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項羽於關中論功行賞分封諸王,沛縣劉邦晉“漢王”。區區漢王且遠置巴蜀,劉邦怏怏不樂,但彼時已經50歲的他卻有一樁喜事,即納了定陶戚氏在身側。從公元前209年出沛縣,劉邦與呂雉甚少見面,兩廂疏遠。而這戚夫人正值18佳齡,《漢書》記載戚夫人能吟詩文,精圍棋而擅楚舞,故而恩寵隆盛。

  然而對於遠居沛縣,耕織勞作照料劉氏一家老小的呂雉來說,戚夫人的存在不亞於肉中刺。公元前205年,劉邦率諸侯人馬攻取彭城,惹項羽大怒,遂一鼓作氣擊敗劉邦,並且擒獲其全家,放在營中爲質。呂雉攜老扶幼,在項羽眼皮子下待了兩年多,可以想象,彼時她無時不刻寄望劉邦能來解救,她完全不知戚夫人的存在。

  公元前203年,劉氏一家老小被項羽放還,呂雉見到了闊別多年的劉邦,但已是鵲巢鳩居。後來戚夫人得一子趙如意,更加受劉邦看中,劉邦即位雖然立了呂雉之子劉盈爲太子,但幾次想要改立劉如意,都因大臣諫阻未能成行。公元前196年,劉邦平英布之亂身負箭傷,愈發病重垂危,戚夫人見狀每天都將劉如意抱在劉邦面前,並不時流淚啼哭。

  戚夫人的用意很明顯,她要讓劉如意取代太子之位,這觸動了呂雉的底線。呂雉在其兄長其家族的幫助下,以商山四皓絕了劉邦改立太子的想法,到這裏,戚夫人的下場已經註定。劉邦病死後,整個大漢宮廷都掌握在呂雉手中,宮內一衆有寵之人盡皆降罪,戚夫人最甚,被囚於永巷,但彼時呂雉只是命其舂米,以勞累磋磨,還未動殺心。

  顯然舂米的戚夫人沒有醒悟,她依然不知深淺,竟還寄望兒子趙王劉如意來解救她。不思悔改,令呂雉難容,直接鴆殺劉如意,徹底斷了戚夫人的念想,再將其作爲人彘。人彘之刑是極爲殘酷的,在這裏就不贅述,戚夫人受盡折磨後慘死於豬圈中,彼時她纔剛30歲,正值盛年。戚夫人的遭遇,不知劉邦可曾想到過。

  戚夫人死後埋於何處,史書並未有明確記載。但考古學者發現,《長安志》記載“戚夫人墓在鹹陽西15裏”,這裏的鹹陽西經過考證正是劉邦長陵以南,位於鹹陽柏家咀村外。古代妃子被降罪而死的,通常都會埋於帝陵的南面,這符合戚夫人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地形原因,雖然這座墓雖在長陵以南,站在墓地卻看不見長陵,兩廂不見,可見呂雉的用意。

  鹹陽考古學者介紹,60年代,柏家咀村的村民在平整土地時,在戚夫人墓冢封土的一側挖出過一截墓道,墓道內灌滿了淤泥,碎裂的磚瓦非常多,而且有許多盜洞。考古學者獲悉後曾專門前往勘測,經過鑽探和試探發掘,確認此墓多次被盜,極有可能是座空墓。而且從戚夫人獲罪而死的情況來看,她的墓內不會有高規格的隨葬品,而且故而人們原樣回填了此墓,未作深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