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涉嫌“干預司法”,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最近在頗爲掙扎。

事情的大致情況是,2月8日,加拿大《環球郵報》披露,特魯多可能向司法部長喬迪·威爾遜-雷布爾德(也譯“王州迪”)施加壓力,想讓她在處理SNC-蘭萬靈集團行賄案中“網開一面”。

賈斯廷·特魯多陷入醜聞 (圖/apnews.com)

蘭萬靈公司是加拿大知名的建築公司,也是魁北克地區的一個龍頭企業。該公司被指在2001年和2011年向利比亞官員行賄,以獲取利比亞政府工程合同。當時的利比亞處在卡扎菲的統治下。

2月12日,威爾遜-雷布爾德宣佈辭職,並宣稱特魯多和一些高級官員去年秋天向她施壓,希望不要對蘭萬靈公司進行刑事訴訟,而是以罰款了事。

加拿大媒體稱,如果遭到刑事起訴,該公司將“在10年內不能承接政府合同工程”。

蘭萬靈公司在魁北克有幾千僱員,如果被訴可能影響當地工作機會,該地區又是特魯多的自由黨的重要票倉,而加拿大今年10月份將舉行新一屆選舉。

所以特魯多對此案的關心,就可以解讀爲爲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利用權力干預司法。

威爾遜-雷布爾德還認爲,自己今年一月份被調任退伍軍人部部長,其實是降職,是特魯多對她不聽話的“懲罰”。

威爾遜-雷布爾德“爆料”後,特魯多的親密顧問巴茨辭職,3月4日,在加拿大政壇“備受尊敬”的財政委員會主席菲爾波特也宣佈辭職,表示對威爾遜-雷布爾德支持。

一連串反應之後,特魯多在3月9日正面迴應,辯稱自己只是出於爲選民工作崗位考慮,向司法部長提出自己的意見,且司法部長在做出決定前,也應該聽取各方意見。因此他對“溝通不暢出現的誤解”表示遺憾,但認爲自己沒做錯,也不會辭職。

媒體分析,這樁醜聞之所以能造成這麼大影響,其實和兩個因素有關。

一,作爲一個標準的自由派人士,特魯多在組閣的時候,特別強調尊重女性,尊重土著。而威爾遜-雷布爾德正是一名土著女性,加拿大媒體稱,她受到這樣的“委屈”,乃是特魯多“從背後捅刀子”,輿論反應就格外強烈。

二,四年前特魯多上臺時,曾表示一定要進行公開透明的治理。而他親民的清新形象似乎也與此決心很匹配。曝出這樣一個醜聞,讓人感覺反差比較大。

所以儘管特魯多苦心辯解,但正如加拿大《全國郵報》一篇文章所言,經過這件事,特魯多面臨的形勢將完全不同,他能否連任已成問題。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3月10日的一篇報道稱,這個醜聞還將特魯多的很多短處暴露出來,比如他的外交乏善可陳,他所承諾的清廉政治也被打上問號,甚至連他的口頭表達能力都不如以前給人的印象那麼好——他在新聞發佈會上爲自己的辯解顯得很笨拙。

特魯多的政治掙扎能否成功?《環球郵報》3月10的一篇文章給他支招,稱如果能做到以下三點,特魯多就可以涉險過關:一,特魯多要團結自由黨勢力。具體做法是不要指責那些辭職的部長,只是爲自己辯解;

二,在蘭萬靈一案上要明瞭果斷。如果想繼續爭取只罰款不起訴的結果,就要加大宣傳攻勢,如果放棄,那就早早撒手,不要再幹預。不能再支支吾吾;

三,要咬緊牙關挺醜聞。具體做法是少做解釋,多做行動,比如重組自己的團隊——不知道特魯多是否看到這篇文章。

有意思的是,美國媒體在報道時,還把此案與美國情況相比較。CNN的報道認爲,特魯多這點事,和特朗普那一大串涉嫌干預司法、利益衝突相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美聯社報道則說,和特朗普相比,特魯多這個醜聞可以叫做“不涉及金錢,不涉及性”的所謂醜聞,言下之意,特朗普的問題要嚴重得多。

然而,幾年來輿論都把特魯多看成是親民清廉的代表,而特朗普的形象自然不用多說。所以期望不同,反應自然也不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