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侏羅紀公園》大熱的時候,我正在讀中學,從琥珀中封存的蚊子體內找到恐龍血和基因的橋段,在我心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所以剛剛看到12月12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刊登的一篇最新論文的時候,我一下就瞪大了眼睛。這篇論文說的是什麼呢?科學家在緬甸找到了一個琥珀,分析顯示其年代在9900萬年前,這正是白堊紀恐龍活躍的時候。

並且這個琥珀內還封存有吸血鬼「德庫拉」!好吧,這一點是科學家惡搞,琥珀中封住的是一種遠古蜱蟲,它由於會吸血,被科學家用著名的吸血鬼形象德庫拉命名,拉丁學名是Deinocroton draculi。

看見沒有,這玩意兒不僅跟恐龍一個年代,還會吸血!並且就在琥珀中封存的一隻「德庫拉」蜱蟲,吸的血是如此之多,以至於其體積膨脹了8倍!分析還顯示,它吸的可能就是恐龍血!

看到這裡,我已經開始腦補了,一個建設「侏羅紀公園」的宏偉構想出現……不過等等,這幫科學家不可能沒看過《侏羅紀公園》,那他們怎麼不偷著幹,還要公開發表論文呢?

再往下看就是兜頭一盆涼水,參與研究的英國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專家 Ricardo Pérez-de la Fuente說,現有技術不可能從這個琥珀中提取出DNA,因為時間過得太久,當初血液中的DNA已經變化損失了。

所以,目前來看,儘管《侏羅紀公園》中的前提設置能找到,但這個技術設想是不可行的,也就沒有辦法復活恐龍了。

但是有一些其他已滅絕的動物的DNA保存的較好,比如澳大利亞科學家前幾天剛剛報告說成功提取了袋狼(又稱塔斯馬尼亞虎)的完整基因組,這使得袋狼成為世界上基因信息最完整的已滅絕物種之一。

不過這是因為最後一隻袋狼1936年纔在動物園中死去,本次研究所用的樣本,是在博物館中用專門溶液泡在瓶子裏保存很好的一個小袋狼標本。在這個條件下提取DNA,現在的技術就完全沒有問題。

就算這樣,這些研究人員也說,有了完整DNA只是在復活袋狼的路上第一步,要其他相關技術都能發展起來才能達到復活它們的目標,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問:人類能夠復活恐龍嗎?

按影片裏描述的技術是很能說服人的,只要能夠採集到恐龍的基因,將來要複製恐龍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地球早已不是恐龍時代的地球了,在一個大型的實驗室裏即使複製出一兩匹恐龍,也只是在它那個小環境裏飼養,一旦走出大環境,難免一刻鐘就會倒斃。因為百分之二十一的氧氣能導致它的肺因缺氧而致息。因為龐大的恐龍適應的是百分之三十以上氧氣含量的空氣。

恐龍的食量大,一匹草食恐龍的食量等於一百八十頭牛的食量,一匹肉食恐龍一天喫三十個人才落個半飽。

大量復活恐龍的後果是,如果恐龍能夠適應現在地球環境的話,那地球上又是恐龍的霸主,人類文明將不復存在!


人類是不可能復活恐龍的。因為地球在中年時期的各種環境指標完全不適合恐龍的生存。地球形成至今的過程,是由無空氣強輻射逐漸演變成現今的空氣充足,並有一定的弱輻射(紫外線、艾克斯射線、伽馬射線等)的星球。地球形成後的的不同時期,就有不同生物的生存空間。2.6億年前的二疊紀期間,地球具有一定的中度輻射,造就了恐龍和(三五十頓重的)魚類等大型動植物的繁衍生長。近期在考察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後的生態情況發現。在覈輻射條件下生存的老鼠,個頭長到了二、三十斤,並且特別的兇猛。由此可以推斷出二疊紀以前的動植物的生環境充滿了中等以上的輻射。隨著大氣層的擴充,輻射慢慢的降低。那些只能在中等輻射中生存的動植物就隨之滅絕了。假設如今的大氣層再擴大幾倍。遮擋住了當前人們所需的輕度輻射。地球的環境也就進化到了人類滅絕的程度。所以說當今的時代,即使有了恐龍的DNA,也復活不了鮮活的恐龍的。


《侏羅紀公園》是一部風靡全球的美國電影。在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科學家根據在考古發現中提取的恐龍基因,通過生物技術「復活」了恐龍。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在現實中,這是有可能的嗎?生物技術能夠使得人們重新看到活生生的史前巨獸嗎?

先讓我們從基因說起。我們都知道,DNA是生物遺傳的核心物質,它是有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等4種鹼基按一定順序排序而構成,這些鹼基排序不同就構成了不同的基因,造成了世界上有多種多樣的生物。

而所謂古代DNA,實際上是指從已經死亡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跡中獲得的DNA。它有兩種來源,一是指從幾百年、幾千年到上萬年的沒有石化或者沒有完全石化的材料中提取的DNA;還有就是從數萬年乃至上億年的化石中所獲得的DNA。

可以想像,利用考古發現的DNA來複活古代巨獸無疑是個複雜的工程。首先,在古代DNA的獲取上,就有極大的偶然性,在很大程度上得靠運氣;要知道,經過千萬年,甚至億萬年的地質變遷,想發現一份完整的古代動物DNA,哪可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可以說,基本上完全靠運氣。假設這第一步困難克服了,我們已經取得了恐龍的DNA,那麼。如何讓這些基因片斷表達為一個活生生的恐龍呢,那可就更難了。我們得先從古代DNA研究說起。

首先,我們介紹PCR技術。所謂PCR技術,就是聚合酶鏈式反應的英文簡稱。這項技術是由美國化學家莫里斯及其合作夥伴在1986年發現並創立的。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劃時代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重組DNA的實驗中。由於這項技術的應用,人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許多古代材料中微量的DNA大量「複製」,使得古代DNA在數量上豐富起來,極大地推動了古代DNA的研究。

古代DNA的研究現在已經是個很熱門的課題了。人們已經從標本中提取出古代生物的DNA,之後從埃及木乃伊中提取古DNA,甚至還從1700多萬年前的木蘭化石中提取出化石DNA。這些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並在全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在考古學者看來,在一些洞穴和考古埋葬地點保存的古人骨骼也是研究古人DNA重要材料之一。科學研究者已經成功地從採自非洲和歐洲的多塊古人骨骼標本中獲得了一種胡蘿蔔素基因,這些古骨骼的年代最遠者為12000年前,通過研究證明,古人類的系統基因的研究是可靠的。

但是,我們要意識到,古代DNA的研究困難重重。首先,科學家就發現,古代DNA並不能夠保存很長時間,這就會給研究造成很大的困難。現在普遍認為,古代DNA最多能保存10萬年,而骨膠原蛋白、氨基酸及其他生物小分子的保存年限相對較長,但仍然是有限的。實驗證明,這些年代久遠的材料,無論是DNA,還是蛋白質,時代越新實驗結果就越可靠。

20世紀90年代初,英國國家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投資190萬英鎊啟動了「古代生物分子行動」,這個研究項目聯合了英國16所大學和研究所的數十位古生物學、地質學及考古學方面的專家,對古代DNA、古蛋白及其他生物小分子進行了探索性研究。

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古代DNA的研究只是一個開始,如果要讓已經滅絕的恐龍「復活」,還得把恐龍的基因轉入細胞,形成恐龍的胚胎,之後培育胚胎仍然是個艱巨的工程。所有這些工作,都需要很高的技術水平。依照現在的生物科技發展程度,還不足以達到「復活」恐龍的水平。但是,科學家們正在不斷創新,如果假以時日,相信奇蹟會出現的。在這條不斷拓展的科學之路上,有很多新發展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