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認識催眠的必備手冊】

在這本書的封面上,書名旁邊寫著一行紅色的小字:

「學習艾瑞克森學派催眠治療的必備手冊」,

第四次翻開這本書時,現在我覺得這可說是認識催眠的必備手冊,

因為作者蔡東傑醫師,用簡單而富有實務經驗的文字,

引導我們解構對催眠的想像,還原催眠現象的本質!

_20190130_170209.JPG

當我看到蔡醫師在前言寫著,初學催眠時他很疑惑,

因為臺灣的催眠師大多數都只會做前世,

在心中忍不住跟著笑了出來,

因為大多數的催眠師熟悉的都是所謂的「古典催眠」,

需要請當事人閉上眼睛、想像光、天使、門、森林、聖殿.....

然後一路回到前世,去探索這輩子感情不順、與父母衝突甚至是職場不利的原因,

催眠其實可以全程都不閉上眼睛,

而且在催眠治療裡,前世催眠這個技術,

大概只佔據催眠專業份量的十分之一,

所以如果一個催眠師多數時候都只做前世回溯催眠,

那就跟我們運用大腦的情況很相似,只發揮了一部份的潛能而已。

 

 

【催眠是關於改變的學問,而生活中充滿改變的可能】

這本催眠治療實務手冊,被我收錄在新書「潛意識自癒力」之中,

所以我最近再次翻開來閱讀,因為想替這些參考書目補上閱讀心得,

每一次翻開這本書,我都有全新的領悟與體驗,

或許是因為剛寫完催眠新書,在書中也幾度提及蔡東傑醫師對我的影響,

因此在這次的閱讀過程中,我驚訝發現自己的催眠風格,深受這位前輩影響!

 

 

對蔡醫師來說,其實根本沒有「催眠」這件事,

因為催眠只是用來形容各式各樣生活經驗的一種方式,

例如當我們全心投入一件熱愛的事情時,會感覺到時光飛逝,

又或者參加枯燥的會議時,會覺得度日如年,在催眠中稱之為「時間扭曲」,

當我們認真努力的工作時,可能會忽略肩膀與手臂的僵硬感,

這在催眠中稱之為「解離」,

甚至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專注在內心思考的事情上,

而忽略一位許久不見的朋友迎面而來,正向自己打招呼,

這在催眠中我們稱之為「負向幻覺」。

 

 

在這些日常生活的熟悉經驗裡,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有能力自由進出這些狀態,

所以用催眠的語言來説,我們在生活中多數時候都在經驗各種催眠狀態,

然而,我們也常因為成長經驗的挫折、原生家庭影響、創傷與失落事件等因素,

不由自主的受困於負向的自我催眠經驗裡,

例如每當你回憶起父親說話的聲音,可能不由自主感到焦慮或生氣,

又或者是當你想到要走入辦公室,開啟一天的行程時,會覺得很有壓力,

甚至是眼前浮現伴侶的臉時,會忍不住開始想抱怨起他對待你的行為!

協助當事人改變這些受到限制的自我催眠狀態,是專業催眠師真正的任務,

而這也是催眠之所以是合作關係,而非權控關係的原因。

 

 

【催眠如何替生活帶來改變?】

許多夥伴會問我,催眠如何改善自己的困擾?

我覺得這其實蠻難用文字來說明,畢竟催眠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而要描述任何一種人際互動,以及這種互動可以帶來哪些影響,都是困難的,

蔡醫師在書裡用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角度,向讀者進行說明,

我覺得對於社會大眾跟專業人員,或許都可以帶來深刻的思考。

 

 

以憂鬱症為例,當事人可以會展現出各式各樣的生活催眠現象:

失眠、哭泣、總是不斷回憶起過去的事情、輕度解離狀態......等等,

傳統心理諮商的方式,是不斷探尋憂鬱症的起因,設法進行緩解,

然而在艾瑞克森催眠裡,我們可以去感覺,當事人的自我催眠現象可如何改變?

例如失眠可以變成舒服睡到天亮嗎?悲傷的心情如何被溫暖的回憶撫慰?

哭泣的行為可以有建設性的意義及運用嗎?

怎麼讓當事人對身體的輕度解離現象,逐漸轉化成對身體清晰的觀察?

閱讀整本書後,我覺得蔡東傑醫師不斷溫和的提醒我們:

探究原因有時重要,有時如何引發當事人的改變也很重要,

如何讓小改變如同堆雪球一樣的不斷促發大改變,

是艾瑞克森取向催眠關心的事情。

 

 

【結構化的技術與豐富的實務練習】

這本書我覺得最精彩的地方,在於書中收錄了兩個精彩的案例,

重新閱讀這兩個案例的逐字稿,讓我親自見證這幾年在催眠學習上的成長,

過往看不太懂的段落,隨著自己對艾瑞克森催眠的熟悉,變得越來越能理解,

然而我覺得這有一部份需要歸功於,2018年我參加的技巧練習團體。

 

 

團體的帶領者是四名蔡東傑醫師的學生,以這本書列出的八種技巧為核心,

每一次都紮實的練習其中一項技術,最終目標是以自由混用八種技術進行催眠,

雖然我很擅長透過看書來自主學習,不過裡面有些技術我確實有點看不太懂,

透過這個實務團體,不只幫助我更熟練的運用各種催眠技巧,

也讓我真正把艾瑞克森催眠的精神,融入平常的諮商晤談裡!

這本書裡也提供許多對於初學者的有趣練習,

我覺得不只是對助人者學習催眠很有幫助,

一般民眾用來增加對自己、對他人、對環境的觀察力也非常有幫助!

 

 

這本書基本上是寫給催眠師或助人者看的,

蔡醫師在書中寫了比較多的專業思考與分享,

讓催眠師們可以明白,光是熟悉古典催眠,大概只能服務30%的當事人,

不只失敗率可能很高,而且並不是每個議題都需要「看前世」,

然而這本書或許也可以成為對催眠有好奇的夥伴,

或是真的想知道催眠可以如何幫助自己的夥伴,

透過兩個精彩的催眠案例,以及書中的一些練習,

能夠理解催眠到底可帶給自己什麼樣的幫忙?

也比較可以理解,催眠其實就是一連串的交談,而非催眠師不斷下指令的過程,

而這樣的交談,能帶來非常豐富的改變與療癒。

 

 

正如蔡醫師在這本書的第七頁所說的,

「催眠不只是知道,而是一種領悟」

催眠終究是一件需要親身體驗過後,才知道箇中滋味的事情呢!

 

 

本名張義平,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

現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新北市國高中特約心理師與督導、

藍海機構催眠治療師與催眠訓練師、

藍海機構家族系統排列師、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心靈圖卡諮詢師、訓練師與督導、聊心話大冒險桌遊帶領人。

 

以謙卑的心情迎接來到眼前的人們,

相信在每個生命挑戰中,都潛藏著邁向幸福的韌力,

用溫暖的心與如實的樣貌,與每個尋求服務的夥伴,

一起替自己的生命,創造出不同的可能。

著有「潛意識的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的生活」一書。

 

(歡迎分享本書資訊給愛閱讀的夥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