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後的時候我在想,那隻扔出去的斷臂會不會有一天飛一圈回來把下一個人的氧氣瓶砸漏。


「我只好給老天交了一點點祭品。」(Had to give a wee sacrifice to the great nothing.)(憑記憶,可能與原文有出入)

這是系列中最愛手藝的一集。對,比e18秘密戰爭還愛手藝。下文掉san。

這集顯然不是什麼設定嚴謹的硬科幻,但是我認為這不重要,因為它其實是一個科幻化的神話故事。

獻祭血肉取悅神明,從而避免更嚴重的懲罰,這個母題可以說很常見了。一個太空工人,由於過於(劃掉)疲憊(/劃掉)自信而不帶安全繩,最終不得不犧牲一隻手以活命。這和出海的維京人犧牲一兩個乘客以平息埃吉爾?gir的憤怒,結構上是非常類似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這裡(格外地)沒必要去計算主角的臂力是否足以提供那麼大而且精準的反作用力,諸如此類的細節。總之,主角相信是牛頓(?)救了她一命,因此能夠輕鬆地包紮傷口,開開玩笑,要同事給她備點蜜...冰啤酒。

這個故事的後續,她自然會為了生計而再次回到太空,依然自以為是位熟練的工人,是依靠智慧與文明在太空中自由穿梭的人類種族的一員。太空也將以沉默迎接她,彷彿她的一隻手足以平息祂的飢餓;又彷彿那無窮大的胃口毫無變動,只等她再犯下一個低級的錯誤,再遇到一個奇異的巧合。

The Great Nothing. 祂來者不拒;祂遵循規則;祂永遠飢餓。


反對這集邏輯有問題的說法,從背景設定上看,這是一個太空技術已經普及的近未來時代,僱傭主角的很明顯是為了壓縮成本盈利為首要目標的民營公司,看看現在spacex的成本控制就可以聯想到,當太空發射已經可以由私人作坊性質的公司參與時,其質量安全控制必然會比現在差很多。包括宇航員的素質也會殘差不齊,現在的宇航員都至少是科學家博士資深飛行員,而短片里的主角看上去是三流大學畢業,甚至高中畢業後為了糊口才來應聘這份高危險工作的,所以從安全保障和個人應急處理的反饋都不可能跟現在的航天業精英比較。

說的難聽點,安全保障差點,宇航員甚至飛行器報銷,其成本也是私人公司可以接受的,人和機器都便宜到換新的就行了,這是很多太空科幻里的常用設定。


這一集真的是最差的一集。

強行困境+強行靠自殘來自救。

1在各種削減經費的情況下,連飛船上的儀器儀錶都需要拳擊修理法了,難道沒有想過不遇到太空垃圾也有可能出現推進器壞掉的可能性嗎?

老實說,安全繩永遠是最可靠的BACKUP。哪怕你做一個安全繩被割斷的情節,也好過不掛安全繩啊。

2 太空服的氧氣瓶漏氣啦,漏氣本身也會產生推進力的好吧。要麼被噴氣弄得變成陀螺轉到暈過去死掉,要麼足夠用這些氣體來試驗推進了。

雖然很囧,但是割開手套放氣充當推進,幾乎已經成了太空SF故事的標配了。

3很難理解太空服的手肘部,可以一鍵解開。反而不能一鍵解開推進器。太空服可以一鍵解開的容錯性是很成問題的,太空缺氧性幻覺很容易因為這種設計而變成自殺。而一鍵解開推進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特別是推進器可能爆炸的時候。

所以一個設計合理的太空行走配置,太空人應該可以解開推進器,並把這個壞了的推進器當作配重推開,把自己反推回飛船去。(而手肘部太空服,以及手臂,本身質量太小了一點,似乎很難提供足夠的反作用力推動)

註:這18集里大致上可以歸類為奇幻、蒸汽朋克、賽博朋克、太空SF。因此不符合「現代常識」是不僅被容許而且必要的。而第11集這一集,相對來說是最「近未來」設定的,因此也就最被「現代常識」所束縛。當劇情出現「常識衝突」的時候,就會顯得很假。

舉例來說,第17 集《Alternate Histories》,當希特勒被千里之外的俄國的一發果凍炮彈擊中,埋在一坨果凍布丁里窒息的時候,設定基調上的變換,馬上把觀眾導引切換到惡搞類的頻道去,大家不需要再嚴肅的思考歷史的連續性和因果關係之類問題了。也就很輕鬆的迴避了「常識衝突」。

而第11集這一集,既出現了「常識衝突」,又沒有用設定基調上的變換,讓觀者順理成章的去忽略「常識衝突」。這就只能給差評了。


如果大家對這個片子不太滿意,推薦看一部根據真人故事改編的電影《127小時》,還是很值得推薦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