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足在剛剛結束的四國賽中以兩勝一平的戰績奪冠,相較於男足的黯然,鏗鏘玫瑰似乎成了中國足球在輿論風暴中得以喘息唯一的救命稻草。現在女足作為世界第二集團還可同諸如德美強隊一戰,同樣作為精英足球發展的男足卻早已淹沒在世界足球的驚濤駭浪之中。或許得益於世界範圍內女足的職業化還未完全成型,幾乎是處於同一起點的女足仍有著一定競爭力。中國女足在職業化初期仍然保持著競爭力,其中有時代的運氣成分在裡面。反之又在另一方面論證了中國足球的慘淡並非緣於人種劣勢,鏗鏘玫瑰便是最好的例子。

然中國女足亦非高枕無憂,畢竟還未達到一流強國的地位,隨著全球女足職業化的推進,其他國家的競爭力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高。想要使中國女足能保持長久的穩定發展,那職業化道路和青訓工作的展開就成為避無可避的途徑。

關注不足何談長遠?

在今年的亞洲杯上,中國女足順利闖入四強,如願拿到了女足世界盃的門票。賽後對李影的採訪便指出了女足的現狀,「中國女足在2015年世界盃和2016年奧運會都進入八強。但關注也只持續了一兩個月,大家可能只是一時的熱情,並沒有真正地投入到女足這項事業中。」以媒體為例,為了流量而言,不管男足成績好壞,必定投以大篇幅報道,而關於女足的報道或淺或深難以望其項背。而相對市場狹窄的女足也只有與男足形成鮮明對比中,成為諷刺男足之工具。在更多時候,關於女足的發展或困境,公眾表現更多的是漠不關心罷了。外界關注不足,必然談不上女子足球運動的推廣。

職業化有待完善。

亞運會結束後,王霜放棄國內高薪機會,選擇到女足聯賽職業化更高的法甲巴黎聖日耳曼效力。她之所以逃出國內相對安逸的溫柔鄉,孤身到異國他鄉奮鬥,無非是希望能在節奏快,競爭激烈的法甲聯賽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相較歐美的女足聯賽,中國女超聯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國內女超聯賽僅有8支球隊,競賽體系並不完善,比賽場地設施,包括訓練場地更是無法得到保證,許多訓練和比賽經常要在不平整的「菜地」上進行。整個聯賽的女足教練水平也無法達到一個較高標準,在訓練上各隊的水平強度良莠不齊。其次,在足協支持、商業化程度和住宿飲食等所有方面,更是難與男足聯賽相比,甚至望歐美女足聯賽而難以企及。無法形成一個競爭激烈、良性發展的聯賽制度,就無法推動女足的職業化,自然很難形成中國女足的健康發展環境。

青訓後備必不可少。

中國女足經歷過世界盃亞軍的巔峯期,也承受了難過奧運預選賽門檻的十年低谷期,隨著王霜、趙麗娜、古雅莎等一批新生代年輕力量的壯大,中國女足又重新回到大眾眼中。同中國足球的詬病足球人口少一樣,女足也同樣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困境。強如美國之所以長期處在女足的世界第一位置,也必然離不開其校園女足和龐大到幾千萬的女足人口。好在中國足協逐漸意識到國內僅僅幾千名女足是無法保持長盛不衰,於是將未來的工作重點定在完善各年齡段的競賽體系和青訓後備工作,建立女足U14、U16、U18三支梯隊,健全女超、女甲、女乙以及各級青少年聯賽,重視教練員的培養等等都被列入未來幾年的規劃。

玫瑰終會綻放。

中國女足走向世界一流的道路還有一段距離,可又不是那般遙不可及。儘管在諸多方面還百廢待興,但如果現在就著手將女足引入到職業足球正常的發展軌道,改善女足在競賽、訓練甚至是食宿等各方面的條件,最終得到的不僅僅是良性發展的體育環境,我們心心念唸的鏗鏘玫瑰真正綻放的那天便也指日可待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