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4月19日,是傅作義逝世紀念日。

瞭解傅作義,你需要記住他的5件大事:

1.登上天安門城樓的國民黨將軍

1949年10月1日國慶大典,陪同毛主席出席觀禮儀式的一共600多人,其中就有傅作義。

1949年1月21日,華北總司令、二級上將傅作義召集將領,宣佈接受北平和平協議,北平城內20萬國民黨軍隊移出城外,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

和平解放使北京200萬百姓和千年古建築免遭戰火。

後來毛主席在與他一起遊天壇時說,「你是北京的大功臣,應該獎你一枚天壇一樣大的獎章。」

2.能攻善守的抗日將領

北伐時期,作為閻錫山晉軍將領的傅作義,在山西太原涿州,與圍困自己的奉軍展開攻守戰。

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傅作義以不足萬人之師堅挺百日,奉軍硬是沒攻下這座城。創造了近代中國軍史上城市防攻戰役中的一大奇蹟。

從此傅作義在諸軍閥中威名遠震。北伐勝利後升為天津警備司令官。

(傅作義,1895-1974)

3.不領蔣介石勳章的義勇軍官

1939年12月,為了牽制華北日軍,綏遠傅作義部襲擊包頭日軍。半月殲敵兩個團。

1940年,日軍調3萬大軍「膺懲傅作義」,侵犯五原縣。

但等日軍撤退後,傅作義再反擊,激戰兩晝夜,成功收復五原縣。成為國民黨戰區首個收復失地的戰役。

為此,蔣介石授予他軍職最高榮譽:國光勳章。誰知,這個二級上將竟然不願意領。

他鄭重地說,150天內奇襲包頭,會戰綏遠,收復五原,我軍也損失慘重,這是全體官兵艱苦抗戰、英勇抗戰的結果,榮譽不應屬於我個人。

(1948年,左為傅作義)

4.新中國第一任水利部長

傅作義生於山西黃河之濱,從小家鄉倍受黃河泛濫之災,所以治水成了他少年願望。

1940年在主政綏遠時,修渠治河,大興水利灌溉設施,把河套平原治理得一片生機,被喻為「塞上江南」。

新中國成立後,他成為第一任水利部部長,投身最熱愛的水利事業22年,並邀留洋博士的親弟弟回國一起建設新中國水利事業。

(毛主席接見傅作義)

5.心繫祖國統一的老人

由於身份特殊,傅作義一直在公開場合呼籲臺灣「舊同事」回祖國看看。

他在公開信中寫道:

「臺灣有些舊同事死去了,他們有些是我一起抗過日的,我深深地悼念他們。」

「血濃於水,葉落歸根。大陸是咱的家,7億同胞無不殷切期待,熱烈歡迎親人歸來。」

老人於1974年春患癌逝世,享年79歲。

他在病危中還告訴夫人,自己一生艱險無數,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親眼看到臺灣回歸、骨肉團聚。


傅作義首先是一位愛國將領,一位抗日英雄,一位為新中國建設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結束的民族主義者。還是一位帥哥。

毛主席評價傅作義是一位大功臣,應該獎勵一枚天壇一樣大的勳章。1974年傅作義為工作積勞成疾,毛主席還讓周總理帶話給他,說和平解放北京,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功勞。傅作義非常欣慰。同年傅作義去世 ,周總理親自主持追悼會,葉劍英評價他是一個為人民付出一生的人。

傅作義一生分兩個時期,解放前他是一位抗日英雄。抗日時期,傅作義擔任綏遠省主席,國民黨第七軍團總指揮。他堅決抵抗日本侵略者。喊出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1936年他發起百靈廟戰役,擊敗了日本侵略綏遠的計劃。七七事變後,傅作義領導了長城抗戰、平型關戰役、五原大捷等大小290次對日戰役。轉戰18000公里,打得日本侵略者不敢西進。為人民立下汗馬功勞,是國民黨最出色的抗日將領之一。

傅作義歷史上和我黨配合就很密切,像平型關大捷就是和我黨合作取得的一次大勝。他也喜歡學習我黨的政治綱領,被其他國民黨將領戲稱為「七路半」。1949年,他從人民利益出發,順應歷史潮流,和平起義。保護了北京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護了北京城這座歷史古城。避免了成為民族罪人,為人民再次立下大功。

解放後傅作義從一位軍閥轉變為一位新中國建設者,擔任新中國的水利部長。在二十二年工作期間,傅作義為新中國的水利事業四處奔波,是水利事業的大功臣。即使1957年因調查黃河水利工程,被發現心臟病到醫院搶救,他也不願意休息,為人民奮鬥到了最後一刻。


抗日戰爭時期,傅作義部是國軍中防守最為堅決,進攻最為果斷的軍隊,雖然裝備較湯恩伯、胡宗南這樣的中央軍,或者孫立人這種朝中有人的大佬差,但戰績可稱國軍第一人。

傅作義將軍在山西、蒙古等地堅持抗日,不僅有國軍收復的第一座城市這種大功,而且安定了內蒙王公貴族,使其沒有全面倒向日寇,也沒有宣佈獨立,為戰後中國仍然擁有內蒙立下了不世功勛。

用比較的手法來看,傅作義在國軍抗日名將中是實力派,名氣遠不如張靈甫孫立人薛嶽這種偶像派,但功勞實力卻遠過之。對這種現象,我也不知道能說啥,唯有苦笑而已。

傅作義的抗日戰績,篇幅有限我就不多說了,本不想寫這篇東西。但看到那麼多作答卻大多在談他在解放戰爭的作為,下面還跟了一票人對其能力和品德的侮辱謾罵,簡直就呵呵了。在某些人看來,投共是比不抗日更大的罪惡,殺老婆和投共比起來簡直就不叫事,什麼玩意啊。


傅作義將軍是一位堅決維護國家和民族大義的職業軍人。

早年畢業於保定軍校,在北洋軍閥割據紛爭時期投身於晉系軍閥。追隨閻錫山在華北地區先後與直系、奉系軍閥作戰,憑藉著戰場上浴血殺敵換來的軍功從少尉排長一路幹到中將軍長。1928年涿州之戰,時任晉軍第4師師長的傅作義率部不足萬人堅守孤城涿州,頂住了兵力10倍於己的奉軍用火炮、飛機、毒氣等現代化武器長達3個月的輪番進攻,從此名震中外。

1931年中原大戰晉系軍閥戰敗後,傅作義開始移駐綏遠,擔任綏遠省主席兼任第35軍軍長。傅作義主政綏遠期間,整軍經武、發展生產、興修水利。加上傅作義治軍嚴格,軍民相對和諧。一時間,綏遠省政治清明,社會穩定。

九一八事變後,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進一步加深,華北各地抗日運動風起雲湧。1933年,傅作義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因為國民政府消極抗戰的態度致使作戰行動功虧一簣,日本侵略行動從此更加猖狂。1936年4月,九一八事變的罪魁禍首之一板垣徵四郎跑到綏遠,企圖讓傅作義主持華北親日政權,遭到傅作義的嚴詞拒絕。惱羞成怒的日本關東軍於是策動在內蒙古日偽軍部隊向綏遠進攻。傅作義早有準備,在包頭、紅格爾圖一帶重挫日偽軍,粉碎了其圖謀。

全面抗戰爆發後,傅作義率部參加太原會戰最後一戰——太原保衛戰,指揮不到20個營的兵力堅守太原孤城,掩護主力部隊撤離。太原會戰後,傅作義部又移防晉西北。在此期間,傅作義開始與共產黨合作,接受共產黨思想,彼此交流作戰經驗,其部下基層軍官中很多是共產黨方面派來的學員。為傅作義後來整軍經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全面內戰爆發後,傅作義先後擔任第11戰區司令長官、華北「剿總」總司令,主政華北、綏遠。平津戰役期間,傅作義奉行「不和」「不撤」的原則,既不願意與共產黨解放軍方面有條件的和談,更不願意遵照蔣介石的命令率部經海運南下。直到嫡系部隊被解放軍消滅殆盡、傅作義率部25萬人堅守北平孤城的關鍵時刻,出於保護這座飽經滄桑的百年古都不再受戰火摧殘和200萬市民的生命財產不再受損失。這位軍閥出身的舊軍人、抗日名將毅然決然的改變政治立場,接受人民解放軍的改編條件,加入人民的陣營。同時又積極活動,幫助解放軍和平解放自己曾經主政過的綏遠省。

新中國成立後,傅作義主動放棄軍權擔任水利部部長,同時積極擁護抗美援朝。


在民國亂世與戰局不穩定的時期,傅作義將軍也有舉棋不定,而不是對國民黨堅守到底。

幸運的是,他最終選擇了人民的方向,步入新中國的懷抱,從而得以善終。

傅作義既是一個軍閥又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攻防都擅長,抗戰中為國家立下大功,解放戰爭中在關鍵的時刻實現政治轉型,在近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首先傅作義的軍事戰略戰術非常有特色,不管是軍閥混戰還是抗戰時期,傅作義都能從敵強我弱的客觀環境中,開創出一套符合實際的戰略戰術:

一是善於遠程奔襲,百靈廟大捷、包頭戰役等是這方面的代表。以強襲之準備奇襲之行為,在綏南戰役中傅作義率領部隊長途奔襲400裏。

在包頭戰役中,傅作義一面製造假象,麻痹敵人,一面令35軍,沿黃河岸向包頭祕密前進,百天不休息,自帶乾糧,不生活做飯,夜間不準有聲光,一舉襲入包頭城,給敵人一狠狠打擊。

二是善於運用工事,傅作義又是守城名將,固守涿州、太原都是傅作義守城的戰例。戰事雖急,工不可緩 ,工事一成 ,則可以逸待勞。在長城抗戰中,傅作義認為七分用土,三分用槍,在守太原時,閻錫山對太原的城防工事並未認真修築,此時日軍已兵臨城下,來不及修築工事,死守只是死路一條,因此放棄太原是正確的選擇。

三是屢用掏心戰術收到奇效,改戰術把目標指向敵人的指揮中樞。派精幹突擊部隊,猛插敵人心臟,摧毀敵人大腦,致使第全線動搖。

抗戰中,他派便衣隊深入五原縣城,破壞了通訊設施,並擊斃了日軍水川中將,致使敵人各不相通,是為五原大捷。

傅作義帶兵也很有一套,真正做到了士兵第一,他經常下部隊,一般是一個月下一個團,不用長官跟隨,深入一線體察部隊生活。

因而對部隊的具體情況瞭如指掌,1945年,美國將軍魏德邁到中國戰區視察國民黨軍隊。魏德邁先到陝西胡宗南的部隊 ,再到綏遠傅作義的部隊,等魏德邁回到重慶後,寫的一份報告中,對胡宗南的部隊則沒什麼好評,對傅作義的部隊則大加讚揚,認為可與世界強國軍隊相媲美。

傅作義在軍事上比較成功,但在政治上則具有雙重性與權衡特徵,他早年跟隨閻錫山,由於受到猜忌,便獨立於綏遠,可謂是一個有性格、有能力的將帥。他從一個小派軍閥起家,一躍而成一個戰略集團首領,爾虞我詐、刀光劍影中看到太多的潮起潮落,世事輪迴,其實很不容易的。

因此傅作義對於閻錫山、蔣介石等人都若即若離,不會徹底賣命。也就是說,歷史是複雜悲壯的,同時也是殘酷的,大家最好不要線性地看待歷史。

我們要珍惜和平,努力努力實現中國夢,為祖國做出貢獻。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鑒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傅作義(1895—1974年),字宜生。中國現代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水利部部長,原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山西省榮河縣(今臨猗縣)人。 1910年,傅作義考入太原陸軍小學。第二年辛亥革命爆發。他參加山西起義,擔任學生軍排長。1912年,他被太原陸軍小學保送到北京清河鎮第一陸軍中學學習。1915年,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步兵科。1918年,畢業分配在閻錫山部第十團當見習軍官,不久轉任排長、連長、營附,第三年升任第十團少校團附兼團技術隊長,負責全團的軍事訓練。 1922年,傅作義任第四團一營營長。他關心全營官兵,能叫出全營八百士兵的名字,熟悉每個軍官的性格和優缺點。(厲害)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傅為第四旅第八團團長。 1926年,晉、奉、直聯合反對國民軍馮玉祥,傅作義固守天鎮城有功,擢升為第四旅旅長。不久又升任為第四師中將師長。 1927年6月,閻錫山依附蔣介石,反對奉系張作霖。9月,閻部分兵三路出京漢、京綏線攻打奉軍,傅作義師作為別動隊,以出敵不意,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佔了涿州。張作霖對傅作義奇襲涿州異常驚恐,即令張學良集中三萬精銳部隊,猛烈攻城,重奪涿州。從15 日凌晨開始,傅作義部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先後擊敗奉軍向涿州城發起的七次大規模攻擊。於是,張作霖下令圍困。至12月上旬,涿州城內糧食斷絕,士兵還身著單衣,饑寒交迫,傅作義決定隻身出城與奉軍談判。 1928年1月12日,傅作義師七千人出城接受奉軍改編。傅作義堅守涿州,對於晉軍在整個戰場上的轉敗為勝起了很大的作用,傅由此聲名大噪。 涿州戰後,張作霖將傅軟禁於保定指揮部。是年5月初,傅逃出保定,到了天津。 1928年6月初,閻錫山接管(北)平、(天)津,傅作義被委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第五軍團總指揮兼天津警備司令。當時天津市租界林立,是個花花世界。

他以身作則並對所部約法三章:不喫喝嫖賭,不敲詐勒索,不貪贓枉法,有觸犯者,必予嚴懲。 1930年5月,中原大戰揭開序幕。閻錫山集中十一個軍,沿津浦線南下,進入山東境內。晉軍佔領濟南後,閻錫山錯誤決定,讓傅作義率部繼續南下,張蔭梧牢部追擊韓復榘。這樣既分散了兵力,義延誤了戰機,招致津浦線晉軍的全面失敗。晉軍傷亡四五萬人,閻錫山逃往大連,所部歸張學良節制。 傅作義回到天津,外界多把戰敗責任歸咎於他。傅憤恨交加,痛不欲生。一天晚上,他舉槍對著自己的太陽穴開了一槍,由於家人及時拉開,未傷及要害。 1931年1月,經張學良推薦,傅作義就任第三十五軍軍長兼第七十三師師長,8月又委為綏遠省主席。 傅作義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剿匪,先後消滅了四大股土匪數萬人。他著手整頓金融.穩定物價,開源節流,擴大流通,使綏遠財政扭虧為盈。又指揮部隊協助地方興修水渠,促進了河套地區生產的發展。 這年10月,共產黨員王若飛在包頭被捕,傅作義獲悉給予格外的關注和照顧。嗣後,傅和王的友誼日深。


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第十二戰區司令傅作義率部奪回張家口,得意之下有句失言。

傅作義保定五期畢業,原籍山西,從晉軍少尉排長幹起,一步步升為晉軍第四師師長,軍閥混戰中以一師之眾死守涿州百日,少帥張學良八萬大軍攻而不破,一戰名揚天下。

閻錫山的部隊也叫「晉綏軍」,這裡補個知識點,綏是指綏遠省,民國時期塞北四省之一,首府為「歸綏」(今呼和浩特市),正是因為傅作義出身晉軍,又成為綏遠省軍政一把手而得名。日軍進攻太原時傅作義為城防司令,城破後撤往綏遠,從此自樹一幟,成為塞外軍事強人,逐漸脫離閻錫山系統。

傅作義抗日有功,以綏遠省主席兼35軍軍長之身,沉重打擊日偽軍對內蒙古中部的侵犯,早期抗日就有「百靈廟大捷」,後來又有「五原大捷」,擊斃日軍水川一夫中將。甚至敢於長途奔襲日偽重兵把守之包頭,所部第35軍也不斷壯大,應該說,宜生將軍的軍事才能是相當不錯的。

傅作義治軍較嚴,所部軍紀嚴明,愛護百姓,同時在抗日戰爭期間,傅部容許共產黨員幫助官兵提高思想認識,所轄河套地區治理的政治清明,水利興旺,閻錫山誣其為「七路半」。

到抗戰結束時,傅作義的第35軍已經擴編為三個軍,同時還有若干獨立師和騎兵部隊,憑藉奪回張家口的戰功升任張桓綏靖公署主任。1947年底,為統一華北軍政,蔣介石也為了利用傅作義的20萬軍隊,特別任命非嫡系的傅作義出任「華北剿總」總司令官。

這是老蔣一步臭棋,傅作義既不能徹底指揮華北中央軍,也不方便指揮老東家「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更在關鍵時刻不會與蔣介石步調一致。

所以,傅總司令和閻主任的近80萬大軍,始終不能掌握華北局面,反而被不足30萬人的聶榮臻和徐向前部解放軍搞的手忙腳亂,既無法消滅近在咫尺的石家莊和西柏坡,也無力或無心出關增援東北戰場,坐等林彪滅了衛立煌,大軍直撲平津。

平津戰役打響後,傅作義捨不得歸綏,既不願意按老蔣的意思率部南撤,也不願主動出擊改變被動,硬是以「不戰、不撤、不和」的奇怪方略應對,結果老本第35軍被殲,天津陳長捷被殲,傅總司令坐困孤城。

北平和平解放傅作義有大功,讓這座古都和200萬市民免遭戰火,為新中國保護了一個偉大的首都。同時引導綏遠起義,從解放戰爭後期的表現看,傅先生算是深明大義之人。


傅作義:(1895—1974),字宜生,山西榮河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部長。

北平和平起義,綏遠和平解放。

1947年12月蔣介石任命傅作義為華北「剿匪」總司令,統一指揮晉、察、綏、熱、冀5省的軍隊,成為擁兵60萬的地方諸侯。遼瀋戰役結束後,蔣介石許以東南行政長官的職務要求傅作義率部隊南撤。傅作義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以「堅守華北是全局,退守東南是偏安」為由拒絕南撤。在北平,傅作義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消滅傅作義的嫡系部隊35軍和105軍以及解放天津後開始下定決心,準備和平起義。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宣佈《關於和平解放北平問題的協議》的公告,北平城內的20萬國民黨軍移到指定地點接受和平改編,31日解放軍正式入城,北平和平解放。傅作義的和平起義避免了千年古都北平免遭生靈塗炭,毛主席評價傅作義說「你是北京的大功臣,應該獎你一枚天壇一樣大的獎章,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勞太大,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

北平和平解放後,傅作義又積極為綏遠的和平解放而奔走。綏遠的最高長官董其武是傅作義的部下,董其武抱定了跟隨老長官走和平道路的決心。為了促使綏遠的和平起義,傅作義派王克俊等人去綏遠幫助董其武處理一系列複雜問題。在傅作義等人的合作下,董其武在綏遠舉行了「九一九和平起義」。

晉軍悍將,抗日名將。

傅作義是國民黨高級將領中一位能徵善戰的將軍,其軍事能力頗高。

傅作義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五期步兵科,畢業之後參加閻錫山的晉軍,並為晉軍立下過汗馬功勞,其最著名的一仗就是涿州之戰。1927年傅作義率一個師配屬炮兵團利用奉軍換防之機,一舉佔領了涿州城。傅作義佔領的涿州是一座孤城,晉軍的其它主力都紛紛撤離了。傅作義只能以不足萬人之師,死守涿州城,從而固守待援。奉軍憑藉優勢兵力,對涿州城發動了9次的進攻,傅作義在堅守了長達三個月之久後與奉軍停戰講和。

九一八事變之後,傅作義主動請纓參加了長城抗戰,由於國民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協議,傅作義才下令撤兵。繼長城抗戰之後,日軍的特務機關長田中隆吉指揮5000多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分三路向紅格爾圖發起了進攻。紅格爾圖是綏遠的門戶,是通往百靈廟的重要通道。傅作義親臨前線指揮,取得了百靈廟大捷。抗戰全面爆發後,傅作義學習八路軍的戰法,傅作義的軍隊也被稱為「七路半」。1940年日軍從平綏、同蒲線抽調了三萬日軍進犯綏系,並佔領了五原。傅作義率領部隊對盤踞在五原的敵人發起猛攻,血戰兩晝夜,最終擊斃水川一夫中將,收復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開創了國民黨戰區收復失地的先例。


什麼佔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革命派,如何評價傅作義,在平津戰役的關建時刻,他站在了人民方面,雖然這裡有很多原因,迫使他起義,但可以說在傳作義能做到這一點上是佔在人民的方面做了保護北京的文物為此做比了重大貢獻,可以稱在解放北京上,他佔在了人民的一方,是一個對人民有功之人,正因為傳的有功,中國共產黨把他當做朋友,給了很多官職,在這一點上共產黨人是對傅作義對的起他,而他在國後為中國的水利建設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我們可以這樣對他進行兩方面的評價,首先他可以稱作對人民有功之人,也可以稱為革命派,他的功勞人民是不會忘記。眾所周知傳作義是一個舊軍人,而他的一生是復雜的,他做為老軍閥手下的主要軍官,即有他參加長城會戰啄州保衛戰的抗日功績,也有在解放戰爭中,同蔣介石一起策化對解放區進攻,和佔領張家口的罪惡,並有準備比解放軍決一死戰的的表現,如派三十五軍準備拿下張家口,又命令陳長捷死守天津的命令,這些做法都是反革命的,是不得人心的,這也是他在解放戰爭中所表現的反革命的一面,然而中國共產黨人是代表人民的,而解放華北也是人心所向,所以傳的一些作法不得人心,而造成了一生中打的最臭的一仗,他在張家口,天津,等地聯戰聯敗就充分的表明了為反動派賣命是不得人心的,是以失敗告終的,這是歷史,而歷史推動了傳作義做出了正確選擇,這個選擇就是同人民站在一起,反對蔣家王朝,傳作義最後的選擇是對的,他終於站在人民一邊,在解放戰爭的最後,宣佈起義為人民做出了貢獻,在這一佔上對傅作義的評價也可以說,他曾經反對過共產黨,但因和平解放有功,成為了一個共產黨人的朋友,成為了一個愛國者,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傅作義功大於過。…。


1.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第十二戰區司令傅作義,山西人,以一師之力死守遂州百日不破,一戰揚名。

2.傅作義出身晉軍,身為綏遠省軍政一把手,日本進攻太原時身為城防司令,城破後撤離綏遠,自此自立一方,逐漸脫離閻錫山系統。後來有 五原大捷 ,擊斃日軍水川一夫中將。傅作義治軍嚴謹,愛護百姓,深受百姓愛戴。

3.平津戰役中,傅作義堅決執行國民黨蔣司令的命令,命令國軍堅守天津,最終被人民解放軍殲滅,天津解放。後在其中共地下黨傅作義女兒的影響下,同意與林彪指揮的四野談判取得了和平解放。毛主席賞識他在抗日戰爭中大無畏精神,任命其為新中國第一任水利部部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