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簡單講一下我的觀點。

  很多人認爲中國房價泡沫嚴重,要不是政府行政手段壓制,房價早就破了,或者房產稅一出,泡沫就破了。這些人的證據往往是北京一套房需要年輕人工作多少年纔買得起,同時伴隨以日本房價泡沫美國房價泡沫的例子。

  那這裏一個很明顯的漏洞就是,憑什麼年輕人只要工作就可以買得起一線城市的房?中國十四億人口,幾億年輕人+中年人,這些人都買得起北上廣深的房子會出現什麼情況。所以一個顯而易見的悖論就是,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優質地段,它就不可能讓普通人都買得起,因爲供給有限,買得起的人多了,價格就必須漲,漲到大部分人買不起爲止。所以一個年輕人,他買不起房,並不是因爲房價太高,而是因爲他競爭不過別的年輕人。

  以美國爲參考,美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經濟富足,但是它大部分的經濟和人口仍然集中於東西海岸100英里內和密西西比河沿岸。中國隨着社會進一步發展,經濟和人口也必將向東部沿海和長江/黃河/珠江沿岸聚集。同美國相比,美國3億人口,中國14億人口;美國有東西兩個海岸,我們只有東部沿海;因此可以想象未來一二線城市必將彙集比現在多得多的人口和經濟,我們經常拿北京上海房價和美國歐洲比來說明中國房價泡沫嚴重,在不同的人口和地域環境下,顯然是有失公允的。

  因此,如果我們把房價分爲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地區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對於核心城市而言,由於未來經濟和人口的聚集,其實不算貴,雖然大部分都買不起,但地段就那麼多,大部分人都買不起纔是正常的。而對於非核心地區(三四五線城市/鄉鎮),房價其實並不很高。這樣區分來看,就算個別地區有泡沫,似乎整體也還算比較健康。

  另外我們在說一個股票有泡沫的時候,我們經常用每年產生的現金流或者股息率來衡量,比如長江電力,股息率4%,且未來能穩定保持在4%以上緩慢增長,而十年期國債利率不到4%,那我們就認爲它沒有泡沫;又或者一個成長期的企業,比如平安銀行,雖然現在股息率才1%,但是因爲未來會不停增大,以至於幾年後能夠遠超4%,且比4%多得多,那這樣我們也認爲它沒有泡沫。所以我們在衡量房產有沒有泡沫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租金類比股息率。以杭州城區爲例,租售比大概在2%-3%,考慮到租金長期的增長,這個租售比並不低,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似乎並沒有泡沫。

  最後講兩句稅的事,很多東西要從經濟運行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我大侄子買不起房,房價跌了就買得起了,因此房地產稅勢在必行”這樣個人個體主觀意願的角度。我們思考這樣幾個問題,隨着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出口競爭力減弱,經濟轉型還遠遠未成功之際,三駕馬車裏的出口已經快撐不住我們日益龐大的經濟體了,而投資和出口帶來的收入增加是消費的基礎,即消費是伴隨而來的而不是說我可以去人工加大消費,那剩下的就只有投資了。房地產要是降價,壓抑投資端需求,那經濟引擎就徹底熄火了。

  所以很多人都少想了一層——

  「房子降價了,我不就買得起房了嗎!」

  「傻孩子,房子降價了,你以爲你收入不會跟着降嗎」

  Xiaxiaodong

  是不是一個胖子,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嗎?還非得稱下體重?房價明顯是高估的。但也不一定就下跌,中國封建時代的鹽鐵專賣,鹽鐵一直維持高價2000年,鹽鐵也不值那麼多錢。而新時代的房地產,不光是鹽鐵,而且還有槓桿。槓槓放大了人的貪婪,也帶來了極大的波動性,不光向上波動,也可能向下波動。

  xeptune

  有沒有泡沫的判斷依據很簡單,如果一棟房子這輩子你只能收租不能出售,你願意持有還是以市價出售。

  ZHANGSHEN

  其實從2015年這輪房價翻倍以後,買房的主要矛盾變了。

  2015年之前,主要是首付的問題。北上深的上車盤大概300萬一套,首付要湊100萬左右。只要能湊到首付,200萬按揭分30年還,每月大概按揭1.1萬元左右。夫妻雙方公積金總有幾千塊錢,實際自己出錢大概也就是6000-8000元。

  2015年之後,主要變成現金流的問題。北上深的上車盤500萬一套,首付要湊150萬,但由於三四線房價大漲,賣一套老家的房子也能有大幾十萬甚至100多萬,首付反而問題不大。但剩下的350萬分成30年按揭,每月要還2萬元左右,那真的是要了親命了。

  30年,每個月2萬。此外房子到手後,裝修可能還要花上幾十萬。

  話說這個社會對於90後的要求,是不是真的太高了?

  我朝房市,一線城市是大藍籌,強二線是大白馬,二線是創業板,三四線是垃圾股。只考慮上車盤的話:

  一線的頂大概是一套房子500萬,首付3成,按揭30年350萬,每月還貸1.8萬。

  強二線的頂大概是一套房子300萬,首付3成,按揭30年210萬,每月還貸1.2萬。

  二線的頂大概是一套房子150萬,首付3成,按揭30年105萬,每月還貸5500元。

  超出了這個價格,普通90後的現金流不可能支撐,包括哪些在金融和互聯網行業工作的看起來光鮮的90後。

  無論再怎樣上槓杆也好,每月的現金流是不會騙人的。炒房客當然有,但房價的基石卻是一代又一代的剛需。

  cherry0811

  最大的誤判就是認爲中國的家庭收入還會持續增長。

  這也是經濟週期產生的來源。

  一個不滿18週歲的孩子,會形成一個錯覺以爲自己每年都會長個子,只有過了18週歲纔會發現個子長不了了,但是大部分國人沒有經歷過這個階段。日本、臺灣就經歷過了。

  經濟增長(或者說收入增長)需要受到生產效率的約束,生產效率的提升才能帶來經濟的增長,但是我國連續多年爲了刺激經濟,實施的許多低效投資開始漸漸拖累生產效率,中國的經濟自然增長率已經逐漸放緩,毫無疑問中國是在步日本的後塵。

  爲什麼有日本的前車之鑑卻避不開?這是東亞文化基因決定的。

  china_hp

  同理,東京的房價應該漲到大部分日本人都買不起,紐約的房價應該到大部分美國人都買不起。那爲什麼,北京上海要高於東京呢?是中國人均收入更高嗎?

  xie_zero

  不能用無房的人的收入來看房價是否有泡沫,沒房的未必買不起房子,只是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買不起“想買”的房子(市中心,好學區,大戶型。。。)

  有房的人就實際的多,買的房都是根據自身情況理性考慮過的。如果有房的人大多數都再也買不起自己的房了,就說明有泡沫了。因爲大多數理性的人都買不起自己在住的房子,不是泡沫是什麼。所謂泡沫,不就是非理性造成的嗎?

  但有泡沫不一定會破,因爲一線城市的房子也不是都被高收入人羣住着。就算你收入是前多少多少,也不能強迫收入低於你的人讓出一線的房子。你只能競爭少量新房和願意賣掉房產的人的房子,只要有意願買房的的高收入人羣大於這個數量,泡沫就能維持。假設北上廣深4000萬套房,並不意味着只要收入前4000萬的人就一定能買的起,因爲已經有房但收入低於你的人也住得起,他們不會因爲收入不夠高就把房賣掉。所以房價可以漲到前1000萬,前500萬收入的才能買的起,因爲真正流通的房產也許就那麼多。

  特別提示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僅爲信息分享。任何因本文導致的投資行爲發生的虧損,本公衆號及作者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集思錄微信公衆號:jisilu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