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夏天,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發現220窟北壁

瑞像壁畫正在逐漸脫落。而脫落的地方隱約露出色彩艷麗、線條挺秀的早期壁畫。

當他們小心翼翼對220窟主室四壁壁畫進行了剝離之後,整間石窟四面牆

壁上顯露出了場面宏大、人物傳神、瑰麗無比的初唐壁畫,這讓所有的研

究者激動不已。所有到過敦煌莫高窟220窟的學者和藝術家都為這裡的壁畫

所震撼。他們共同的感覺是,220窟的壁畫絕非出自普通工匠之手,更像是

大師作品。

公元637年,在長安的一座寺廟裡,李工正在專註地繪製一幅維摩詰經變

畫。李工的筆下展現了居士維摩詰與文殊菩薩辯論的場景,神情十分生

動,圍觀的人對他所畫的菩薩形象嘖嘖稱奇。在石窟的南壁,繪製著西方

極樂世界的美妙圖景:天上佛像與菩薩莊嚴神聖,地下歌伎舞伎身姿翩躚。

此時,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已有10年光景了。這,正是被後人稱為「貞觀

之治」的火紅歲月。儘管李工的繪畫技巧已經非常高了,但是要想進入

翰林院成為皇家專屬的畫師幾乎沒有可能。感覺前途渺茫的李工有時候

會想,自己是不是入錯了行。

公元639年,大唐王朝的富庶和開放,使絲綢之路迎來了自漢以來的第二

個鼎盛時期,敦煌也成為史書中形容的「華戎所交一大都會」。就在此

時,西域地區和新疆吐魯番東南的高昌國的政治形勢發生了變化。對唐

太宗來說,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和西域的安寧是國家戰略的既定目標。

唐帝國迅速集結遠征軍,在廣泛動員招募士兵的同時,也徵召了一批文化

人士和手工藝者隨行,李工也在其中。他想,與其在長安城做一個沒有名

氣又不受重視的小小畫匠,不如到遠方去看看,說不定會有機會做更大的

事業。

唐帝國大軍在大帥侯君集率領下很快就攻陷了高昌城。軍隊回撤之時,李

工選擇留在敦煌,他看到了施展才華的大好機會。

此時的莫高窟經過隋朝的大力營建,已經出現了上百個洞窟,數量和規模

上都達到了非常可觀的程度。李工來到莫高窟,仔細觀看這裡的壁畫,前

代的畫匠們用他們質樸的筆觸畫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佛國世界,讓李工深受

感動。

李工和他的同伴們開始嘗試著為敦煌的寺廟和洞窟繪製壁畫。代表著長安

前衛繪畫風格的他們帶來的這種色彩鮮艷、氣勢宏大、人物宛若宮廷美人

一般的壁畫令敦煌居民眼前一亮,很快,李工就成為了敦煌畫匠中的「都

料」,這是工匠中技術級別最高的人。

不久,李工接到了當地大族翟氏出資的一項重要工程——建造作為家

窟的莫高窟第220窟,這是敦煌比較早的以家族為主導的石窟。翟氏是敦煌

的望族,也是一個世代崇信佛教的家族。據記載,主持翟家窟營建工作的,是

翟氏家族在敦煌大雲寺出家的僧人道弘。

學者們考證,大雲寺就是今天莫高窟最大的大佛——35米高的 「北大

像」所在的第96窟彌勒佛窟。如今,人們已經無法見到這座寺廟了,但

窟前還保存有殿堂建築的遺迹。

受到道弘的委託,李工負責翟家窟的壁畫繪製。一個洞窟從始建到完成,要

經過複雜精密的程序,需要李工和石匠、泥匠、塑匠、木匠等不同工種的工

匠一起,合作完成。

李工和道弘共同確定了洞窟的設計方案:在洞窟東、南、北壁分別繪製維摩詰

經變、西方凈土變和藥師經變畫。

盛唐時期,凈土宗十分流行,所以,在石窟中繪製西方凈土變成為佛教壁畫的

主流。所謂凈土,就是通常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那是一個鳥鳴花香、四季如

春的地方,佛陀在這裡說法,聆聽到真理的眾生則享受無限的快樂。

李工開始在翟家窟南壁描繪他的西方凈土變——在巨型水池的中央,阿彌陀佛坐於

蓮花寶座上,周圍擁繞著的眾多菩薩正在悉心聆聽,化生童子遊戲其中,空中樂器

不鼓自鳴,地下舞伎翩躚。李工用鮮艷明亮的色彩,流暢而精湛的線描,勾勒出歌

舞昇平、華麗燦爛的極樂世界。

正如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常書鴻先生所說:220窟的壁畫「構圖設色都不亞

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裝飾繪畫。」

當李工在石窟北壁所繪的藥師七佛經變畫慢慢成形的時候,觀者無不為其構圖

的新穎、氣勢的宏大所驚艷。畫面中央的水池碧波蕩漾,蓮花盛開,水池之上

有一寶台,以琉璃鋪地,流光溢彩。平台上一字排列七座蓮台,每座蓮台上站

立著一尊藥師佛,合為藥師七佛。

當人們注目於這幅壁畫,沉浸在由光輪、衣帶、波浪般的紋理,組合成的廣大

繁複的旋律中時,彷彿真的可以聆聽到宇宙的音樂。

在莫高窟第220窟北壁所描繪的盛大舞蹈場面中,還出現了大型的燈樹,這一場

景與長安等地上元日賞燈的情景十分相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