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渠修成以來,歷經2000多年洪水的沖刷,大壩依然巍然挺立,今人稱奇。然而是什麼使其屹立千年而不倒?令人疑惑不解。直到現代,人們才發現其中的奧祕。

20世紀80年代維修靈渠大壩時,發現了一根長約2米、重約20公斤的松木樁。經調查,原來秦人將松木縱橫交錯排叉式的夯實插放在壩底,其四周再鋪以用鑄鐵件鉚住的巨型條石,形成整體。正是幾根再普通不過的松木,讓靈渠「通三江,貫五嶺」,流淌千年而不衰。

無獨有偶,我國自行設計和施工的首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其橋墩基礎也是木樁。錢塘江大橋主橋鋼樑重近5000噸,平時我們看到的是露出水面的混凝土橋墩。但橋墩下都有密密麻麻的木樁,支撐著橋墩的穩固,大橋的重量也主要由木樁承擔。可以說,5000噸的鋼橋卻長著木製的「腳」。

回顧古代建築歷史,在我國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遺址中,發現7000多年前,人類為了防範敵人襲擊,獸猛侵犯,而在湖中和沼池地裏埋設木樁,再在其上修築平臺建設居住地。上海龍華塔、北京御河橋、西安灞橋、隋唐建塔,古代建築基礎的做法基本都用木樁,以解決軟基礎的問題。如今,在建築軟基礎處理方面,木樁仍然有著較廣泛的應用。

「瓦蓋千年杉,水浸萬年松」是對木材特性的精妙概括。木頭樁基為何不容易腐壞?松木,富含松脂,在水裡不容易腐壞,只要不暴露在空氣中,有水和淤泥層保護,壽命很長。正是利用木材的這些特性,讓靈渠「通三江,貫五嶺」,流淌千年而不衰。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74f0001a08a1dc9de8f", "vname": "", "vid": "685602a0959f474d9d26ae7b9ffad568",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460c0002ca329781616f",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474f0001a08a1dc9de8f",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2435913},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4662693},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8553792}}, "md5": "123d0d11e1445f68d833d87aab5fb141", "duration": 220.08, "file_sign": "123d0d11e1445f68d833d87aab5fb141", "thumb_uri": "474f0001a08a1dc9de8f", "vu": "685602a0959f474d9d26ae7b9ffad568"} --}

中國古老的運河——靈渠的主壩,位於廣西興安縣,修建於公元前214年。其堤壩竟然建在了深達4—6米的鵝卵石層上,並且壩下還有常年的水流衝擊。令人驚訝的是,這塊大壩奇蹟般的堅持了兩千多年!

經過調查研究,人們發現了一根長達兩米,重20.5千克的木樁,這就是秦人修壩用的法寶!原來,秦人在修建堤壩時,先用松木做樁,將其深深打入鵝卵石層中,並以木籠填土的方法將地基連成一體,效果等同於今天用鋼筋水泥柱做的地基。也正是這個絕妙的構思,使得靈渠主壩能屹立兩千年之久。而松木富含松脂油,可以有效的防止地下水和細菌的腐蝕,因此才千年不朽!

因此,千百年來,正是這些看似柔弱實則堅韌的松木樁在支撐著靈渠大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