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小學堂

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

文 | 王瀅露

藝術家 倫敦大學當代藝術碩士

博雅小學堂藝術課程總監


2003年一個叫JOY ROSE的女性藝術家在美國紐約成立了世界第一家以媽媽爲主題的美術館——母親美術館Museum of Motherhood,並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學者和科學家參與研發。

 

自從JOY成爲一位母親後,她的人生髮生了巨大的變化,她焦慮、疲憊、孤獨,生活也變得無聊單調,甚至覺得,除了是一名媽媽,她一夜之間誰也不是了。   

作爲一名藝術家,ROSE JOY開始埋頭苦思,她覺得自己必須找到一個辦法,幫助自己和世界上所有的媽媽,讓這漫長艱苦的帶娃工作,得到解放。

 

於是,她決定建立一個美術館。


在這裏,我們可以找到許多關於“母親”的藝術作品、資訊和活動。美術館的宗旨,是給母親們最需要的:一個友好的平臺,把“媽媽”羣體聚合在一起學習、互相療愈。


看到這個美術館的時候,我就想,在中國,媽媽們也需要這種藝術的治癒和支持。 


博雅小學堂藝術課程總監 王瀅露訪談《藝術是一種療愈的方式》


於是在博雅小學堂的支持下,一直以女性主義藝術家自居的我,決定要給當代女性們講一講古今中外藝術作品中不能不知的女性,還有她們的故事。

 

大量調研工作後,我們一起精心挑選了60幅作品——從中世紀到當代,從古希臘到中世紀,從意大利文藝復興到法國洛可可,從西方油畫跳回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再到今天的全球化的當代藝術。  


這並不是爲了大堆頭給大家普及藝術知識,在我眼中“藝術知識”的普及是最不重要的。


從事美術館教育工作這麼久,我一直認爲,藝術絕對不是美術館牆上一張張平面繪畫,也不是一座座沉默的雕塑,更不是一個個藝術流派中那些藝術家的名字藝術是飽含熱情的,每一個作品都蠢蠢欲動、迫不及待要穿越時空來到觀衆的身邊。

  

之所以需要涵蓋如此豐富的藝術內容,一方面是爲了讓大家體會美的多元性,另一方面,是希望通過文化比較,更客觀去學習“女性”這個角色,並且好一起尋根究底,拍桌追問——


這些“純潔的聖母”和“完美的女神“的套路是哪裏來的?

我們有沒有曾經或依然迫使自己成爲這些模版中的理想化女性?

這些理想化的模版合理嗎?

我這樣正常嗎?

如何在接納自己獨特的同時,確保我們是一個不負小生命所託的母親? 


21世紀偉大的女藝術家布爾喬亞說過:“成爲一個討人喜歡的女人是讓人痛苦的,因爲討人喜歡和做自己,是存在矛盾的。這太難啦!” 

 

 

今年的母親節,我們迎來藝術的熱情,我和博雅小學堂一起給媽媽們送上一份陪伴和治癒的禮物。


我們通過《世上哪有歲月靜好的母親》《沒有一種女神不過時》、《勇敢崩潰》《你有多害怕過無意義的一生》四講,收穫藝術的力量,打破套路、不怕讓人失望,成爲我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