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很高興能與你探討這個問題!

我對這個提法並不完全贊同,正如我之前所回答的關於書法「取法乎上」的命題一樣。對於書法初學者,我認為選擇自己喜愛的書體和書家是很重要的,這很大程度上左右你的書法道路,因為凡是你熱愛的,你必將不懈努力,如果是別人強加的,你勢必反抗。書法的取法問題,從深層次來說,不僅不在於時間,而在於最大化收益原則,如果你從一個書家和碑帖中能收益最大,那麼時間點不是最重要的,無論是今人還是古人。

縱觀書法長河,篆隸楷行草,諸多書體,如果追根溯源還有甲骨文等等。當然我們要認識到,當下我們對傳統書法文化的認知是變淺了的,古代學書之人要科舉,寫好字是必修課,所以古碑帖是寶貴的物質財富,對於現在的學書之人,是寶貴的知識源泉。

我認為學習書法,師古與師今是一個辯證的過程。不要一味的追求高古,陷入一個漩渦,而應該結合自己的眼界、認知、興趣和能力去學習書法,今人的書法如果對你有幫助,那就可以學,作為入門和跳板再過渡到古碑帖未嘗不可。

師古應該是一個求上的過程,從古人的碑帖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可以更好的為我們開闊眼界,幫助我們更深層次的認知一種書體、一個流派的發展脈絡,更好的填充我們的理論知識,這個師古的過程纔是健康的,如果一味的喊口號,人云亦云,盲目追風的師古,勢必是有害的,沒有一定的基礎和眼界可能都很難欣賞一些古代的作品,那麼盲目的學習會帶來很多痛苦,先學會走再去跑,眼界提高了,很多東西自然就看的明瞭了,以上是我的淺薄認知。

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在這個開放的時代裏,固步自封,自我設限是非常不明智的。古代現代都有很多出色的書法作品,正確的做法是既師古又師今,只要你覺得漂亮順眼,都可以拿來臨摹學習,力求變成自己的東西。


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就是說:不管學什麼技藝,一定要以最高的水平作師範。

中國古人,一千多年以來,一直以毛筆為作為唯一的書寫工具。用毛筆寫字,是學習、工作、謀生的手段。在印刷術非常落後的古代,好多書籍都是人們手工抄寫的。古代的讀書人、官隸,學問家,每天都浸淫在筆墨紙硯之中,朝夕於斯,對書法掌控都是爐火純青。哪裡是每天練習二、三百字,或偶爾為之的今人可比的。

古代的書家,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為我們留下的墨跡、碑刻,都是精品中的「極品」。為千載書家所認同,稱為「法帖」。而今人的作品,尚待時間撿驗。或許幾百年後,某些今天書法家的作品會被後人認可,得以不朽。

故:學習書法,均應以無有爭議的古人為師,方為正道!


這個方面還真不是跟了解,不過呢,現在有名的書法家似乎不是那麼有名。能說上名氣很大的,幾乎沒有。這個和現在的書寫方式也有很大的關係,現在都是硬筆書寫,毛筆書寫自然而然的就落寞了。但是作為一門藝術,毛筆書法的地位還是無法感動的。再來說為什麼現代書大師古不師今,正式由於硬筆書法的興起,毛筆書法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這方面的人才也是挺少的,書法方面也沒有什麼很大的突破,所以,現在的人就特別推崇古代書法大師的書法。其實古代書法寫得好的很多很多,能夠被歷史留下來的,肯定是精品中的精品。現代的一些書法家放在古代,可以說是連檯面都上不了,可能說的過了一點。但是事實就在眼前古人書法都是毛筆,人才輩出,如今不一樣基數太少,出大師的概率就越小,沒有大師,我們現在的書法家就只能學習古人的了。

再者文人相輕這是不變的事實,誰都不希望自己是別人的陪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