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家。四家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倡導下,皆主宗二王,參以別家,成自家面貌。褚書筆畫瘦勁,線條直中寓曲,筆法豐富而精妙,以行書筆法入楷,得遒媚靈動之韻;結體上多取隸勢,得疏朗高古之美;章法上字距寬博,氣息從容和諧。宋米芾《海岳名言》中極力貶抑唐楷諸家,唯於褚河南書不吝讚美之辭,能入米老法眼之書,藝術成就之高自不待言!可見褚楷足可資初學師法。

褚楷傳世名跡不太多,最具代表性的是《雁塔聖教序》、《孟法師碑》、《倪寬贊》、《大字陰符經》等,其中後二帖據傳是偽託之作。《孟法師》飭整方硬,有造像書法的遺意,無魏楷書寫經驗者易成板滯之病,難於駕馭;《倪寬贊》字體中宮緊結,用筆雋秀,長橫及波畫多有隸意,初學難於精微周到;《大字陰符經》筆畫對比強烈,以行入楷,個人風格強烈,不適合初學入手。

《雁塔聖教序》是褚書代表作,以行書筆意入楷,而不失楷之端嚴,參隸之體勢而結構上大小長扁諸造型和諧自然。鐵畫銀鉤,直中含曲,婉而多遒,儀態萬方,含蓄典雅。初學習之,可速得其形,再細求用筆之精細;浸淫既久,則去盛唐楷書過份追求藏頭護尾華飾之流弊,以後由楷轉行草自會筆勢連貫,較為容易,無用筆習慣之障礙,如此書境漸進,始有所成。

個人學書的膚淺認識,僅供參考,請方家批評指點!


褚遂良的楷書貌似瘦硬,但瘦硬之中不乏清腴之氣,且其點 畫溫潤細膩,結字清遠蕭散,筆 意流動中有婀娜之態,又能微雜 隸意,故顯得清雅絕俗。

他的流傳碑 刻有《雁塔聖教序》、《房梁公 碑》、《孟法師碑》和《伊闕佛龕 碑》。前兩種為褚楷之典型風格。

初學者最好先從臨習《大字陰符經》和《倪寬贊》這兩件 墨跡入手。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這個問題還要先了解一下褚遂良風格形成:褚遂良的父親褚亮和歐陽詢是至交,因此他的起步是從初學歐陽詢開始的,同時學習了虞世南(也是褚亮的好友),然後直接追歐虞的偶像王羲之取法了(褚遂良臨本《樂毅論》很是精彩)。其成熟的特點是:正書豐艷,行草婉暢多姿,變化多端。褚遂良風格影響著中唐以後書風,不止是朝廷官方、還影響至寫經風格。

褚遂良主要楷書代表作有早期的《孟法師碑》、晚年的《雁塔聖教序》、中間階段的《伊闕佛龕》、《房玄齡碑》。其它的如《倪寬贊》、《陰符經》都是傳本,也就是是否褚遂良書跡歷代皆有爭議。行書方面流傳不多,主要還是一臨一摹的兩版《褚本蘭亭序》,再就是《枯樹賦》。

褚遂良是唐朝書法的標誌性人物,或者說是整個書法史上教父級別大家,他對中唐以後的書風形成具有關鍵影響,從薛稷、顏真卿、柳公權、徐浩等,到後來的李健中、宋徽宗、米芾、趙孟頫等等,都是倍受褚風恩澤的大家。從這個意義上說,褚遂良的所有作品具有必須重視的參考和研究價值。

題主的問題是習褚從哪本貼入手。假設題主是零基礎起步的話,我的建議是《孟法師碑》,您可以在此碑上裏深下功夫。先看下圖,接下來說說我的理由。

理由1.容易上手。孟法師碑風格質樸,運筆有隸意,與晚期《雁塔聖教序》相比少了之空靈飛動,多了幾分英朗,適合初學。運筆上不似晚年的一分筆那麼華麗,而是耿直清晰(有隋碑特點)。結體上方正寬和雍容。

理由2.容易上通下達。此碑融合了初唐歐虞兩大家的風格,還有褚體特有的隸趣,可以說《孟法師碑》奠定了褚體發展的根基。因此從孟法師碑下手學習褚體,更容易觸類旁通,更容易獲得來自更廣泛的營養,也更容易找到對標物。

換句話說,由此碑入手相當於從褚體發育階段就開始研究褚體了,積累一定時間後可以深入研究《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等等其它褚體作品。同時因為此碑已經把由隋入唐的筆法特點集於一身,所以對於窺探隋唐各家甚至魏碑風格也是一條好路。

假如題主對筆法已經有一些基礎,那就看題主自己喜歡褚遂良的哪本帖了,興趣是走向深入的動力所在!


褚遂良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初唐四家之一,他的書法開一代新風,是二王筆法體系下風格創新最成功的一位書法家,寫中楷能寫出二王風貌的書法家,他算一個,元代的趙孟頫算一個。

現在都在說書法史欠褚遂良一個公正,他的楷書應該被列為楷書四大家之一,按照他的水平來說,的確是能夠進入楷書是四大家的,但是楷書四大家的評價標準卻容不下他。

楷書四大家是因為適應科舉而選出來的,更看重的是結構,而褚遂良的書法用筆雖然靈活,但是結構瀟灑不嚴謹,不適合參加考試。不能入選也很正常。

這個在當今的書法考試中也能看出來,很多人歐體寫的很好,考一個書法類的大學還可以,但是考美院往往成績就靠後,一般的美院等藝術類院校更喜歡褚遂良的楷書。

這也給很多考生提了一個醒,要根據想報考的學校選擇書體,不要盲目亂寫,作為一個有愛心的老師,這一點我必須說明一下哈哈。

關於褚遂良的楷書字帖,我們現在知道的有《雁塔聖教序》、《倪寬贊》、《陰符經》,後兩本字帖雖然可能不是褚遂良寫的,我們學習書法一般會把它歸為褚遂良,這也符合他的書法風格。

學習他的書法,我還是建議先從《雁塔聖教序》學起,首先它確定無疑是出自褚遂良的筆下,第二它的風格更加平正,適合初學者學習。

接下來可以參考性的學習他的《倪寬贊》和《陰符經》,因為這兩個屬於墨跡,對於《雁塔聖教序》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總之,學習褚遂良,我給出的方案是:以《雁塔聖教序》為主,以《倪寬贊》和《陰符經》為輔。

你覺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隨手關注一下啦。點贊和關注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


您好,和您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感受。

其實褚遂良的書法無論是哪個字帖,如果沒有一些楷書的基礎,建議不要一上來就學。因為褚遂良的字無論是哪本字帖,字形,筆畫,結體等方面其實變化特別特別大。

如果您有一定楷書基礎的話,我建議可以從倪寬贊開始學習。因為倪寬贊是墨跡,在網上也可以找到一些相對清晰的版本,所以通過這裡也可以看到作者在書寫時,筆勢筆畫用墨,還有筆法的一些特點。

如果您有一些魏碑和唐楷的基礎,那麼可以考慮從孟法師碑開始。

如果您想長期學習褚遂良的書法,那麼一定要參透他的聖教序和陰符經。


大家好,我是景堂書法。

對於學褚遂良先練哪個帖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多初學者都非常想弄明白。那麼,到底先學哪個更合適呢?我想就自己的想法來談一談,與大家交流。

我覺得褚體字是唐楷的經典字體,是書法發展到成熟階段的字體,其書寫技巧與藝術處理手段都是最為豐富的,這意味著其學習需要一定的基礎和必要的專業訓練。從題主附圖看,附圖作者有一定的書寫基礎,但因為學習不專業,致使所書作品只有一點形似,沒能解決線條等核心問題。

因此,不建議直接進入褚體學習。可以,先從篆書入手,嘗試按照書法發展史的順序來學習。這樣,可以通過練習先掌握一些書法的基本書寫技巧,從而更好的進行學習。

在通過篆隸書學習,對線條語言有一定把握,對漢字的發展規律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褚體楷書學習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具體到褚體楷書學習,我覺得可以從《大字陰符經》開始,雖然這個帖並非褚遂良所書,但對於褚體的特徵非常明顯,可以作為褚體學習的典範。另外,《大字陰符經》是最早的楷書墨跡,學習起來可以更好的理解其運筆軌跡,有利於初學者儘快把握。

一點淺見,僅供參考。

如果喜歡請關注我,記得點個贊喲——


我認為不一定先以篆隸入手,但最好先學大字陰符經。也掛自己最近臨的一張倪寬贊,初學見笑。


我覺得可以從《大字陰符經》開始,雖然這個帖並非褚遂良所書,但對於褚體的特徵非常明顯,可以作為褚體學習的典範。另外,《大字陰符經》是最早的楷書墨跡,學習起來可以更好的理解其運筆軌跡,有利於初學者儘快把握。

下面是我寫的字!歡迎關注我的火山小視頻書法直播!


謝邀請。請問題主,上面那幅臨作是你寫的嗎?如果是,那我覺得你臨褚遂良的那個帖不重要,重要的是臨寫方法一定要正確。這個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找到你當地的書法名家,通過名家的示範指導,及對你臨作的批改修正,會使你步入正確臨帖的快車道。

關於臨褚的那一本帖為好,從你的臨作看,不適宜臨《雁塔聖教序》,一則它是碑刻,其中的筆觸輕重及牽絲映帶之關係,摸索起來有難度,二則其點畫有失原跡,精準把握難度大,初學臨帖即入手,不免打得鴨子上雞架,喫力不討好。

最佳的辦法是先學墨跡《大字陰符經》,因它正好補充了碑刻所缺少的東西,易理解它的書寫規律和結字的來龍去脈,而且它是大字,從大字入手臨寫更易掌握它的書寫技法,臨寫也進步更快。

我的以上建議但願對你有所幫助,並祝願你在學習書法的路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謝謝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孟法師碑最合適初學,一是比較規矩,二是可以理解褚遂良自己筆法由歐虞而來的發展軌跡。後期以雁塔聖教序和房梁公碑為好,歷來學褚者皆以能得褚之瘦勁為上。陰符經對於學習來說,過於放肆,學者往往醉心於其揮灑自如,而很難把握其筆法的變化,而且陰符經多屬意臨,造成自我感覺好,實際去褚越來越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