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綜述作為開題報告的最重要的部分,有很多技巧和雷區,這一切揚華君都會在這篇文章中告訴你。

文獻綜述屬於三次文獻,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來歸納和評論文獻。另外,文獻綜述要能夠能夠體現本主題範圍內不同維度(時間、學者等)的研究成果與發展情況,以及他們的方法和理論的缺陷。下面揚華君將具體到每一步,教你怎麼讓文獻綜述為你的開題報告加分。

1

怎麼檢索文獻?

文獻資料是撰寫論文的基礎,其基本要求是:全面系統、重點突出、真實客觀、條理清晰。想要完成一份成功的開題報告,需要檢索閱讀大量的文獻,數量幾十篇至上百篇。在選擇要閱讀的文獻時,首先要明確本學科的主流文獻有哪些?譬如本學科的經典著作、權威期刊、學科論文、統計數據等。收集文獻時應做到盡量齊全,要兼顧中文文獻和英文文獻,注意被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一個關鍵詞的檢索結果出來以後,應該注意搜索引擎(如知網)提示的其他關鍵詞,下一步以提示的關鍵詞進行搜索,可能令人產生更多的靈感。然後,你還可以選擇其他相近的關鍵詞進行搜索。

2

如何高效閱讀文獻?

1.泛讀

找到了大量的相關文獻,泛讀在剛開始階段顯得很有必要。在知網根據論文主題進行檢索以後,在檢索結果頁點擊「切換到摘要」鍵,就能看到文獻的摘要。通過摘要的閱讀,可以快速地了解該文獻作者的寫作思路、文章要點等重要信息。

2.精讀

經過一段時間的泛讀,對被檢索的文獻質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精讀細讀就提到日程上來。精讀就是要閱讀高質量的文章,有兩類文章值得關註:一是權威學者的文章,他們在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可能不長,但字字珠璣,值得通篇研讀;二是高被引的論文,這類論文一般有獨到而創新的見解,且得到了後來大多數學者的認同,也是值得精讀。

3.做好筆記

閱讀時同步整理,不浪費時間的論文寫作就是高效的寫作論文。書寫的論文字數的數量級一旦達到幾萬字,書寫的難度將是難以估量的。閱讀筆記記錄閱讀過程,有助於整理資料,有效回溯知識點,在撰寫後面的大論文中可隨時查閱筆記,不會浪費時間

3

怎麼書寫文獻綜述?

在完成文獻的查找和閱讀之後,便可以開始文獻綜述的書寫。文獻綜述一般在1500--2000字左右。畢業論文的文獻綜述的格式多樣,但主要應該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寫作:

  1. 前言。主要說明論文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定義以及綜述的範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以及自己引用參考文獻的總體情況。
  2. 主體部分。將所參考、引用過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評述,還要闡明資料中的觀點對自己論文寫作的幫助、啟發,從哪些方面做了借鑒、引用。
  3. 結語。將綜述的主題進行扼要總結,體現出對相關資料和所研究課題的某些見解。

在眾多的文獻綜述寫作模式裡面,由研究背景、研究現狀、評述和參考文獻四部分構成的文獻綜述是常使用的模式。

1.研究背景

主要說明撰寫本綜述的原因、目的、意義、學術背景、目前狀況、爭論焦點、編寫過程,介紹收集資料的範圍等,使讀者對綜述有一個輪廓性的了解。這部分要寫得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字數以200~300字為宜。

研究背景的基本程式用語,現舉一例如下:

×××怎麼樣,還存在著×××的問題,當前,還有×××的現實問題需要迫切解決,所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個課題。×××,因此,對於該問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或:所以,×××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

2.研究現狀

研究現狀是文獻綜述的主體,敘述某一時期某一學科領域的現狀、水平和成就。依次綜述各個問題,列舉出各種觀點、理論、方法、數據,並對每一項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列舉歷年來的成果、數據;進行數據分析,進行推演和論證。

研究現狀基本寫作思路可分為三塊:第一步,概括。即對所選文獻的研究重點、研究手段及研究結論先進行概括;第二步,分析評價這些文獻研究所作出的貢獻、影響、優點與不足;第三步,整合回顧,提出改進的方向與進一步研究的切入點。

研究現狀的基本程式用語,現舉一例如下:

已掌握的文獻資料顯示,理論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了相關研究:

(1)××××××××××(中心句)

×××××××××××××××(文獻支撐句)

從遠到近,從大到小介紹研究的背景情況。

(2)對於××××××××現狀和不足的分析。

一是××××××××

二是××××××××

三是××××××××

將同一問題歸類,由重到輕,由大到小地寫。

(3)學者們對×××××××的意見與展望

3.結語

評述是對前面論述的內容做一個總結,或是提出自己的取捨褒貶,指出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所需的條件;或是提出預測及今後的發展方向,還可提出展望和希望。結語的作用是突出重點,結束整篇文獻。字數以200

~300字為宜。

述評的基本程式用語,現舉一例如下:

(1) 我國學者對×××詳細的分析。×××,整體上×××。這是由於×××(言簡意賅地總體評價,要提綱挈領)

(2)除了這個原因外,我認為還有幾個原因導致了×××

一是×××××××××

二是×××××××××

三是×××××××××

(3)我國學者的現有研究表明,××××(指出問題)

(4)有學者已經指出,××××××××(可以用對比的觀點亮出自己的主要論點)

4.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部分是指本文獻綜述引用和參考的文獻。應當詳細列舉並註明篇目、著者、出處等。參考文獻著錄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

4

有哪些易犯的錯誤?

1.文獻搜集不全,遺漏重要觀點

有些同學由於資料搜集範圍或方法不當,未能將有代表性的資料完全納入研究的範圍,或僅僅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材料。其結果便是不能系統全面地把握研究現狀,或片面理解他人研究結果,從而盲目地認為某問題或領域尚未被研究,使得自己的研究變成一種重複性的勞動。因此,在撰寫綜述前一定要全面搜集資料,學位論文研究更要「必能精通專門之學,讀盡專門之書,真有所見出乎其外方可下筆」。

2.文獻閱讀不深入,「綜」而不「述」

撰寫綜述必須充分理解已有的研究觀點,並用合理的邏輯(或是時間順序、或是觀點的內存邏輯、相似程度等)將它們準確地表述出來。如果綜述僅僅是將前人的觀點羅列出來而未進行系統分類、歸納和提煉,那麼內容就會十分雜亂,缺乏內在的邏輯。這樣不利於釐清已有研究結果之間的關係,難以認清某問題研究的發展脈絡、深入程度、存在的問題等,更不必說走到問題研究的前沿了。如果是「綜」而不「述」,那麼,即便是內容有一定的系統性,充其量也只是陳述了他人的觀點,達不到通過分析、評說而發現和確立論文選題的目的。

3.個人觀點在綜述中佔主體

有些同學在綜述中對研究現狀的梳理和介紹只是一筆帶過,用大量的篇幅進行評述,進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設想,結果將文獻綜述寫成了評論或研究計劃。

文獻綜述主要是梳理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及動態,釐清研究現狀進展與困境,為後續的研究提供參考。因此,綜述的重點在於「綜」,即其主要部分應是對前人觀點的客觀闡釋和分析;個人觀點,即適當「述」,可以起到點睛式的評論或啟示的作用,但不應是主體。另外,綜述提煉的觀點必須以原始文獻為依據,不能把觀點強加給原作者;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可對原作者的觀點進行評議,但論據必須充分,並能使讀者分清哪些是原作者的觀點,哪些是綜述者本人的觀點,不能混雜在一起。

4.避重就輕,故意突出自己的研究

有些同學在做完綜述之後,還是難以發現問題,便認為該領域已經無問題可以研究,為了完成論文便故意在綜述中漏掉或弱化某些研究成果,或者放大已有研究的不足,以便突出自己研究的價值和意義。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重複研究,其創新性是可想而知的。其實,未能發現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自身的學術積累不夠或思考不深入;可能是選題不當,過大或過小;也可能是學科發展處於「高原階段」。

但未能發現問題不等於沒有問題,更不能隨便拿一個研究過的問題敷衍了事。如果是自身原因,應該在導師的指導下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靜下來認真深入思考,完成選題;如果是學科發展的問題,則可以嘗試通過開闢新領域、使用新方法、提供新材料等方式完成選題。

5

做文獻綜述還有哪些小技巧?

技巧一:瞄準主流

怎樣摸清該領域的主流呢?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人手:一是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後「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二是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資料庫檢索」和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找到一些較為早期的經典文獻。三是國家圖書館,有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圖書,學校圖書館往往沒有收藏,但是國圖卻是一本不少,不僅如此,國圖還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國政治和政府的外文書籍,從互聯網上可以輕鬆查詢到。

技巧二:按問題組織文獻綜述

看過一些文獻以後,我們有很強烈的願望要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陳述出來,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洋洋洒洒,蔚為壯觀,彷彿一定要向讀者證明自己勞苦功高。文獻綜述就像是在文獻的叢林中開闢道路,這條道路本來是要指向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直線距離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風景頗多,迷戀風景的人便往往繞行於迄通的叢林中,反而「亂花漸欲迷人眼」。因此,在做文獻綜述時,頭腦時刻要清醒:我要解決什麼問題,人家是怎麼解決問題的,說的有沒有道理,就行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