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王朝,在末年的時候,明朝陷入了兩線作戰,一面是關外的清軍,一面是以李自成爲首的農民起義軍。不過對於明軍來說,真正的威脅是關外的清軍,因爲自從薩爾滸之戰以後明軍基本上就喪失了主動權,只能依靠山海關構建寧錦防線,被動防禦。明軍無法收復遼西的地區,清軍無法突破寧錦防線,就這樣雙方一直對峙着,不過這一切都在1629年發生了改變。

1629年,皇太極率領滿清鐵騎,聯合蒙古部落,向大明發動了進攻,這次攻擊的目的就是攻城略地,獲得補給,因爲一場罕見的大災難,後金已經嚴重缺糧了,如果再不得到補給,那麼不用明軍進攻,後金自己就會崩潰了。當然了,皇太極之所以敢主動出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東江鎮的主帥毛文龍被殺,皇太極沒有了後顧之憂,自然敢全力以赴。

皇太極率領十萬大軍,繞過寧錦防線,從龍井口,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然後佔領遵化,進攻京師。其實早在皇太極進攻之前,袁崇煥就已經料到皇太極可能會選擇從薊門關攻入中原,因爲皇太極已經多次進攻寧錦防線了,不但沒有收穫反而損失慘重。袁崇煥曾兩次上報崇禎皇帝,希望能夠引起崇禎的重視,加強薊門關的防禦,但是崇禎皇帝對他的建議置之不理。

薊門關因爲疏於戰事,軍隊的戰鬥力基本算是荒廢了,所以皇太極的大軍毫不費勁地攻破了薊門,長驅直入。皇太極的10萬大軍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僅僅四天就兵臨遵化,距離京師只有三百里了,這個時候京城全城驚慌,崇禎皇帝重新啓用退休的孫承宗負責京城的防務。與此同時,各地兵馬趕赴京城勤王,袁崇煥率領關寧鐵騎趕赴京畿附近阻擋後金。

後金繞過遵化直接進攻京城,袁崇煥率領大軍與後金決戰,後金發動了三次進攻,均沒有突破袁崇煥的防線,而且自身也損失慘重,於是皇太極用反間計中傷袁崇煥,結果崇禎皇帝上當,竟然將袁崇煥下獄,主帥下獄,支援大軍軍心渙散,幸好在孫承宗的調度下才穩住了局面。皇太極見戰略目的已達到,於是也開始撤軍了。

袁崇煥因爲被朝中的奸臣誣陷,再加上崇禎對他不能戰勝皇太極,導致京城險些失陷而懷恨在心,於是下令將袁崇煥凌遲處死。袁崇煥一死,明朝失去了一個主持邊疆大局的主帥,這對於崇禎來說無異於自毀長城,沒過多久,大明也就滅亡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