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客家方言的迅速衰減,你又想到什麼,大量的文章指出這樣一個問題,客家語言迅速衰減


龍舟不止是廣府人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信仰嘛,無論你們再怎麼強調廣府、潮汕、客家的區別,我都沒什麼感覺,因為我不是你們沿海那邊的。我只知道,漢族中所有民系都擁有儒家思想內核,都有著共同的信仰,只是無以言表,也可以說無信仰吧,隨便。

補充一下,我也是客家人,但我更樂意自稱漢人。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祖國沿海那邊吶,各民繫有百年紛爭,可以說是世仇,有些別有用心的人還非要在網上煽風點火,故意造謠,連帶上我們遍佈中國的客家人,甚至是辱罵,我們何其無辜,是可忍孰不可忍吧!明明都是漢人,民系之間有紛爭更應該是一致求同,反而往死裏求異。這種不和諧的聲音往往來自中老年,年輕人慎入。

你們幾個民繫有心好好坐下談談的確是好事,但是有關「客家」,一定要加前綴,「廣東客家」,「粵客家」都行,總之別搭上其他地區的客家人。


感到迷惑。00

節日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節日,信仰就是共產主義信仰。喵~全中國不都這樣嗎?和地域有什麼關係?


客家族羣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為什麼?因為客家族羣分佈太廣了啊!不如廣府人跟潮汕人聚集性強。就單在廣東的客家人,深圳惠州的客家人融入廣府文化,我是粵東潮汕地區的客家人,很多文化習俗也是跟潮汕人相融的。如果你說客家人有沒有自己的信仰,我不能代表其他地區的客家人,但是我們這有三山國王歷史能追尋到隋朝,而三山國王廟也是遍佈東南亞地區。小範圍的,我們這邊張氏也慶祝媽祖誕,節日慶典比過年還隆重,我們不是沿海,不靠海喫飯,我也知道媽祖是海神,但是媽祖在我們這邊張氏的信仰中真的非常重要。(淵源是媽祖救了我們張氏的一個祖先)

各地客家人的信仰習俗都會些許差異,客家方言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客家話內核還是一樣的。

關於客家話迅速衰減這個問題,這也不是隻在客家方言纔有的,其他方言也存在這個問題。


坐標南方眾多籍貫人士聚集的吉隆坡。馬來西亞華人是由約4成閩南人(通稱福建人)約2成客家人,約2成廣府人,約1成潮汕人,及少數來自廣西,福東,福中,海南;和極少數來自長三角和華北的移民後裔組成。某些籍貫有本身羣體特別注重的節日:

1.福建人:大肆慶祝大年初九天公誕,有天公大過年之說,9月初一至初十的九皇爺也是盛大舉行,媽祖誕也有很多福建人參與

2.客家人:天穿日是客家人重視的日子

3.廣府人:跟其他籍貫華人一樣重視農曆新年,元宵節,清明,中元,中秋和冬至,感覺上沒有其他特別重視的節日

4.潮汕人:節日基本上跟福建人一樣


問題不明確 且意義不大

保護好客家話——多宣傳或研究客話就好了,不必想那麼多。我是客家人,同時也是世界公民、普通漢人,我不覺得我們民系需要什麼特殊的圖騰來標榜

太陽節、巧日、交春、天穿日、出伏,這些傳統客家節日你認識多少呢?我估計大多客家中年人也不一定都懂,那麼即使你知道了也沒有意義


龍舟不止是廣府文化,龍母廟也不止是福建客家人的信仰。

廣西南寧每年都會在邕江舉行龍舟比賽,甚至有時還會邀請東南亞各國和一些歐美國家前來參賽,還挺隆重的。在全國某些省市也會在端午節或一定的時間賽龍舟,所以我覺得龍舟應該不止是廣府文化。

龍母廟,除了福建外,兩廣地區也都有,特別是在沿海地區及沿江地區。廣西比較出名的,就有梧州龍母廟。

其實兩廣福建地區,都同屬嶺南文化,一些風俗習慣差別並不算大。


此部分源於百越被東夷戰敗以後,經江水退向洞庭湘陰的成分,也是楚文化的西部源頭之一。

你提到的情況,說明越-楚文化也影響到東夷人分枝所出的閩地,說明也有「閩越」這種文化複合影響地區。


扛菩薩。

不太瞭解其他地區,閩西客家人曾經對這個節日是很注重的。不過各村有各村的日子,不統一,而且隨著村莊老齡化,扛菩薩遊行的儀式也越來越少。

閩西客家人的信仰,就是這個說不清佛還是道的菩薩,以及村頭路口的土伯公。


我是閩南的客家人,為什麼我啥都不懂,


臺灣客家有法定「天穿日」。


正月二十的天穿日 拾骨葬。

信仰?廣東福建的本地都是祖先崇拜,佛釋道三教合一地區性傳統漢民系信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