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孫小婷

  近日,有網友發微博稱,什剎海恭王府外的一家餐廳驚現和珅題字“老北京炸醬麪”。微博發出後,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據瞭解,因違反北京市牌匾標識設置管理相關規定,當天下午涉事的牌匾就被拆除。

  因爲在恭王府門口,商家爲了吸引遊客,就在普通招牌上加上“和珅題”的小字。細看這類似華文隸書的店名,配上和珅題字的落款,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要知道和珅在書法上有很高造詣,模仿乾隆的字跡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不說翩若驚鴻了,但書法字跡明顯區別於電腦字體。這一蹩腳的附會,人們一看便知。於是有網友調侃:那中華美食界的另一位“網紅”——慈禧是不是得用微軟雅黑題字了?不知道這些古人,得知自己百年後成爲餐館代言人,會作何感想。

  近年來,一些商販在原有招牌之外,紛紛私設各種未經審批的幌子。一時間“老北京炸雞排”“老北京烤腸”“老北京香港咖喱魚蛋”之類濫用“老北京”招牌,或胡亂扯出歷史典故當大旗的違規之舉屢見不鮮,但試問有幾家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

  有部分商家,爲了混淆消費者視聽,仍然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讓古人爲自家美食背書,這不僅是在欺騙消費者,也是在歪曲歷史和消費古人

  隨手在網上一搜,這樣的廣告詞還真不少——“這蝦仁,乾隆下江南時讚不絕口!”“慈禧同款羊肉泡饃,民間竟有如此美味。”“甄嬛品過的宮廷美食”……彷彿當年小品裏的那句“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讓人真假莫辨。普通的菜品,但凡被貼上“皇家”“御用”的標籤,和古代名人扯上關係,便會身價倍增。

  的確,市場中不乏傳承下來的老品牌,這些不僅有百年曆史的積澱,更有傳承的配方、一貫的水準,和經典的味道,這些文化價值不是簡單掛一個牌匾就能獲得的

  但對於那些還差99年才能成爲百年老店的餐飲企業,爲何不擺正自己,放下虛假宣傳的背書呢?在認知水準不斷提升的今天,這些虛假的老品牌又能忽悠多久呢?

  在“舌尖上的中國”,讓人垂涎欲滴的不僅有耳熟能詳的老字號,還有風味地道的新菜餚。

  食物本身的質感和美味,

  會勝過一切名號。

  內容來源:全媒體總編室

  策劃:孫小婷

  責任編輯:王子墨

  本期編輯:宗小寧 常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