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葛底斯堡演說手稿

  若您閱後有所收穫,歡迎關注並分享“雅理讀書”(微信號:yalipub)。

  葛底斯堡演說

  (1863.11.19)

  馮象 譯

  八十又七年之前,我們的先輩在此大陸接生了一個新國,她孕育於自由,奉獻於人受造而平等之公理。

  如今,我們已捲入一場偉大的內戰,以考驗這國家,或任一如此孕育並奉獻的國家,能否常存。我們來到這裏,在一處偉大的戰場集會,是要把戰場的一角獻給長眠於此的將士;他們捐出自己的生命,乃是要國家永生。而我們此舉,是完全合宜而正當的。

  然而,在更崇高的意義上,這片土地是我們無法奉獻——無法祝聖而使之歸聖的。那浴血於此的勇士,那生還的和犧牲了的,已經將它祝聖了——遠非我們的微力所能增損。此刻我們說的,這世界未必會留意、銘記;但他們在此做的,卻永遠不會被遺忘。毋寧說,奉獻於此的,是我們生者,以繼續那未竟的事業,他們一路奮戰、光榮推進的事業。毋寧說,在此奉獻於那留存我們面前的大任務的,是我們——

  讓我們多多領受這些犧牲者的榮耀,忠於他們爲之捐軀盡忠的偉業——

  讓我們在此莊嚴保證,戰士的血絕不會白流——

  讓這國家,上帝保佑,獲自由之新生——

  讓這民有、民治、民享之政權,在大地上,永不消亡。

  林肯在葛底斯堡

  注 釋

  八十又七年,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化自欽定本(詩90:10),延緩節奏,適於佈道、演講。

  接生,brought forth,統攝全文的意象,呼應下句“孕育”、結尾“新生”“消亡”。

  新國,new nation,比作奉獻於上帝而承“永約”的以色列聖潔之邦(創12:2, 17:7,出19:6,賽61:8-9)。林肯刻意不提北軍代表的聯邦(Union),標舉國家/民族,是着眼於戰後的民族和解,以彌合“分裂之家”(可3:25,太12:25;參《林肯傳》,頁28)。

  奉獻,dedicate,原文重複六次,經書熟語(民6:12,利27:17-18,申20:5)。舊譯奉行(原則),不妥。

  公理,proposition,主張、提議,此處特指《獨立宣言》引以爲據的“不證自明的真理”(self-evident truths)。

  受造而平等,created equal,舊譯生而平等,誤。語出《獨立宣言》,回放《創世記》一章:所以上帝造人,取的是他自己的形象;男人女人,都依照/他的模樣(創1:27)。據此,男女一同受造,形象取自天父;人既是神的鏡像,自然不應分尊卑貧富。可是聖法懸於奧祕,緊接着,伊甸園故事顛覆了“平等之公理”。第二章,耶和華“取地上的塵土”摶了亞當。女人雖說是亞當“般配的幫手”,卻是他的一根肋骨所造(創2:22)。而且不幸,偷吃禁果後,上帝詛咒了夏娃,命她“依戀丈夫,要丈夫做[她]的主人”(創3:16)。這是聖言啓示,男尊女卑的成因。奴隸制的出現,則要等到洪水滅了惡人,救主同完人挪亞及逃生的衆靈立約之後。那一天,完人醉酒,得知幼子瞥見父親的“裸相”,大怒,指聖名詛咒方舟的孩兒:迦南該死!將來給哥哥們當/奴隸的奴隸(創9:25)!可見,“受造而平等”並無“生而平等”的階級革命的含義(對比法國《人權宣言》[1789]第一條:Les hommes naisssent…égaux en droits,人生來權利平等),僅指人未食禁果,或者末日受審,在造物主面前的平等。解放黑奴,如林肯多次解釋,本是爲贏得戰爭而“必需”的一項軍事措施,目的是打擊南方的經濟、削弱其兵源(《林肯傳》,頁63-64)。事實上,戰後美國南方的種族歧視、壓迫和私刑絲毫沒有消退。

  捲入,engaged,意謂“新國”是被迫應戰,經受“烈火的考驗”(演講四,頁158)。

  [將士],舊譯烈士,不妥。因公墓安葬兩軍的亡靈,所謂“捐出生命”的“勇士”,是包括失敗者在內的。後者抵抗的不是別的,正是林肯誓死捍衛、不許分裂的“國家”;而南方邦聯(Confederacy)的旗幟,如作家門肯(H.L. Mencken, 1880~1956)指出,是各州人民自決、自治的自由。當日,公墓落成典禮的主題演講嘉賓並非合衆國總統,而是哈佛校長艾弗列(President Edward Everett, 1794~1865)。艾校長滔滔汨汨,奏響華章,一派拉丁化的靚麗大詞。他稱陣亡者爲“英烈”(martyr-heroes),驕傲地站在“義師”一邊。輪到林肯,他只言“死者”(the dead),將雙方的犧牲一同紀念,一顯政治家清醒的頭腦於聖者的謙卑與寬仁之中。且不說修辭高下,僅此一點,總統的兩分鐘致詞(address)就勝過了校長的兩小時演講(oration),一如“新耶路撒冷”完勝羅馬(啓3:12, 21:2)。

  合宜而正當,fitting and proper,也是經書熟語,強調一同紀念之必要。

  祝聖而歸聖,consecrate, hallow,《聖經》術語,詞根(qdsh)本義分別、隔開,轉指獻歸至聖(上帝)的物或人,稱“祝聖歸主”,如子民供奉祭品,立會幕、祭壇、大祭司等(出29:1, 33, 43-44, 30:30)。

  那生還的和犧牲了的,living and dead,“勇士”的同位語。國土歸聖,“合衆爲一”(e pluribus unum),是雙方“浴血”犧牲換來的。

  未竟的事業,the unfinished work,重點在生者:未竟,因爲後人不忘。故聖潔之邦的“自由之新生”,不是一場內戰能擔保成功的;民主作爲“政治宗教”要求每一代人的犧牲與“盡忠”(devotion)。

  民有、民治、民享,of, by, for the people,借自廢奴主義者帕克牧師(Theodore Parker, 1810~1860):民主即直接自治,self-government,over all the people, for all the people, by all the people。此短語的源頭,學者考證,在“宗教改革之啓明星”威克利夫的英譯《聖經》序(1384):This Bible is for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andby the people(參《信與忘》,頁53)。

  政權,government,對應上句“國家”。語出欽定本《以賽亞書》,希伯來文:misrah,本義君權、治權,轉指治權之行使、掌權者(賽9:6-7,羅13:1-4)。舊譯政府,不確;由苦難和犧牲的獻祭中獲“新生”的,不是聯邦行政機關,是全國人民做主之權。

  永不消亡,shall not perish,經書熟語(出9:15,耶10:11,箴2:22,伯18:17),迴應起頭的“接生”“孕育”。

  二〇一六年勞動節於清華園,原載《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6.6.12

  圖爲林肯演講時唯一留下的現場照片

  紅箭頭指向的是林肯總統

  編輯:oncecatcher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