內認同同一種建築風格。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幾百年人們接受建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築,哥特文化時期的幾百年哥特式建築是主流。更甚者古埃及文明的style,古中國的 style持續了數千年,這些建築風格,都是當時他們所處環境中社會和文化的渴望的。如今,各類主義、各種流派層出不窮,此起彼伏,一會兒一個過時了,一會兒一個誕生了,而每一個流派都在宣揚自己的觀念,自我標榜,人們也不再對某一風格保持長時間的認同感,對於建築應該是什麼樣子,同一時間同一片文化區域內的人群會產生諸多看法。

既然如此,建築設計時,我們去追求某種特定的風格究竟有沒有意義?當下一種建築風格的流行時間如此之短,而建築卻是要屹立百年的,過時的衣服我大可不必再穿,但過時的建築是不能棄之不用的(此處的過時指風格之過時,非實用之過時)。我沒有統計過,但是就生活中的經驗看,人們普遍對古典建築保持有較高的認同感,如古希臘的神廟,哥特式大教堂,古代中國的宮殿,江南的園林等等,那麼是否意味著在設計風格上我們應當倒退回古代經典的風格?

又或者說,形式追隨功能就足夠了?

俄亥俄州立大學公開課:建築史看了第二集的視頻,產生了這個疑問。貼上地址。-----------------------------------------分割線-------------------------------------------

由上總結一下吧

建築三原則,堅固美觀實用,如果建築的堅固與實用能維持上百年,而美觀只能維持數十年甚至都不到,這樣的美觀,有何意義?(標題里的風格就不改了吧,我覺得是可以納入美觀之內的)這樣短命的美觀和大教堂持續幾百上千年的美觀相比,被設計出來的意義在哪?


所謂建築風格更多是後人的歸類,開始設計的人可能並沒有意識到是在開創一種所謂的風格。更多是自覺的採用先進技術材料去營造,同時使建築審美適應社會時代發展,或者出於某種目的有意識的營造出某種空間,如哥特式教堂的高聳空間源於宗教崇拜的需要,而這一空間的產生,離不開尖拱券,飛扶壁抵抗水平推力等建造技術的普及。一定時間後,技術得以推廣,空間形成定式,審美形成潮流普及開來,被大眾接受,稱其為某種風格。

題主問的是現在是否要刻意追尋某種風格,其實那得看甲方需要。

至於大眾更容易接受和喜歡古典風格,某方面我歸結為先進的科技生產力與落後於時代發展速度的審美觀之間的矛盾。

風格是對成熟化或者穩定化了的一系列設計語言的總結。

說到古希臘風格,就立刻知道是石材、柱式、雙坡頂、山花。

說到扎哈風格,就知道是流線形、非線性、運動感、無花飾、少色彩的。

做設計的時候,考慮的是讓它適合使用、適合環境,對城市有益,對使用者有益。至於風格,是你設計思路、設計能力融入其中時自然的表現,並不需要去「追求」。

另外對於學生而言……大多還沒形成自己的風格,只是是對所見過作品的臨摹,這時關注點應該在被臨摹作品怎樣面對和解決他的設計問題,而不是僅僅看到手法表象。

總覺得這個問題……搞反了。

我覺得並不是說「文藝復興時期的幾百年人們接受建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築,哥特文化時期的幾百年哥特式建築是主流」,而是我們把某個時期,帶有某些特徵的建築(文化)歸為一類,起了個名字叫做文藝復興或哥特式建築(文化)。

風格這種東西並不是一種「設計手法」或者「設計目標」,而是一種「結果」。

所以說,我認為建築設計時,並不應該把追求某種特定風格當做第一要義,而應該在考慮基地的基礎上追求「堅固、實用、美觀、經濟」等要素,當然同時也可以考慮要不要參考已有的風格的形式。

我的理解。不知道有沒有幫到題主感覺這問題提的也不太清楚的說。歡迎討論。╮(╯▽╰)╭另:#吐個槽#「人們普遍對古典建築保持有較高的認同感」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的哎……

建築風格Style和建築形式Form是兩個問題。

建築風格,是一個理論性的概念。而建築形式,則是每個建築都需要面對的實際問題。

在建築設計的過程中,建築師們關注的是形式。而風格,則是對形式的總結。

至於美觀,建築的形式並不一定都是美觀的。建築只是裝水的瓶子,裝進了什麼,就是什麼。建築形式也是如此,有的時候被裝進了古典藝術,有的時候被裝進了當代藝術,有的時候甚至裝進去的是某種技術;裝進了什麼,就是什麼。但是你沒法因此斷定什麼形式就是美的,在美的判定上,經驗並不重要。甚至藝術本身也不意味著美。

所以當我們在談論建築的美時,我們更多的是在討論一種「合理性」。
楊揚無預設建築:什麼是「無預設」建築??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可以理解為「無風格」的建築


風格代表了一種態度。如果你學過外建史,應該很清楚建築的「風格」是如何被作為意識形態的象徵而被一次次的利用;你也應該很熟悉現代主義的建築師們是如何試圖擺脫風格和它背後所暗含的意識形態,卻又創造了一種新的「風格」。

設計是主觀的,凡是主觀的產物必然具有某種態度,對應到建築上就是某種風格。所以「追求某種風格」背後其實是建築師在追求某種態度的表達——無論是他個人的態度還是業主的態度。這當然不能說是沒有意義的。


環境決定風格 不是你心裡想什麼風格就能做什麼風格的親愛的

親愛噠,當你跟業主說你這個xxxxxxxx xxx(省略一萬字)

都不如你給業主一句開頭語,這個是xxx風格的。xxxx(後面簡單描述概括)要啥風格 給撒東西 業主都是看效果圖的你懂的

肯定有的,要結合自己喜歡的風格和特定元素結合周邊地理環境去設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