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回暖和部分三四線城市“救市”,房價還會上漲嗎?

  (非特別標註,文章皆爲譚浩俊原創)

  近一段時間以來,北京、深圳等地的樓市明顯回暖,成交量大幅上升。加上去年下半年以來,部分三、四線城市又放鬆了樓市調控政策,加上部分銀行也放寬了首套房貸款利率,給人以“救市”的感覺,也讓人擔心房價會進一步上漲。那麼,市場回暖和部分三四線城市“救市”,會不會帶來房價的上漲呢?

  在樓市整體格局沒有發生變化,樓市政策仍然處於嚴厲狀態下,是不可能出現真正的“救市”現象的。如果“救市”引發房價上漲,對地方來說,就會形成很大的壓力。搞不好,還會被約談。

  對樓市來說,無論是眼前還是未來,穩定都是是第一位的,是不變的定位與目標。

  首先,穩定經濟增長需要樓市穩定。切不要以爲樓市調控就是要讓房價大幅下降,樓市集體陷入低迷。在多數地方房地產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大於30%、有的高達50%的大背景下,樓市過於低迷,對經濟的穩定是相當不利的,也是不符合穩定經濟增長要求的。所以,部分地區採取適度調整樓市政策的方式,穩定樓市,穩定經濟增長是合適的,也是需要的。畢竟,內外經濟環境還達不到允許樓市持續低迷、房價持續下降的狀態,需要樓市來對經濟增長髮揮一定作用。

  其二,穩定居民預期需要房價穩定。樓市調控主要是遏制房價上漲,特別是房價過快上漲,讓房價能夠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不要再讓廣大居民揪着心過日子。一旦房價穩定了,居民的心理預期也就穩定了。縱然房價仍處於高位,只要穩定了,居民不需要再跟着房價上漲追着買房了,具有一定泡沫的房價就會在經濟發展穩定和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中得以逐步消化,而不會永遠處於高位狀態、不會永遠與居民的實際購買能力相背離。所以,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政策調整,不可能對房價的整體格局產生影響。對樓市來說,只能是穩定,也必須穩定。只有保持穩定,居民的心理預期才能穩定。

  第三,穩定金融需要政策穩定。樓市調控政策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房價水分增多,問題累積,從而引發金融風險。因此,調控只要把房價穩定住,把開發企業等的經營穩定住,把居民的預期穩定住,就能夠對維護金融穩定、避免金融風險產生積極作用。如果房價出現大幅下跌,或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出現“正面效應”,讓購房者省錢,讓購房者狂歡。很快地,危機就會發生,風險就會出現,會讓廣大居民更加不利。所以,穩定金融也需要房價穩定,需要市場穩定,需要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在這樣的情況下,樓市調控政策就不可能或緊或鬆,也不會再讓樓市大起大落,房價出現“過山車”現象。

  所以,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樓市政策微調以及近一段時間以來的市場回暖,不會引發房價上漲,也不會帶來房價下跌。更多的可能,就是房價會越來越穩定,對居民的心理也會越來越產生正面影響作用。

  tanhaojun196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