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主題開掘與人物塑造的無雙之作

今天是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開播十周年。簡單紀念幾句。

如果說《紅樓夢》是我最推重、最熱愛的書,那麼,《我的團長我的團》便是我最推重、最熱愛的劇。沒有任何一部電視劇或電影,注意還包括電影,能讓我刷十多遍後還意猶未盡。這部劇在我心中的地位就如書中的《紅樓夢》。好東西有多好,唯一的硬指標就是幾看不厭或是百看不厭。細節和人物刻畫,中外影視劇拉通算,無出此劇之右者。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瑕疵,這部劇卻是、仍然是我心中唯一的十星影視製作。

全劇的主題內蘊,據我看來,至少有三層,如剝洋蔥,層層深入:

一是「仗打成這樣,中國的軍人都應該去死」,所謂「國難當頭,豈能坐視」,是軍人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責任感。死啦死啦要叫醒這群潰兵的魂。

二是國人「死都不怕,就要安逸」,死啦死啦卸掉軍人這層皮,他是以一個類似魯迅的民族痼疾醫治者民族靈魂解剖師的精神面目出現在炮灰們面前的。他要叫醒這堆爛人的魂。

三是「他只想讓事情是它本來的樣子」,「做對很重要」,這是最深一層,已近乎於對生存本來的意義的殘酷哲學拷問了,就是說死啦死啦清楚前路的絕望,卻還要滿懷希望,清楚前路無路,卻還要堅持開路,他告訴他自己也告訴同袍們,前路真的沒有了,然後我們可以談談出發。井田不可復,孔子畢生以之。漢室不可復,孔明畢生以之。團劇戲魂,庶幾近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