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寺坐落在平和縣文峯鎮三平村,是閩南着名佛教古剎。唐寶曆二年(公元826年),僧人楊義中在漳州紫芝山創建“三平真院”。

  古剎三平寺歷盡滄桑,飽經風雨,自唐以來見於碑刻、史志記載的有修碑4次,修寺11次。如今,三平寺廟矗立在松柏疊翠的“蛇穴寶地”之上,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前低後高,層次分明,沿一條如遊蛇狀的中線,一連“三落半”,格局特殊,氣勢磅礴。

  寺廟由下而上依次是內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殿)、祖殿(中殿)、塔殿等殿宇,結構嚴謹,總建築面積3300多平方米。

  在塔殿的後山有一尊具有龍門石窟之風的三平祖師公石浮雕坐像,據傳是祖師公真容,俗稱“石公”,是屬唐代文物。

  寺內監齋堂內方柱上鐫有兩對對聯,“拈花有笑還丈室,印月無心上三平。”“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分別爲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間鐫刻的。

  許多文人墨客爲三平寺杜撰碑刻,揮毫弄墨,散見於寺內,讓千年古剎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內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