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的提問。中國書法史上的「四大楷書」書法家,你看看最後一名是趙孟頫就知道了。這個是明清以後逐漸公認的四家。

更具體說是清代定下來的,約定成俗,沒有什麼特殊含義。

儘管約定成俗的四大楷書書法家沒有二王,也沒有褚遂良。

那也不等於說,二王不是楷書的師法,褚遂良不足為師。

無論唐宋還是元明清,二王始終是書法領袖的領袖。

二王體系的書法家,都是後世的書法大師。例如,初唐的書法大師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都是後世書法大師。

顏真卿就學習過褚遂良,宋徽宗學習過薛稷,米芾學習過虞世南,趙孟頫就是以二王為師的,褚遂良,他也學習。

明代文徵明,對二王的小楷用功非常之精深,幾乎逼真,王寵,董其昌無不以二王為師。

那麼,為什麼楷書四大家沒有二王與褚遂良呢?

這是因為,四大家的楷書已經在社會上有很廣泛的影響,科舉考試為了適應閱卷字體比較統一,就規定以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這四家的楷書為卷面使用書法,並不是說四家的楷書就是最好的楷書,連二王褚遂良的也沒有四家的好。

就書法來說,元代以後江河日下,科舉規定的館閣體書法,只是僵化的規範書寫而已,與生氣勃勃的歐顏柳趙的書法,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所以,晚清又興起了崇尚金石和魏碑的風氣。

這股風氣也對現代書法起到了書法啟蒙的作用。

回顧所謂「楷書四大家」的推出,實際已經沒有書法的生氣了。

書法,如果沒有藝術氣息,只有僵化的命運,這是沒有商量的。

今天,也有一些人打著所謂繼承傳統書法的旗號,歪曲傳統,割裂傳統的完整性,我們應該有所警惕這種不健康的「弘揚傳統」。

但是,楷書四大家的書法原典是不朽的,這是我們應該清楚的。


這也是困繞了我許久的問題。因為在書法史上,也查不到相關的原因,所以只有談談個人見解。

在楷書「四大家」外,我個人其實最推重褚遂良,與四大家相比較,他的楷體無論是貢獻、影響力及特點,都不輸於四家。

我們知道,楷書的始祖一般認為是鍾繇,那是更應當排名首位的,而二王的小楷《黃庭經》、《樂毅論》、《玉版十三行》等也是楷書的典範。還有智永的《千字文》,也為歷代學書者推崇。

其實在書史上,作為初唐最傑出的四家,「歐、虞、褚、薛」中,褚遂良是列於其中的。他早承教於歐、虞而又融歐虞為一合,早期楷法《伊闕佛龕碑》略帶隸意、質樸寬博;一年後寫的《孟法師》又溫婉閑雅、平和豐潤;晚期的《房玄齡碑》卻一反以往風格,畫如遊絲、筆筆三過、曲盡其妙,彷彿完全出於兩人之手。這是褚遂良對後人影響最深、最有啟發性的地方。他上繼鍾、王、歐、虞下啟張旭、魯公,卓然唐代書法的中流砥柱,同歐體分道揚鑣,自成一大流派。

我想褚遂良之所未能列於「四家」中,乃生不逢時,他承歐虞之學,又屬晚輩,在歐體流行天下的形勢下,是相衝突的。加之當時是以比較端莊的「銘石之書」為重,他的《房玄齡碑》寫成這樣子,這裡是存在一個主客觀原因的。

而鐘王也未能列於其中,這就比較容易解釋了。鍾繇楷書大都是小楷之類的上表,而且流傳下來的作品沒一字靠譜,只能略微體現他的書風,實不易作為正統楷書法則。

二王的書作又都以行書為主,世人喜好的是他們行草那「濃纖折衷、遒媚勁健」的「魏晉風度」,而小楷筆法、結構也與正楷有區別的,相對流傳區區幾庶「小楷」,實不道哉。

至於智永楷書,大體原因與上彷彿。人們對《真草千字文》的學習,主要是對照來學習草書的,他的楷書學之不宜,易入軟滑一路。

綜上所述,楷書「四大家」的確立,是以他們在各自的時代,順應了人們對書體發展的主觀願望,審美時趣。而他們的楷書,也滿足了人們內心對不同的風格、流派的追慕,尋找到屬於自己審美的楷範。

[臨池管窺]歡迎關注!


所謂的「歐、顏、柳、趙」楷書四大家,並不是說楷書以他們四人為最高,而是因為他們四人代表著不同的楷書風格,便於學習者去進行學習和臨摹,下邊我簡單來說一下他們的特點:

歐陽詢的楷書是公認的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是《九成宮醴泉銘》,在一寸見方的字中,很少有人能與之爭鋒。

顏真卿的話,可以說是二王之後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他的楷書雄渾大氣,端莊雄偉,他的字越大越遒勁,給人厚實可依的感覺,可以說是學習大字的首選。代表作如《顏勤禮碑》,《多寶塔碑》等。

柳公權的書法,結體遒勁,字字嚴謹,一絲不苟,以瘦勁清健著稱,有《玄祕塔碑》《神策軍碑》等傳世,與顏真卿並城「顏筋柳骨」。柳公權的結構,把唐楷的法則運用到了極致。以至於松米芾曾發出「醜書惡札由此出矣」的感慨,世人有誤解說是米芾在攻擊柳公權,說他是醜書的源頭,其實大錯特錯,米芾這句話的本意是說:字都被柳公權寫到了完美絕致的地步,後人寫字再也達不到柳公權的高度了。

再說趙孟頫吧,趙孟頫的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的飄逸娟秀,有《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傳世。其實趙孟頫也是楷書四大家中最受質疑的一個,不說所處的時代,他的楷書也並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楷書。這也算是認識上的誤區吧。

趙孟頫的墨跡傳世很多,而歐顏柳多是碑刻,三個人的墨跡總和纔是個位數。而墨跡與碑刻是不同的,即便是毛筆時書寫的圓潤的地方也被刻刀鑿得稜角分明瞭。這大概也是唐楷工整而韻味不足,趙孟頫的字恰好補上了這個缺陷。

至於為什麼說沒有「二王」、褚遂良、智永等,大概是因為他們的楷書傳世較少,不太方便後人學習吧。當然排名也是人排的,自己喜歡誰可以去學誰的字,也可以把誰加進去,只是記住,不喜歡誰並不代表誰的書法不好就行了。


四大楷書是後人根據它們體系的完整性和社會普及程度而設定的。四位書家流傳下來的楷書作品種類多、涉及面廣,且各自風格鮮明,後人學習起來有系統性優勢。

「二王」雖然也有楷書傳世,可是隻有小楷,流傳的作品數量太少,後人無法系統學習。褚遂良的楷書筆畫細膩,要寫到細而不弱,難度較大;況且,太細的楷書不適宜用來寫大字,缺少視覺衝擊力,實用性低。

因此,四大楷書之所以被後世認可,是因為它們各自都成了體系,學習者可以系統地臨摹;他們的筆法字形對於後世文人在科考、題字、寫對聯等活動中的實用性也較高。


歐顏柳趙這說法不知道起於何時,至少在元以後,但沒有確切時間。

如果從藝術角度來看,二王,虞世南,褚遂良,智永等更值得學習。

明清開始出現了館閣體,學者眾多。包括現在很多人鼓吹館閣體。雖然書法家唾棄館閣體,但是大眾喜歡,有廣大的羣眾基礎。他們就覺得館閣體好。

歐顏柳趙雖不是館閣體,但是這樣的風格,很容易被大眾接受。所以歐顏柳趙的提出是迎合了大眾的眼光,有市場。

這和藝術水平,是否值得學習沒有關係。


我是古風書法,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四大楷書是指歐顏柳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三點。第一,四大楷書均為成熟時期的楷書;第二,四大楷書均是不同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楷書;第三,四大楷書均以大楷為主。我們可以根據這三點來分析為什麼二王、褚遂良未被列入四大楷書。

二王:首先,二王是東晉書家,東晉楷書未琛成熟,其次,二王楷書作品以小楷為主,所以二王未被列入四大楷書。

褚遂良:四大楷書,初唐一位,中唐一位,晚唐一位,元代一位,各代表不同風格。褚遂良雖為初唐四家之一,四家均尚「書貴瘦硬」,但論楷書影響,褚還不及歐陽詢,所以,褚遂良落選。

總結:雖然二王、褚遂良等未被列入四大楷書,但這並不是說他們的楷書就不如歐顏柳趙,尤其二王的小楷,那種高古的風神,四大楷書無論哪家都是比不了的。

歐陽詢《化度寺碑》顏真卿《麻姑仙壇記》柳公權《玄祕塔碑》趙孟頫《三門記》

謝邀請。關於書史上四大楷書沒二王、諸遂良的問題。我分兩部分作一回答。

先說二王。大家都知道,二王指的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倆。做為中國書法史上的「書聖「,王羲之開創了迥於秦漢,下啟唐宋的書法新風,即歷史上定名的書法新體。特別是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把王羲之捧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他的倡導下,朝庭上下的臣子都把王字當成了學書的師祖,從而湧現出了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四大書家,並創造出了了書法史上唐朝的歐虞顏柳四大楷書。宋元時期的趙孟頫上承唐代的餘續,更是把王羲之書法當作神靈,亦步亦趨創作出了有別於顏歐柳虞風格的趙體楷書。由於其特色與唐四家差別大 因此他用自已的實力把虞體楷書扒了下來,取而代之成為中國書法史上四大楷體書家之一。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什麼四大楷書沒有二王?因為王羲之是書聖,是四大楷書的根,是他們頂禮漠拜,心儀萬分的祖師爺。他們是學生弟子輩,其身份也就不能與二王相提並論,後人為了把他們區分開來,也就只稱歐顏柳趙四大楷書了。

再說褚遂良。大家都知道他是初唐四大家之一。其書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創造了最具有晉人風度的褚體。其特點為筆意濃厚,線條飛動,神融筆暢,剛正風華。現代有些研究諸遂良書法的學者,通過各方面分析對比,評論之高甚至超過了所謂的四大楷書。但,我們又問:為什麼中國書法史上四大楷書沒有他?

我想可能有二個原因。一是確立四大楷書時,當時的藝術審美重點不在褚體的藝術特色上。二是褚遂良雖是一代良臣,但在封建統治者看來,生平嫌有冒犯君主的污名。這兩個原因可能把諸遂良能傳續千古的「褚體「徹底排斥在了「四大楷書「之外了。

至今看來,這是中國書法史的漏憾,也是諸遂良悲劇的延續。但願我們今人能以辮證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審美,重新確立褚楷在書法史上的應有地位。話到這裡,我也該擱筆了。不知您看完後是否滿意?如有高論請與我聯繫,並批評指正。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楹聯、人文知識領域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謝謝!


眾所周知,書法史上王羲之以天下第一行書著稱、王獻之與父親齊名,世稱二王。他們的小楷書法樂毅論、十三行等,雖舉世聞名,但均被他們的行草書名蓋了。後世評論的歐、顏、柳、趙四家楷書,因楷書的巔峯在唐代,楷書的革新成熟、法度完善均在唐代。後面的趙孟頫也是比較有劃時代的書風特點與他們並列,而且他們都有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當時社會風靡一世的官方認可的字體,又因法度謹嚴,適合初學打好基礎,以示規範,故被後人列為楷書四大家。二王的楷書立意高古,藝術成份高,他們不在楷書之列就非常合情合理了。


我想是否因為:①唐楷是成熟的楷書,這是根本原因。②歐是唐初代表人物,顏是盛唐的大氣象,宗師級的人物,正行草都有傑作,柳為唐楷幾個高峯後,而且集歐顏精華,又是終結楷書創新的標誌性的人物,一個比一個優秀,一點也不亞於二王諸人。③趙體是因為宋無楷書創新人物,子昂又是力主書法復古的代表人物,趙楷又能出新意把行書筆意融入楷書,給工楷注入了無限的生機,是不輸二王風格的楷書傑作。綜上所述,歐顏柳趙是接踵二王楷書輝煌的一個又一個的高峯,是楷書發展創新的最高水平,同時切忌排序一二三四,那樣沒意義!


唯一的解釋就是,歐顏柳趙在結構上都是和諧嚴謹的典範,是勝出二王和褚遂良的,這是唯一的硬性衡量指標;至於其它的衡量指標諸如神彩,韻味等則是一些主觀臆斷性太強的指標,用這樣虛空的指標去衡量,垃圾可能成了精品,精品也可能成了垃圾,並不能服眾。所以四大家確定為歐顏柳趙是比較能服眾的,是科學的,公正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