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詞爲豔科是宋詞發展前期最爲偏見的一種看法。北宋時期的詞壇幾乎都將詞看做風花雪月之餘的戲作,用來描寫戀情豔情之事以娛衆人而已。也正因此,那時的宋詞題材境界均都偏窄,文體地位很低,即便柳永、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等等詞中宗師的筆下也多是豔詞。這纔有了“詞爲豔科”這般尷尬的稱呼。

不過宋詞的這種尷尬的境遇在北宋後期徹底得到改善,蘇東坡大力提倡以詩爲詞並大開詞境創豪放詞風,使得詞的正式成爲與詩並列的文體。而詞的寫作題材內容也不再拘泥,到南宋時更是發展爲盛行一時的應用文體。應酬唱和、書信往來、祝壽祝喜、甚至公文判詞都用詞來寫就。

譬如蘇東坡爲好友生子作的賀詞《減字木蘭花》、辛棄疾有十多首祝壽賀詞、還有南宋詞人哀長吉爲好友祝新婚之喜的賀詞《水調歌頭》等等都是此類。人情往來皆不離詞,可見詞的應用範圍已然不輸於詩。

不過節日賀詞還是比較少見,畢竟文人作詞還是有寄寓心志的習慣。因而節日作詞也多是抒發感慨,而很少寫祝賀的詞。也正因如此,少有的節日賀詞更是彌足珍貴,尤其是對國人而言最爲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如能讀一首春節賀詞並摘錄下來向好友賀春,更是錦上添花。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紹的便是這樣一首恭賀新春的宋詞,毫不誇張地說,這首詞足以稱得上最吉利的宋詞:

探春令

南宋·趙長卿

笙歌間錯華筵啓,喜新春新歲。菜傳纖手,青絲輕細,和氣入、東風裏。

幡兒勝兒都姑媂,戴得更忔戲。願新春以後,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詞人趙長卿,在宋代雖也是名家,但只能算是第三流的詞人。只因趙長卿多做俗詞,作品便如小品文一般,詠頌風物或抒寫心情,少有寄託,與當世詞壇有些格格不入。他一生傳世的詞作有三百多首,這在宋代詞壇算是多產,可竟一首都沒有被選入《宋詞三百首》,可見生前身後都不受待見。

這首《探春令》便是趙長卿通俗詞的代表作,沒有思想說教、也無比興寄託、更無譏誚諷刺,所有的僅僅是人們在春節時美好的祝願。

且看趙長卿筆下的新春佳節:笙歌、華筵,新春新歲一派和氣熱鬧,男女老少無比“喜”上心頭。而年夜飯也是豐盛,化用杜甫“菜傳纖手送青絲”詩句,描繪出筵席上各種春菜盤子的精緻。

下闋則描繪新春的裝飾:幡兒、勝兒都是家中掛的貼的各種彩旗、剪紙等等喜慶裝飾物。家中裝飾物淋漓整齊,而姑娘們戴着頭上的新飾物也都歡歡喜喜。此情此景唯有一句祝酒詞方可言表:願新春以後,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自古至今,新年春節始終是國人最爲重要的節日。春節時分,親友之間無不道一句:萬事如意、恭喜發財等等吉利話兒。這一句“新春以後,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可謂是包含了所有人內心中的願景和祝福!

縱觀兩宋詞壇,這般吉利喜慶的春節詞作可謂是極爲罕見。不過這首詞一直極爲冷門,少有人提起。直到近代研究宋詞的學者施蟄存將這首詞做成賀卡寄給好友之後纔在近代流行起來。逢新春之際,寄此佳詞吉語以祝親友,錦上添花,讓春節更添喜慶吉利!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