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爸妈是县城公务员,从小对她是放养,所以20几岁依旧保持一颗好奇的童心,看她发的动态都很好看,她有万里挑一有趣的灵魂。我比她小5岁,和她在一起就感觉我太成熟了,和她相处就像一个小朋友一样很放松很开心。

她有些微胖,专科毕业,回家考公务员。有一个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孩,是公务员。他妈妈给了条件,如果他们以后要结婚在一起,我姐必须减肥,并且考上公务员。但三年之后,我堂姐没瘦下来,公务员只能考三不限专业的也没考上~

我堂姐咬咬牙,拖一个行李箱一个人就去上海了(我们老家是云南)。她最开始在外婆味道端餐盘,工作时间很长,但她下班后坚持学英语、看书和写作,有时候学到发低烧(不论是12点睡还是凌晨一点多睡,早上5点雷打不动的起床)。期间,那男孩结婚了,我姐也读了专升本。

之后,她去了一家卖锅的德企做文案,也负责过市场。看她每天下班很晚,但坚持健身。在头条上上开了个美食的专栏,流量月入过万;现在抖音上也是几万的粉丝。去了上海3年多一些,专升本毕业,年薪30万+,现在正在申请去英国读MBA。

经常和她开视频,她还是小孩子性格,每次和她聊完都感觉世界很美好。她现在的追求者甩她那青梅竹马岂止几条街,谈起那男孩,云淡风轻中还是会有些忧伤。但如果不是那男孩的决绝与伤害,我姐怎么也想不到她可以看到现在的视野和达到现在的高度。

不论生活还是自己,都有很多次践踏自己的机会,但只要选择的是成长,一个人内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


不算赢家,只能说没输。

80后,工作十年,二线城市三套房一辆车。周围相同工作年限的同事都是两套房以上。

只要不乱搞,趁著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去努力工作,都不会很差。

草根出身,没拿家里一分钱。

上大学,研究生,工作,十年奋斗如此,正好赶上了07年到17年国家迅速发展周期,如此而已。

跟上大势,个人努力,二者缺一不可。

当时出国的同学,也被大趋势抛弃了,回不来了。


6谢邀,想了很久,我才想起忽略了我爸的奋斗史。

我爸从小生活在穷山僻壤,小时候上小学要翻三座山头(这不是夸张,这是真的,因为我爸带我见识过那荒废的祖屋) 他们村上只有小学,那时候据我爸说没有六年级,最高只能念到五年级(老一辈都知道当时的小学学年),老爸一直都是全年级第一,其实他们那个年级一共百十个人,但在当时也很了不起了。在升初中时,因为他舅舅得草帽被几个娃偷了他硬是追了人家几条河,拿到手才想起今天考试,知道来不及,我爸也不著急,拿著草帽回到舅舅家默默读著早已翻烂的数学课本。那年小升初,老爸没考上,家里人都气了一阵子,我爸倒没事,该放牛放牛,该割草喂猪喂猪。他们班主任见全村最聪明那个娃没赶上考试也很著急啊,巧的是那年小学推出沿用至今的六年学年制,老爸有可以回到学堂了。可在六年级下学期时,命运又和这个贫困的家庭开了个玩笑 ,爷爷晚上抽旱烟,不小心把茅草堆点燃了,著起了大火,多亏奶奶发现及时,一家人生命倒得到了保障,但全家的老房早已烧成了断壁残垣。再富也怕一场火,本来家里有余钱供一家三子女上学,一场大火烧的连过冬的棉被都没有,爸爸作为家中子女老大,首先表态退学一阵子,等家里情况好了再去上学(可谁曾想到这一退就是一辈子啊)老爸虽然只上了六年级,但也比当时的老一辈农村人灵性,他和木匠学木工手艺,学了两年,木匠就让他出师了,临走前还对他说他是他教过最聪明的弟子,也是他最胆心的人。我爸听到后急忙说这辈子只是被迫学门手艺,没想把她当做吃饭的工具,师傅你放心。原来,他只是想学学木工手艺修新房自己架梁,新房地基他一个人翻山跑到我们县城去买雷管和矿工炸药,一个人和请来看风水的先生找地儿,先生指哪他就炸哪,终于调好了宅基地,还和村上画下契约买下那片地。基地调好后已经是冬天,工人也不可能开工,据我爸回忆 家里实在太冷了,他就跑砖窑去看别人烧砖,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知道我爸他们家的情况,烧砖的师傅看他聪慧,就允许他站的近看。没想到,一个冬天后我爸自己做木炭,挖红泥,自己搞了个小砖窑,每天烧百十来块砖,烧的不好就摔了不要,一直到第二年夏天才烧够。材料齐全了,我爸和我爷爷两人又埋头苦干了两年,新房建成了。红瓦黑砖,好生气派,多少乡亲都赞叹我爸一个小学生能搞出这么多事情,纷纷介绍自家姑娘想提个亲,那时我爸才二十岁,在农村已经属于大龄男青年了。但我爸不愿意,听到我二爷在煤矿上赚了大钱,他也想去外面的世界闯闯。于是我爸走了,他和同宗的人一起去了二爷得煤矿,成了管矿的人,一天十分清闲。但我爸志不在此,那时煤矿很黑暗(王宝强主演的那部盲山,我爸就指著跟我说当时就是那么乱,也没人管得住)一天出意外死人了,好一点的老板就发点体恤金,没良心的就直接找个坑挖了埋了。有一次,二爷爷包了一个特别富的矿,当地煤老板都想分一口饼,找人骚扰,最严重一次是拿枪火拚(没错,你没看错,当时这么混乱),死了六七个人,我爸当时瘦小,只敢守著矿 不敢和人打架,但听说一些心黑的人躲矿洞附近,收矿的人一来就捂住嘴巴打晕,力气控制不好还会直接打死(出过这种状况)所以我爸当时就害怕了,据他自己回忆,当时也是个小万元户了(90年代的万元户),第一次意识到命都没了钱那么多有什么用,于是他就辞掉了工作。第二年,二爷爷的矿也因为被人构陷,只能转让给其他人。我爸那时候已经到了深圳化工厂车间干活了他只干了一年 ,就是生产队的小队长,有时候忙的时候他三体天只能睡六个小时,大老板见他都要说何工 去歇歇。那时他好像不知道什么是累一样 ,拚命干活,就这样,他慢慢学习化工方面的知识,可以自己写化学反应了,更是用自己的技术和仪器使他们老板赚了几个亿(现在这家公司在深圳还算是化工企业龙头)他们老板现在见我都会给我一个厚厚的红包,过年来拜年都说欠我们家的已经还不清了。92年,爸爸刚和妈妈认识,外公家算是读书世家了,大都瞧不起我爸,但我爸第一次去外公家和外公杀象棋,十二战十一胜,据说是外公太好强,爸爸不得已就防水了。本以为可以安安心心靠固定的收入过下去,但妈妈因为工作原因调到江浙地区,爸爸认为一家人应该生活在一起,就放弃技术人才的固定高薪。重新从上海开始化工产业,不过他这次选择的是推销,刚开始一个月他不善言辞也不会应酬,经常被拒绝。后来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开始学会接受应酬。

————————————————————————

好像是前天写的,这几天比较忙,没能更新,十一会抽出时间写完的,感谢


豫西深山,

12岁养父去世,

18岁养母去世,

无路可走,她辍学进厂做了廉价劳动力,

故事到这原本就结束了。

接下来无非是徘徊在城市边缘,或者回到农村重蹈父辈的覆辙,结婚,生子,碌碌一生。

可多舛的命途只是让她暂时迷失。

抛开嫌隙,重回亲生父母身边,她想继续读书。

短短数月完成从倒数第一到顺数第一的逆袭,她总说三毛点亮了她的世界。

毕业三年,如今月入5w上下,在这偌大的郑州有了自己的房子,虽然不会开,但还是买了车,身边有可以接送的他。

今年,她结婚了,简直完美。

极度贫穷过的人,很容易纸醉金迷,昨晚聊天,她说,最喜欢做的事是读书和随便出去走走。

我远远地看著身著婚纱流著泪的她,真为她高兴,我知道她会一路继续精彩,因为这渗透在骨子里的坚强和淳朴,是她用之不竭的财富。


来吧,讲一下我老公的故事吧,我本人是很佩服他的。

说一下背景,我老公家庭是农村出身,父母在他的人生进程中几乎没帮上忙,但是他却改变了他家族的命运。我们是地方二本毕业,在北京这个城市,按照学历划分,我们肯定是下层的,毕业的时候机缘巧合,老公进了事业单位,落了北京户口,2008年,我们俩就拿著行李来北京了。

来的时候,我们两个手里只有2000块,第一个月房租不够,因为毕业了,我们俩都没法开口再问爹妈要钱,其实谢谢当年的房东,没有要求我们一次性交三个月房租,我们就此也算安顿了下来。

第一个月我们就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区别,我当时的工资是1500,老公2800,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觉得一个月400就够过,出了社会才明白一个月1500基本上就代表吃不饱饭。

来北京的第一年我们在纠结中度过,也和现在很多青年一样,迷茫、害怕、怨言多,但是走了过来,又觉得艰辛中携手,确实是一生的财富,也许未来一切都可能会变,担心心里明白那些携手走过的岁月将永远不会改变了。

2009年时,我老公就开始做生意了,第一桶金是在我的家乡赚到的,那个生意其实就是贸易,批发再零售,但是因为产品是成品油,所以我们第一笔赚到的2000块钱,才明白一笔竟然就是我们一个月的收入,所以想法也就此改变了,其实第一笔是有很大的运气在里面的,所以到今天也感觉自己真的有点旺夫。

2009年,在手里只有2万块的时候,我们就到处看房,历史给很多人提供了机遇,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并没有,现在回顾,那一年上高杠杆买房子是最正确的选择,通过和周围亲人借钱,再加上贷款,买了总价不到80万的房子,手里只有两万块,也不太懂未来在那里,那个时候年轻的心告诉我们,年轻怕啥咧。

2009年,我们搬进了自己的房子,我爸爸帮我们找了一个长久供货的单位,他在家乡帮助我们做这件事,我老公赚到第一桶金,他厉害就厉害在敢干,他又上了杠杆做了另一个项目,拿著这一桶,去下一桶那里捞金子了。

2010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我在偶然时,换了一份工作,那个时候郊区的房子来新单位上班已经太远了,而新单位是我当年梦寐的外企,所以我让老公退掉我认为不靠谱的远郊房子,我们来了朝阳区又投资了我们那会儿根本买不起的房子,很多人其实并不敢,那个房子买完一个月还8000的贷款,而我一个月还赚不到8000,犹豫了一分钟就不再犹豫了。买完房子,我老公就又用房子贷款,良性循环他又接到了项目,其实如果我不是他,我是不敢的,那么高的杠杆,怎么敢在那么高杠杆的情况下继续做生意,每一笔生意都押账,他才不怕呢,他说打交道的都是国企,那一年又有了不错的收入。

2011年,我老公又通过高利贷借了一笔,又投资了一个房子,然后这个房子之后升值,再次抵押帮他拿到了更多的本金,去接更大的项目,其他他的生意一直是小作坊似的,但是他想的很远,他知道小作坊式的公司是不行的,那个时候我觉得过的蛮好了,不要再加杠杆做大公司,他却不这么认为,他一定要做龙头。

2015年,他把自己的公司整合了,开始申办资格证书,当年他的生意在国内是没那么严格的管控的,那个时候身边的人都不要让他办的,因为又麻烦又花钱,可是他就不听那些人的,所以今年也办下来了,我们成了全国最后一家。

2018年,今年又选择了换房子,看起来个人的奋斗确实是由房子带来的,但是并不是全部因为当年敢买房子,确实房子的升值带来了很多,他可以因为一个房子融资到更多的钱,发展大他的生意,但是更多的是他的眼光和敢干,这十年,我们经历了中国的主升浪,在这个浪潮里也感谢抓住了机遇的我们。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