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1723年出生於蘇格蘭的確一個有勢力的家庭,曾受教於哈其生。曾擔任過邏輯學教授,之後從1752年到1764年在格拉斯哥當道德哲學教授,在這個期間,他還曾經教授過修辭學、法學、純文學等等其他人文科學科目,其經濟學作品就是脫胎於此。而他在自己著作中對於社會科學的質詢也根植於蘇格蘭地區的啟蒙運動傳統之中,並且最終將自己關注的焦點鎖定在了公民社會的歷史與基礎這一問題之上。1776年的時候,首次出版了大名鼎鼎的《國富論》。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論》,並且不斷修改再版。

無論是斯密也好,還是同時期的其他經濟學家,這一時期的經濟學研究都起源於長期以來對基督徒道德在社會組織過程中的作用的爭論。英國另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霍布斯曾經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做出過顯著的貢獻。而從斯密的眼中來講,他是從道德哲學的視角出發來探討這個問題的,並且對經濟部門之間的相互依賴性進行了關注。這個在現在看來十分「古老」的命題,在18世紀的英法兩國則是十分的熱門,最早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時候。而斯密理論的形成以及著作的完成也都受益於這些前輩以及同仁的思想。

當然斯密的《國富論》最終的發展遠超出原著中他想要表達的經濟思想以及對於商業社會的道德爭論這一命題,後人在不斷的研讀以及思考中,從他的作品中發掘出了自由主義的精神,最終他也被視為是自由主義的倡導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