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各大社交媒體又或視頻軟體中,尊龍

先生的電影剪輯一個接著一個,影迷和花癡(顏狗)們不斷地刷屏舔屏,感嘆在華人圈,在中國影視界,竟有這樣一位氣質出眾的演員。儘管尊龍在1988年已經史無前例的獲得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儘管他早已被外媒稱作「演繹國度裏的哲學家皇帝」。

1988年3月16日的奧斯卡頒獎盛典,一部以滿清為背景,由義大利導演貝託魯奇拍攝的影片橫掃九項大獎,成為當之無愧的年度最佳。這部講述滿清最後一任君王溥儀的影片,就是「末代皇帝

」。

一部電影,看過之後有無數沉澱在腦海的東西,想說的太多了,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這種感覺如鯁在喉,「末代皇帝」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先講一些電影的幕後小花絮吧。

°末代皇帝的顧問團空前強大,不但邀請到主筆溥儀自傳的李文達,更請來了溥儀的二弟溥傑。為了了解溥儀的生平,儘可能真實的還原那段歲月,劇組採訪了一切與他有過接觸的人,上到妻子,下到男僕,甚至包括了曾經看管溥儀的監獄長。

°整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動用了超過一萬九千名羣演,這也為攝製組帶來了一個很現實的難題:我們怎麼湊那麼多的「辮子」?為此,髮型師不得不使用了超過一噸重的頭髮滿足拍攝需要。為了拍攝溥儀登基那場戲,化妝師們花了十天時間培訓了五十名員工,使他們能在兩小時內搞定現場二千餘名羣演的辮子。

°影片拍攝期間正逢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女王非常想參觀紫禁城,但是由於攝製組獲得了優先權,中國政府謝絕了女王的請求。由此可見,末代皇帝的拍攝在一個還不是完全開放的中國實在是一個奇蹟。

°貝託魯奇在整個電影的拍攝過程中沒有受到來自政府的任何限制,這也是開天闢地頭一回。為了支持電影拍攝,故宮不但允許實地取景,工作人員甚至將護欄完全取走。要知道原汁原味的紅瓦朱牆,所體現出的歷史厚重感與代入感是臨時搭建場景完全不可相提並論的,特別是對於這樣一座龐大的宮殿。

愛新覺羅溥儀的一生,傳奇、悲情、跌宕起伏,人所能經歷的極致他都經歷了。

溥儀生而為王,不到十歲就君臨天下,俯瞰世間凡塵,此時的他,是龍,是天。滿清墜落,投靠日寇,遭人唾罵,成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此刻的他,是佞。建國之後,毛澤東主席對他寬大處理,他因而成為被第一批特赦的政治犯,此時的他,成了北京植物園的一名園丁和售票員。

末代皇帝通過藝術加工還原溥儀的一生,雖說是「演繹」,卻改的合情合理。

1909年,溥儀由慈禧欽點繼位,電影中對於這段歷史的描寫生動而充滿儀式感,慈禧在宣告溥儀繼位後殯天,這是源於影片對於藝術性的追求,顯然是在營造一種古老又濃重的封建帝國氛圍。在1987年,西方人對於中國的認知度極低,貝託魯奇的聰明在於,他既讓西方觀眾看懂,同時不會消減歷史的本源色彩,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清政府滅亡,至此統治中國兩百餘年的封建王朝結束了。其實這一段歷史有些小插曲:中華民國成立前,時任北洋統領的袁世凱與孫中山密約,若袁世凱能使溥儀退位,就讓他擔任大總理。袁世凱一面施加壓力,一面提出優惠條件作為誘餌,因此纔有了清室退位後暫居宮中,仍用皇帝尊稱,民國政府以外國君主禮儀相待的後續故事。

末代皇帝對於這段歷史描寫的詩意又殘酷,溥儀是天子,卻一夜之間成了「紫禁城」內的天子,中國不再是他的了。溥儀又是一個普通國民,是覆滅王朝存在的象徵。但他終究只是一個孩子,而且是無知的孩子。從當上君主的那一刻起,溥儀始終被席捲在歷史潮流中,他不知什麼是君主,更不明白朱牆外的世界,他似乎很享受訓斥奴才的快感,但又不明白這無上的權利從何而來。

電影裏有一個有趣的橋段:中華民國成立後,溥儀對此毫不知情。一天在書房,他發現兄弟溥傑穿了黃色的衣服,非常生氣,說這是皇帝才能穿的顏色,逼他脫下來。

溥傑對此不以為然,告訴溥儀他已經不是皇帝了。溥儀根本沒有概念,他顯得憤怒而慌張,命令一旁的太監喝掉墨水,太監照做了。溥儀很滿意,因為他說的話無論對錯依然充滿權威。可是,當溥傑帶著他看到剪了鞭子的袁世凱時,當他發現自己只能在荒涼的紫禁城內活動而不被允許外出了,他絕望了。

電影中的莊士敦

在歷史上,蘇格蘭軍官莊士敦是溥儀的老師,他教溥儀英文、數學、地理、世界史,讓溥儀感到世界如此廣袤而不狹隘。歷史上的溥儀和莊士敦的關係很好,電影也如實還原了這點,但是卻引來了不小的爭議:為何電影中的莊士敦如此完美,總是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因為貝託魯奇是西方人,他會不會從高人一等的角度出發,刻意美化這段歷史,美化西方人而愚化我們中國人呢?這點我始終想不明白,我相信您看完影片自然有自己的判斷。

末代皇帝的結尾是我最喜歡的部分,上一段視頻。

溥儀最後一次買票進故宮!_騰訊視頻?

v.qq.com
圖標

1967年,此時的溥儀風燭殘年,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國公民。他來到紫禁城,以一名遊客的身份來到他成長的地方。試想一下,我們去故宮遊覽,尤為歷史的厚重感傾倒,那麼對於溥儀呢?

「紫禁城是我家」,「我原來是中國的主人」,只怕這樣的臺詞出現大夥兒都要笑場了。

電影卻恰恰利用了這點,當溥儀來到太和殿,卻被一個小朋友攔住了。溥儀笑著說:我曾經是這裡的皇帝。這句話說得輕描淡寫,隱喻他已經放下一切了嗎?我不確定,這只是一種猜測。溥儀來到龍椅處,從龍椅下掏出一隻蛐蛐籠子,是他多年前塞進去的。更有意思的是,這隻蛐蛐還活著,溥儀將它給了小朋友,自己卻消失了。他死了嗎?是的,只不過走的如此詩意,如風一般。

相關鏈接:

關注微信公眾號Soul Travelers,回復末代皇帝即可。

順便附上一篇,也許你喜歡

指環王三大震撼場面?

mp.weixin.qq.com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