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弄清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首先就要清楚當時泰達與主贊助商權健集團的關係,把兩者之間的關係弄清了,孫可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咱們先來回顧一下2015賽季出現的泰達與權健「分手」的過程,當時權健集團作為泰達隊的主贊助商,投入了1億資金來支持球隊的內外援的引進。正因為有了財大氣粗的權健的資金支持,泰達在2015賽季花費重金引進了阿根廷強援巴爾克斯,引進了國內邊路好手趙宏略。在上半程聯賽即將結束的時候,泰達隊排名一度高居第五,甚至看到了衝擊亞冠的希望。遺憾的是,二次轉會因為引進孫可問題泰達俱樂部和權健集團「鬧掰」,而此事最直接的負面影響就是球隊下半程賽季出現了長達13輪不勝的糟糕戰績,最終僅是依靠最後一輪在客場逼平了力帆才勉強保級。

而泰達與權健「分手」的原因只要是因孫可而起,因為孫可的引進和簽約是由權健操作而非泰達,所以泰達沒有給孫可註冊,簽完轉會合同的孫可因為沒有在泰達報名而無法代表泰達參賽,所以權健為了保持孫可的狀態,不得不將孫可再租借給老東家蘇寧,打完下半賽季的中超比賽才收回「囊中」。當時泰達方面給出拒收孫可的原因是打破了隊內的薪金平衡,但更層次的原因,還是泰達與主贊助商對球隊建設理念的不同。眾所周知,泰達是一支國企俱樂部,歷年來投資穩定,行事比較低調。而權健是一家民企,希望通過大手筆投入介入足球而贏取更高的知名度,但這恰恰與泰達行事風格不符,所以「道不同不以為謀」,兩者的合作僅維持了一個賽季宣告結束,權健退出後改為收購天津另一家中甲俱樂部松江俱樂部,目前權健已經打入中超,連續引進帕託、維特塞爾等強援後,成為中超一支新土豪。

所以綜上所述,泰達拒絕孫可的原因表面看是擔心孫可加入打破隊內薪金平衡,更深層看,還是泰達與權健經營理念的不同,孫可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索。


首先糾正一個點,泰達足球俱樂部是國企管理的,不存在老闆一說。俱樂部總經理也只是泰達集團選派去的俱樂部領導人,但是當時的李廣益也罷,後來的高應欽也罷,都是要向更高級別的領導彙報的,尤其是重大事項是絕不可以自己拍板的。泰達的俱樂部總經理的許可權和後來權健俱樂部老闆兼任總經理的束昱輝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回到孫可事件。

引進孫可是當時權健方面主導的,原因有幾點。一是當時泰達隊成績很好,努努力就有可能取得下賽季的亞冠資格,當時權健方面是想儘快出成績的,所以願意在轉會期內投資買好球員,製造轟動效應,出成績。二是選擇孫可是因為他在國家隊亞洲杯賽表現非常出色,是當時最紅的國腳,在江蘇舜天也是核心,關鍵還是束昱輝的江蘇老鄉。

那泰達為什麼拒絕了贊助商白送的孫可呢?

這原因就太多太複雜了。當時權健是作為冠名贊助商參與球隊管理的,但主導權還在泰達方面,還是李廣益做主。最早權健來贊助是有原因的,也得到了後續替代泰達,完全控制球隊的承諾,所以權健並沒有把自己當成單純的贊助商,而是俱樂部未來的主人。但泰達也沒決定完全退出。而孫可當時的巨額轉會費是權健支付的,權健未來是要把這筆錢算在買進泰達的俱樂部的資金中,這是其一。

權健獨立運作了孫可的轉會並完成,把泰達俱樂部完全隔離,這只是內援,當時還有外援的更換,按照權健的思路也是要獨立運作的,重點目標就是羅比尼奧和帕託。而泰達管理層很多人被排除在引援外援工作之外,也就失去了從引進外援內援這個工作去獲取利益的機會,這可就是動了一條線上很多人的乳酪,這條線上有多少人?大家自己去想。講個有趣的料,當時跟羅比尼奧談轉會時,權健和泰達委託了不同的人在聯繫,把羅比尼奧的經紀人都搞懵了,簡直成了笑話。

還有一點是泰達方面提出來的,也多少算一點理由的,就是當時權健簽孫可給了極高的薪水,確實遠遠超出當時泰達隊內球員,未來在更衣室裏也是一個問題。當然,這也是國內俱樂部不夠職業化的一個表現吧。


這個話題在天津足球圈比較敏感,因為涉及到一些利益和事兒,我們在此就點到為止吧。

2015賽季,天津權健自然醫學集團在天津市領導的牽線下,以「全運為契機」,「助力天津體育發展」為己任,與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進行了合作。雙方當初約定是3年內,泰達集團將俱樂部全權交給權健集團,至此,泰達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但在2015年夏天,由於「孫可事件」,導致最終兩敗俱傷,半年的泰達與權健從「新婚」到「離婚」的過程也是當年天津街頭巷尾議論的話題。誠然,如果沒有權健賽季初的資金支持,沒有強力引援,泰達當時不可能殺到亞冠區,也自然不可能與羅比尼奧等球員最終產生聯繫。當然,這些雙方是默許的,但就在節骨眼上,權健自然醫學集團的董事長束昱輝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以贊助商身份,私下越權代表俱樂部去處理事務」。

當年的事情已經成為過眼雲煙。造成天津泰達與權健分手的並不是時任經理李廣益,而是俱樂部的董事長張秉軍先生。從孫可事件開始,到孫可事件最終結束,李廣益始終沒有參與,只是聽從上面的安排,一步步行事。而束昱輝的「先斬後奏」以及後期轉會費換股權的提議觸怒了張秉軍,後者認為束昱輝作為民營企業家,絲毫在處理問題上沒有和俱樂部集團進行商議。束昱輝當時的身份是投資贊助商,而不是俱樂部的掌控者,這完全是對俱樂部的實際管理人員的「不尊重」。於是在張秉軍看來,天津泰達已經不可能再與權健合作了,但對外,泰達俱樂部始終沒有發聲,只有一次召集記者後的新聞通稿說明,拒絕孫可到隊。這讓不少不明真相的球迷很憤怒,認為責任在泰達一方,但事實並非如此。

束昱輝現在已經帶天津權健在中超站穩腳跟。當時確實有些太心急了,如果他晚幾年行事,也許到天津全運會舉辦之後,按照當時雙方的協議,如今的天津泰達就已經是他的球隊了。而天津球迷也不至於一座城,分化兩個陣營。但一切沒有如果,也許束昱輝董事長當年的一念之差,其實也成就了一段新的傳奇,畢竟沒有這件事,就不會有今天的天津權健。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年,但關於天津泰達集團高層當初拒絕為孫可註冊一事,如今坊間還是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說法。當然,不管外界怎麼傳,官方是不會給出答案了,對於真正的原因,或許只有等很多年之後,有人能夠說出來。

在過去這幾年的時間裡,天津權健對於孫可一事一直三緘其口,從未給出過確切的說法,但泰達方面,還是多多少少流露出了一些消息。據不少圈內人士分析,泰達之所以拒絕為孫可註冊,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股權問題,權健在2015賽季夏窗花費6600萬引進孫可後,希望將孫可作為收購泰達股權的一部分,說白了,就是花6600萬買入孫可,在收購泰達時抵扣相同的股份。對此,泰達自然不會認同。事實上,在當年一事被媒體披露後,坊間就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只不過沒有得到官方回應。但在過去這幾年中,相關說法還是從隊內流傳了出來,只不過,這僅是泰達的一面之詞,多年來權健都沒有正面回應。因此,也就讓這一事件成為中國足壇的一個謎。

如今回溯孫可一事,圈內普遍的觀點是權健有些急功近利,如果當時不談股權抵扣一事,先將主要精力放到購買內外援提升球隊實力之上,或許泰達早就具備了與恆大掰手腕的實力,畢竟相比當年的天津松江,天津泰達在球員綜合能力上還是要高上很多。而按照泰達方面私下的說法,隨後的股權交接也不會拿權健購入的球員為難對方。當然,這都是事後的論調,當時權健如果真這樣做了,結果怎樣就無法預計了。


與其說泰達老闆拒絕孫可,不如說是拒絕權健束昱輝,要搞清楚為啥拒絕,還要從當初那段「甜美短暫而苦澀的蜜月期」說起。

當初(2015賽季),權健是以贊助商的身份贊助泰達,贊助費1億元,利用這筆資金,幫助泰達引進巴爾克斯、趙宏略等強援,球隊成績位列第五名,大有看到徵戰亞冠希望。受轉會事件影響,泰達當年僅僅勉強保級。

球隊成績提升,權健的想法和做法逐漸超越了贊助商的範疇,球隊贏球俱樂部發獎金,權健則給獎金,權健還請隊員參加各種活動。同時,就是非常想擁有俱樂部,那就是入股收購泰達。

談的不順利,沒有影響權健入股的決心,夏窗6600萬元買入江蘇舜天孫可,想以股權投資泰達,而作為國企的泰達,股權變動哪有那麼容易。加上權健做法超出冠名商範疇,最終泰達俱樂部為孫可註冊,不得已權健將孫可租借回舜天保持狀態。

縱觀拒絕孫可原因,表面說是怕引起隊內薪酬不平衡,實際上確實國企的謹慎與民企的高調不和調和矛盾,權健想擁有俱樂部,泰達不放的結果。

轉眼束昱輝收購當時在中甲俱樂部天津松江,並大肆購買外援,引進名帥,最終升超,現在已是打亞冠的球隊。對於球迷來說,那段「不美好的回憶」過去了,迎來的是同城有兩支中超球隊,家門口可以看到亞冠、中超。

至於孫可,已是權健中的大將,現在沒有人再去會想孫可轉會事件,更多的是看到孫為權健在賽場拼殺。


首先要從泰達與權健合作的目的上來講,又分為明暗兩條線。

明線是,泰達希望引進其他資本,改變俱樂部經營股權結構,甚至不排除國退民進的打算,而權健的想法是通過先期合作,雙方進行磨合,即為企業打廣告,也為日後收購俱樂部做準備。因此,雙方提出了一個三年的框架結構,將俱樂部股權逐漸轉手。

暗線則是,泰達集團因為高層的原因確實不打算玩了,但是又沒辦法放手俱樂部,因此希望有人接盤,在不影響集團話語權的情況下,有人能代為出錢。而權健則是希望儘快入主泰達,短時間內達成收購,以便進行其他領域的更大運作,這裡面主要是涉及宣傳方面。

各懷心思的情況下,開始的合作是很順利的,畢竟泰達需要有人出錢,減輕自己的負擔也能對球迷和官方有所交代。而權健則通過砸錢收到了快速的知名度和廣告效應。然而,當兩方的共同利益走到了分岔的交點,矛盾自然無可避免,而孫可不幸的躺槍了。

在簽約孫可的所有環節,都是權健集團在操作,包括簽約儀式也是權健的時任副總鄧飛全權處理,泰達方面沒有人參與。雙方的矛盾在這一刻集中凸顯。但是,根據我們所瞭解到的情況,權健簽約孫可,並非獨斷專行,而是前期與俱樂部方面達成了共識。至於中間出現了怎麼樣的問題,目前很難說清,但可以肯定的是,泰達集團的經營方針在2015年的夏天出現了完全的扭轉,至於說是開始想轉手給權健後來又不想了,亦或是開始就沒打算真心轉讓,到後來被迫撕破臉,無論是哪種情況,總之孫可事件成為了分水嶺。

當然,權健的目的也不能說完全單純,至少從流出的那張六千六百萬的轉賬支票來看,基本可以肯定是其內部人員主動放的消息,目的既為廣而告之,佔據輿論主動,更為做出一個勁爆的廣告,畢竟在當時中國球員的身價不過剛剛千萬。

總之,雙方再不可能繼續合作下去,在此情況下,權健轉而收購松江,而泰達也暫時斷了出售的想法。至於安排某些名宿,在電視節目上大談特談,孫可工資過高,影響整體,不利於樹正氣,就屬於業餘和無恥之舉了。

直到本賽季,泰達又忽悠來億利,球迷卻已心灰意冷,某名宿也在權利鬥爭中被清洗,遠走長春,俱樂部抹黑對手的行為也一一落空,而權健則蒸蒸日上,形勢一片大好,卻基礎不穩,經驗欠缺。可見,思維決定命運。畢竟,一個想空手套白狼,一個想短平快速成,現在看來,也算求仁得仁了。(Z)


權健集團和泰達足球俱樂部曾經有段蜜月期。但是,引進孫可一事成為兩家決裂的導火索,這纔有瞭如今天津兩支中超球隊的現狀。

在當初贊助天津泰達隊時,權健集團是以冠名贊助商的形式存在的。不過,那時候權健集團已經有了收購天津泰達俱樂部的想法。在那段時間,天津泰達隊贏球,除了天津泰達俱樂部會發獎金,權健集團也會給隊員們不菲獎金。同時,權健束總還邀請全隊去位於武清的權健總部做客,邀請宋小寶等文娛明星助興,甚至現場發放現金。現在想想,這種土豪的方式一開始是用在天津泰達隊身上,而如今泰達和權健成了同城對手,不免令人感慨。

話說回來,權健集團的這些行為其實已經超越了冠名贊助商的範疇。權健集團就是想收購天津泰達俱樂部。不過,由於天津泰達俱樂部屬於國有資產,在收購上本就不那麼簡單。而為了能夠得到泰達俱樂部,權健集團在2015年賽季中期引進了孫可,但這是繞過了天津泰達俱樂部的行為。當時權健集團的想法是將孫可6600萬人民幣的轉會費作為收購泰達俱樂部的一部分,而這難以被泰達俱樂部所接受。孫可也自然無法得到天津泰達俱樂部為其辦理的參賽證。而天津泰達俱樂部對外宣稱則是孫可不符合隊內薪金結構。最終,孫可被權健集團由租借回江蘇蘇寧隊打了半個賽季比賽。

權健的高調作風,和泰達俱樂部國企的謹慎行事,最終從孫可轉會一事開始發生了矛盾。最終,權健集團在意識到無法收購泰達俱樂部後開始停止一系列的額外資助,只是把冠名權保留到了賽季結束。此後,權健集團轉年收購了松江俱樂部,這也被外界稱為為孫可買了一支隊。大筆投入的權健隊用了一年時間沖入中超,如今又在中超聯賽中順風順水,也便有了現在天津同城德比的故事。


不作死,不會死,以這句話來形容泰達再恰當不過了。去年,不給孫可註冊,導致成績一落千丈,差點降級。今年更糟,換了三任主教練,年初花大價買的外援上不了場,能上場的外援是大笨蛋,連點球也老是踢不進,別說進球,隊內管理混亂,人心渙散。今年已經預定了一個降級名額。


謝謝泰達,讓我們天津又多了一支叫做天津權健的球隊。敢為天津贏天下!!!


說白了就是權健想接機收購泰達俱樂部。不傻的都明白,泰達是嘛企業?在天津是角色?說句不恰當的比喻吧,俱樂部就是泰達養的小三兒,不僅為了玩更是外邊炫耀的一種檯面兒,就算沒錢養了掐死也不可能讓給別人,那不栽面了嗎。權健呢,不知道頭輕蛋腫以為有兩糟錢兒就吹牛逼來了,你也不想想,泰達這種人倒架兒不倒的企業,能尿權健這種歪不蠟企業嗎,就這麼簡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