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細胞進化成真核細胞示意圖

首先必須搞明白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

原核細胞是沒有細胞核的細胞,但在細胞中心有遺傳物質(環狀DNA分子),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最外面是細胞壁。原核細胞主要是細菌,以單細胞生物方式生活,如藍細菌。

真核細胞是具有細胞核的細胞,遺傳物質DNA與蛋白質結合成染色體,並被核膜包裹著,此外還含有線粒體、葉綠體(只存在於植物細胞內)等細胞器,最外面有細胞膜或細胞壁(植物細胞)。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這樣比喻,把細胞比作一個房子,DNA和蛋白質分別用男和女代表。原核細胞是一個房子(牆壁類似於細胞膜或細胞壁),房子裏住著一男一女,分牀睡覺,睡覺時也沒有睡袋(核膜)包裹。真核細胞是一個能提供營養的單元房子,男女雙方已經結合,一起睡在睡袋裡。原核細胞內的DNA和蛋白質是裸露的,沒有核膜包裹,所以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或傷害。經過長期的進化,在原核細胞內演變出核膜,包裹住DNA和蛋白質,形成了細胞核,這就是最原始的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是真核生物,基本都是單細胞真核生物。由於當時地球上缺少氧氣,所以最初的真核生物是厭氧的單細胞真核生物。由於藍藻體內有葉綠素,在光合作用下,釋放出氧氣,隨著地球上氧氣含量的增加,厭氧真核細胞為了適應氧氣的增加,先吞噬了一種好氧細菌,這樣好氧細菌寄生在厭氧真核細胞內,久而久之,二者形成了一種「夥伴關係」(這種「夥伴關係」大約在25億年前大氧化事件之後就形成了,那時候大氣中的氧氣開始富集),分工負責,各司其職,這種好氧細菌(有獨自的DNA遺傳密碼)就演變成了真核細胞內的一種細胞器,被稱為線粒體。

線粒體猶如細胞的「火力發電廠」,可以將細胞獲得的原料,通過與氧反應變成能量,為細胞活動提供動力來源。

隨著時間的推移,含有線粒體的真核細胞又吞噬了光合細菌,與原來的好氧細菌一樣,形成一種「新的夥伴關係」,再後來,光合細菌進化成了真核細胞內的葉綠體,成為細胞光能的提供商,到這一步,真核細胞內有了兩種細胞器,一個是線粒體,另一個是葉綠體。含有葉綠體的真核細胞生物,就是植物,可以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將細胞內水H2O,先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氧氣釋放到大氣中;氫氣與植物細胞吸收的二氧化碳形成葡萄糖,進一步轉變成為細胞活動提供能量。

大約35億年前,有機體從開始就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體,稱為原核細胞。大約在20億年前,通過複雜的真核細胞的演化,經過大約10億年時間演變出多細胞生物。

原核細胞包括細菌如大腸桿菌。 從地球上生命誕生的大約15至20億年間,這個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原核細菌。真核細胞有被核包膜包圍的細胞核,它們與細胞器如線粒體,葉綠體、鞭毛和纖毛形成複合的細胞形式。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區別是前者的細胞內含有細胞核,因此以真核來命名這一類細胞。許多真核細胞中還含有其它細胞器,如粒線體、葉綠體、高爾基體等。

真核細胞之所以可以發展出有質膜包圍的細胞核和細胞器,被認為有兩個過程:膜內折和內共生。膜內折指始祖古核生物細胞的質膜內折成為真核細胞的膜系統。經過第二次內折,內質網膜形成高爾基體等細胞器。內共生學說指,古核生物吞入了需氧的、較小的、始祖原核生物(需氧真細菌,如變形細菌)和,由寄生過渡到共生,變為線粒體。通過類似的過程,古核生物細胞與較小的、始祖光合原核生物(如藍細菌)共生,產生綠藻和紅藻,第二次被古核生物吞入成為共生者,並演變為葉綠體。膜內折產生的原始的內質網膜系統,限制了吞入細菌的活動,避免了細胞成分被其「喫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