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首發於公眾號:阿玲讀書

前面幾篇我們說過了修身篇的誠信,行善,正直。今天我們來說寬容與忍讓。

在《增廣賢文》中有很多篇幅是關於寬容與忍讓的,認為這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

關於寬容的描述: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意思:用苛求和責備別人的心來要求、反省自己;用寬恕、體諒自己的心去寬容體諒別人。

關於忍讓的描述:

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

意思:能寬以待人是通曉事理的人,而不通曉事理的人是不會寬以待人的。痴漢」是指不通事理的痴人,「饒人」是指寬容別人。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意思:如果能夠忍受一時的怒氣,就可以避免長久的憂愁

六尺巷的故事

在清朝有個叫張英的人,他在朝廷里是當大官的,擔任文化殿大學士,同時還是禮部尚書。文化殿大學十就是皇上兒子跟前的家族老師,禮部尚書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教育部長一類的,既然能給皇上兒子當老師,這就說明張英是很有學問和修養的人。

有一天張英正在教小皇子學習鵝鵝鵝這首詩呢,突然書童滿頭大汗地闖了進來,張英正在責罵書童,見書童拿著一封信,似乎是著急讓他看。

張英不敢遲疑,趕緊合上課本,拆開信來看。剛開始緊鎖的眉頭,一下子就鬆開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張英家裡人正為一件事犯愁。

張英老家桐城的房子與吳家挨得很近,兩家院子中間有條小巷子,這麼多年來兩家一起使用這條巷子,一直相安無事。但是最近,吳家要修新房子,他們想把這條巷子佔了,這樣可以加寬自己家的院牆,這下張家人當然不同意了。雙方就為這個小塊地爭了起來,兩家互不相認還打起了官司,最後事情越鬧越大,官司都打到縣衙了。小小的縣官好為難呀,這張英家和那吳家都是名門望族,家裡都有人在京城當大官,他誰都不敢得罪,就一直拖著不處理,也不給結果。

這邊,張家人很生氣,直接寫封加急信,讓人送到張英上班的地方了。所以才有了剛才小書童才急呼呼地要送信給張英大人。

張英理解家人的心情,但他更明了,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所以他給家裡寫了封回信。信中說:「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意思是說,這麼大老遠送來加急信,只是為了幾尺的牆,我看沒必要,就讓他們家三尺吧;你看萬里長城是秦始皇命人修的,長城到現在還在那,但秦始皇卻早就不在人世了,所以身外之物就不要爭來爭去了。

家裡人收到信後,也明白了張英的意思,決定主動讓出三尺地。吳家的人聽後,很感激張家人的寬宏大量,也主動讓出三尺地,所以兩家院子中間就變成六尺寬的巷子了。

這就是六尺巷子的來由。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為一段歷史佳話,源於張家與鄰里之間的土地糾紛。

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占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將官司打到當地縣衙。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張英看了信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他在給家裡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閱罷,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六尺巷現在仍然在安徽桐城市,是國家3A級景區,有空您可以親自去看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