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比如说社交软体有游戏功能,音乐软体有社交功能,支付宝也有社交功能,但是我用音乐软体是想听歌,用支付宝是想付款,这些功能用处不大,还拉低了我的用户体验


谢邀~

觉得这种情况很多原因吧,比如国内和国外用户的需求差异?我们对比下百度和google首页看看。(如果你也喜欢这种简介的,那么恭喜你,你的审美已经处于平均值之上了,但是大部分网民并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

同样是搜索引擎,功能都类似,国内都会添加上一些其他的内容。

所以感觉应该是这种模式已经在国内用户心中有了「基础」,如果不这样做有一些人会觉得太空?留白太多浪费空间?之类吧。

第二个原因应该是产品的试错和数据收集?试图找到更多的盈利模式?

比如支付宝一直在尝试做社交,比如「圈子」的功能,每次都是慢慢消失在视野。可能就是在尝试社交的切入,在寻找一些方法吧,多做一些功能,可以查看用户使用数据,再根据这些大数据去调整方向,应该是有助于产品本身更好的发展。

第三个应该是老板的「功能越多越好,越全面越好」的需求。

可能大多数中国老板都喜欢做「加法」。

的确,提供全面的功能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既能解决用户大量的需求,又能留下更多的创造商业模式的机会,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可是一旦让用户感觉使用 App 本身的精力,超过了要用 App 解决的需求的时候,似乎抛弃它而转投别的 App 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了。

现在的app越来越多,反而是功能越明确,用户定位越精确的APP越容易流行,成为APP市场中的佼佼者。比如我想找个就是很简单的记账功能的app,但是下载下来的app都有理财的功能~但是仔细想一下,如果仅仅是记账功能,开发者怎样赚钱?app内植入广告?算了,我宁愿多点功能。


增加用户粘性,抢夺用户,顺便有正大光明借口收集隐私


虽然用处不大,但也并不是毫无用处吧,可能是抱著「万一能用上」的心态吧~反正多一个功能我的技术小哥也可以,成本也划得来,为什么不增加呢。而且,不同的软体里的人都不同呀,你不会跟音乐软体里的人有经济往来,但你们会因为同样的音乐产生共鸣而进行交流~可谓是你不是一个人在听歌。世间万物都是存在联系的,不能可能独立存在吧,马哲里那句话咋说早就忘了 。用得著就用用不上拉倒吧

都是要吸引用户的啊,要不然怎么盈利


做门户网站做惯了,上到APP改不过来


其实是广撒网多捕鱼呗,你看到这种现象的一般都是那种大企业才会做的,中小企业还是挺专一的


就是要黏人啊!商业问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