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一五二五期;歡迎關注。

作為一個五年的書法「老字號」,我們對米芾的書法,著墨頗多。原因無他,米氏書法,可謂書法史上的一道重要關隘——過不去,你不得書法之妙趣;過得了,你會看見別有洞天,自此筆下別開生面。

但是,要弄懂米氏書法,很難。因為,老米是一位不按套路出牌的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太性情,筆下放縱恣意,你很難捕捉到他的「法」——那些規律性的、原則性的用筆之法。

現如今,書法圈研究書法,總是喜歡在「表象」上做文章,比如研究他的單字,這裡如何調鋒、那裡如何轉筆;這裡如何拉長、那裡如何縮短......這種字法研究的思維方式,很現代,但恰恰很偏離書之"法「——表現下才隱藏著書之」法「。

我們今天來繼續研究一下米芾的」法「。

此幀米芾行草信札,又稱《篋中帖》、《天機筆妙帖》,約書於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

如你所見,開端即為元代書法大家鮮於樞的題字:

南宮天機筆妙

鮮氏對米氏的書法,頗為折服。他們二位,對於草書的評價,觀點也基本相同(參閱前文)。當然也可以說是鮮氏延續了老米的觀點。鮮氏也是對很多書家表示不服之人,傲氣得很,但是對米芾的字,一句」天機妙筆「,可見五體投地之意。

放大來看看米芾這幅字:

釋文:

  • 芾篋中懷素帖如何?乃長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見便驚云:自李歸黃氏者也。芾購於任道家,一年揚州送酒百餘尊,其它不論。帖公亦嘗見也。如許,即並馳上。研山明日歸也。更乞一言。芾頓首再拜。景文隰公閣下。

識文斷字,一路讀下來,筆勢飄逸放蕩,非常典型正宗的」米味「。

筆者近期研究一個地方比較多:右轉折鉤。這是人手寫字的一個薄弱環節,受生理結構影響,往往寫不好這一筆,歷代書家,很多都在這個部位暴露出功夫的」死穴「。但是,看老米的字,這裡都寫得非常勁健。

如」物「、」自「、」購「、」揚「、」百「、」尊「等字。(此處之筆法,可以參考本號的」篆籀筆法「系列文章)不一一摳出單字了,大家在下面的更進一步放大圖中可以研判。

最後這一張(第五張),重要了。

按照當代流行的字形、章法分析,恐怕很難解析」芾頓首再拜「這幾個字。筆者認為,在這種最為關鍵、也最為人所忽視的地方,可以表明我們的一個態度:

與其說學書法,不如說學手法。

」芾頓首再拜「這幾個字的輕鬆簡捷,正是暴露出米芾」手法「的關鍵。還記得老米的」中秋筆意「嗎?——

大家可以回顧一下前文:米芾《張季明帖》,王獻之「中秋」筆意(鏈接)。從這個」手法「,我們可以研判:

  • 所謂」王獻之《中秋帖》「,與米芾《張季明帖》、此幅《篋中帖》的」手法「一致,均為一人所為,也就是米芾。

為避免陷入以字論法的坑,筆者不做具體單字、單字之間的那種筆法分析,倒是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幫助我們理解:書空——把這幾行字反覆的空手臨摹,不斷重複,到最後你會發現,所有的字殼消失,它們是一個共同的手法——迴環筆勢。

從這裡打開米芾書法之門,筆者認為,比研究一百個老米的字分別是怎麼寫的要更為有效。

因為,我們最終是要學到他們的」法「,來寫自己的字。

鮮於樞點了題,我們就來論證一下,什麼是米芾的筆妙?哪裡藏著米芾書法的」天機「?這也應該是研修書法應有的態度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