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讀過什麼書,遇見過什麼人,經歷過什麼事…發現曾經那個不懂事,心量狹隘的人突然變得更好了?或者你身邊有沒有人有過類似的蛻變?能不能跟我分享一下呀 ,謝謝你的幫助哦。


近期《十三邀》里,旅美歷史學家許悼雲談到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許悼雲談教育

雖然許先生談的是教育,是從宏觀層面來講的,但同理,我認為一個人能否逐漸變得寬容有氣度,取決於他能否把更多別人曾經走過的路當成自己走過的路來看待。

雖然我遠遠談不上大氣量,大寬容,但時常反觀自身,也能發現自己似乎越懂得從對方角度思考問題。我覺得有兩個因素:

一是文學。由於一直對文學抱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大大提高了我的閱讀經驗。在不同的作品中,那些作者在不同的語境下,以不同的敘述口吻一再的告誡我這世間好人,壞人,不好不壞的人,來時的路走的都不簡單,都不輕鬆。看人,看自己,都不止是冷眼靜觀,而更要在空間與時間的軸布上動態的反觀。

二是自身的不優秀。從高中時代開始我就逐漸意識到自己不是什麼懷有天賦可以被家人抱以熱烈期待的驕子。但我又是個骨子裡很有榮辱心,進取心的人,所以在一次次的受挫中,一次次的技不如人中,讓我選擇了更加接地氣的思考方式和應對方式。那些擁有鮮艷掌聲的人,背後每一個成功因素在他身上的疊加,並非那麼順理成章那麼可以逾越。那些沉默在失敗噓聲中的人,他的每一個失敗因素也並非那麼偶然那麼有借口,或者那麼足以讓人氣餒那麼不值一提。同時自己也在一次次的挑戰中失敗與成功的獲得,都能讓我更好的去理解他人的成功與失敗。我有很多次在別人的失敗中,嫉妒中,逃避中,看到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自己。

寬容不是境界,它是一種能力。熙熙攘攘的人,人的生命如此遼闊又如此複雜,寬容,向外走,可以實現與人的契洽,往裡走,可以實現自我的安頓。


不斷的了解自己,了解人。慢慢明白了人不是神,人會犯錯,有缺點。我們眼裡的別人也是別人眼裡的我們。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自己都不完美,又為何耿耿於懷於他人的不完美?對人沒有要求了就寬容了。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寬容,我似乎是更冷漠了,對任何關係不報有太大期望,所以也就不會有落差感,越來越佛系,現在沒什麼能讓我太生氣的事就算有想想要花那麼多力氣腦力口水去吵架還讓自己變得很猙獰,算了…let it go


我自認自己不算寬容,以我對寬容的理解,我覺得:強大的人才更有資格寬容,否則,在你不夠強大的時候,寬容之舉更容易被人定義為容忍。

不過,在通往強大的道路上,也許免不了需要一定的容忍度。

總結來說,一種是態度,一種是表明這種態度的能力。


天生佛系……正因為自己不行,所以別人行不行都能接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