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集頌講記|智敏上師講授

教授教誡以法攝 教授三種八法知

未住心者有五法 令於所緣能繫念

五法貪瞋癡慢疑 如次宣說不淨慈

緣起界種數息觀 心已得住令自安

能治斷常處中見 住心所作未究竟

令捨中斷衆留難 修行未作而言作

未證言證增上慢

那麼下邊是法的攝受。先是“教授教誡以法攝”,什麼叫法的攝受?教授教誡。依法的攝受就是兩種,一種是教授,一種是教誡。“教授三種八法知”,三種教授一共有八個,要知道。那麼哪三種哪八個?這裏都有講的。

第一種“全未得定者”,還沒有得定的,有五個法來教授他;第二種“能得定者”,堪能得定的有一個法來教授他;第三種“已善得定”的,已經善於能夠得定的人有兩個法來教授他。那麼這幾個科你們自己點一點。三種,三種就是他寫了幾個小字在旁邊,“全未得定”的是一種,這種裏邊分五個法;第二個就是倒數第四行的下邊一個,“能得定者”,這是第二種,那麼也給他一個法教授;第三種再過一行,“已善得定”的,那麼兩個法來教授他。一共是八個法。那麼下面我們看下去。

“未住心者有五法,令於所緣能繫念”。五法,哪五法?沒有入定的,還沒得定的,有五個方法,使他於所緣的境能夠繫念,能夠緣這個境入定。哪五個法?“五法貪瞋癡慢疑,如次宣說不淨慈,緣起界種數息觀。”對貪心者,跟他說不淨觀;對瞋心者,說慈心觀;對癡心者,說緣起觀;對慢心者,說界差別觀,界種智就是界差別觀;那麼對疑心的或者是尋思多的,跟他說數息觀。依這五種法教授教誡他,使他除去這五種,那麼然後可以入定了。這是對沒有得定的人以這五種教誡教授。

第二種,“能得定者”,能夠得定的人,比前面的上一步了。“心已得住令自安,能治斷常處中見”,能夠得定的,要他得到一個,自己能夠安住一個,得到自己的好處、利益。怎麼“自安”呢?住在中觀見裏邊。“能治斷常”,就是在對治斷常的那個中觀的正見裏邊安住,叫他住在這個裏邊。這是對已經能得定的,就是說沒有得定的先要得定,得了定之後,有慧了,中觀見要得到,有正見了。

“已善得定”,已經善於得到定的,就是更高一層的,那麼中間的留難把它去掉,就是一些障礙物把它去掉。“住心所作未究竟”,雖然能夠善於得定了,但是還沒有究竟,還沒有到家,那就是中間還沒有達到最高的,最高的成就,中間一些留難的事情要把它除掉。“令捨中斷衆留難”,中間使他要中斷的那些障礙,留難的東西把它除掉。哪兩種?“修行未作而言作,未證言證增上慢”,修行的事情沒有做到的說你做到了,這是第一種;沒有得道的,沒有增上的,沒有證到果的說“我已經證到果了”,這是增上慢,要除掉。這兩個東西起來了,不但沒有進步,還會出魔障。所以對於已經修行有成就的,但是還沒有到家的人,要這兩種教誡。這是有層次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