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01.JPG  

最近与友人闲聊,谈到什么是生活?我说生活就是扣除掉工作与睡眠后,有效利用剩余时间去做的事,所以对我而言生活就是到处找吃的。

这次来到大稻埕慈圣宫觅食,这里是网路上被评选为大台北寻古早味的美食圣地,爷爷过去在三重做纺织买卖,没少来永乐市场打交道,对爷爷而言慈圣宫的庙埕就是填饱肚腩的好所在,父亲那时就在爷爷的公司里当司机,犹记父亲转述,如果桌上简单两三样表示生意没成,若是桌上菜色丰富,那就得先感谢神明庇佑,表示生意妥当啦。

 

ts02.JPG  

慈圣宫前的美食玲瑯满目,消费很实惠,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肚腩能否装下贪婪的食欲。在此聚集的大多都是附近的街坊,还有就像我这样寻味的食客,午餐时间未到就热闹非凡,铺头的位置早已坐了熟门熟路的食客,我与友人便到庙埕找位置吃饭。

 

ts03.JPG  

焦桐与舒国治都曾介绍过的叶家肉粥,价格却没有跟著名气而水涨船高,依然保持著亲民的消费,怪不得能够掳获那么多食客的青睐。

说是主食,以份量而言更像点心,粥不似粥,口感更像汤泡饭,每一口都带著清淡美。粥里的几块肉羹,并非印象中绞肉所制的肉羹,而是原块猪肉切下的肉条,有嚼头的肉羹丰富了肉粥的滋味,成为含蓄中的亮点。

 

ts04.JPG ts05.JPG  

一碗肉粥当然不会就此满足,点几样小菜红烧肉、炸花枝、猪肝炸,份量不至于撑胀,即使一人独享也自在。花枝脆、猪肝软嫩、红烧肉味美,叶家的炸物气味与口感皆不俗,盘缘附上腌渍萝卜配著吃,更能免除腻气,甚佳。

 

ts06.JPG  

阿兰大鼎魩仔鱼炒饭,据说是老板炒给儿子吃的,结果主顾看到了也想来一份,就这样误打误撞成了招牌餐。看炒饭在铁板上跳跃,老板调味下的谨慎,仅有著蛋香与浅浅酱油香,吃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油腻。魩仔鱼不是搁在饭里炒,而是洒落在素朴的炒饭上,表露一亲芳泽的欲望,这样一盘只需铜板价,难怪生意兴盛,食客络绎不绝。

 

ts07.JPG  

友人吃的鼎边趖,这是台湾传统小吃,犹记父亲曾说过鼎边趖的由来,过去的大锅子闽南语说是鼎,用大锅烧水,待水滚沸的时候锅缘也烧烫了,将米浆从锅边倒一圈后蒸烤熟,就成了鼎边趖。

另一种说法是早期煮鼎边趖时,香气四溢吸引街访邻居,大伙全都围著锅子闲晃看能否分杯羹,走来走去的闽南话也就叫趖,绕著锅子闲晃就叫做鼎边趖。

我问友人好吃否?他竟回答我没吃过好吃的鼎边趖,所以无从比较。

哈哈~现代人的饮食观念全被媒体给灌坏,好吃否是主观意识,何须比较呢?

 

 

ts08.jpg  

从桃园风尘仆仆地来,尝朴素简单的生活吃食,食物是有记忆的,很多场景也回不去了,只能借由吃去回忆,台湾的小吃就是生活下的细节组合而成,生理的背后是心理,美食的背后是情感。

虽然我无法感受父辈当时的心境,至少也来过古早味的美食圣地到此一游,庙埕的环境因陋就简,却也颇有滋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