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229字 | 閱讀需6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八大山人的藝術人生。


他是皇族後裔,卻家破人亡;他是深山隱士,卻有着難平的心事;他是山水畫大家,卻將白眼畫出了新高度。他就是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畫像



1

八大山人的由來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是正宗的皇族直系。自從寧獻王朱權改封南昌後,其歷代子孫便世居南昌。


朱耷的祖父、父親和叔父都是當時的山水畫大家,名震江右。受到父輩們的薰陶,朱耷從小聰明好學,八歲就能作詩,十一歲就能成畫。不僅如此,朱耷還參加了科舉考試,一舉就考上了秀才,真可謂年少有爲。


注:明朝初期,禁止皇親國戚參加科舉考試;萬曆二十三年規定,允許宗室子弟以儒士的身份參加科舉考試,考中者可以獲得出身資格,但終萬曆朝並沒有實行;一直到崇禎四年宗室子弟才真正開始參加科舉考試。


身世顯赫,又積極上進,而且還那麼有才,簡單的“高富帥”已經形容不了朱耷了。


但是,老朱家的江山卻不那麼穩健。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滅亡。此時的朱耷才十九歲,一手的好牌還沒來得及出,牌局就散了場。


不久後清軍入關,1645年,南昌陷落,朱耷一家九十多口人一夕之間被清兵誅殺,其母親和弟弟一直跑到了深山裏,才躲過一劫。


朱耷也帶着妻子和孩子開啓了逃亡生涯,在逃亡途中,妻兒相繼過世。一系列沉痛的打擊,讓朱耷內心充滿了悲憤和抑鬱。


爲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裝聾作啞,隱姓埋名。可即便如此,還是時不時被人認出來,好幾次死裏逃生。


關於這段經歷,朱耷後來在他的自畫像中題詩曰:“沒毛驢,初生兔。 剺破面門,手足無措。莫是悲他世上人,到頭不識來時路。”


 

朱耷自畫像


23歲這年,走投無路的朱耷決定遁入空門,且改名雪個,自號八大山人。所謂“山人”,即指隱士。而“八大”即“朱耷”去掉“牛耳”。


古代諸侯會盟時,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於盤,由主盟者執盤分嘗諸侯爲誓,以示信守。原本朱耷是執牛耳者,可是清廷奪走了朱耷的“牛耳”,讓他變成了“八大”。



2

八大山人的與世對抗


即便是遁入空門,朱耷的內心也始終不能平靜。對於這個將他由皇室貴族一夜之間變成亡命之徒的滿清王朝,他內心充滿了憤恨。


可此時的朱耷只是一介書生,既無兵力,又無勢力,怎麼可能對抗如日中天的滿清王朝。所以,朱耷只能通過文人的方式與之進行較量。


在朱耷的畫幅上,常常能看到一種奇特的簽押,彷彿象一鶴形符號,但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藉以寄託懷念故國的深情。(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崇禎於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朱耷一直以前朝遺民自居,曾有一縣令聽聞朱耷的才名,想請他到臨川官舍作客年餘,朱耷佯作瘋癲,撕了僧袍,一路走回了南昌。


而在他的畫作裏,無論是畫作本身,還是所題寫的詩,都經常流露出對故國的思念和對滿清王朝的鄙夷。


在他的《西瓜圖》中,有一幅題詩曰:“從來瓜瓞詠綿綿,果熟香飄道自然。不似東家黃葉落,漫將心印補西天。”


 

八大山人  《西瓜圖》


朱耷以東陵侯邵平自喻,將自己前朝遺民的身份再次正告世人,同時以禪語表達自己爲保持氣節而遁入空門的思想。


在他的《古梅圖》中,一株古梅,根部無土,樹心中空,已然是枯死之狀,但卻有一新枝,枝上數朵梅花盛開。


 

八大山人  《古梅圖》


這株古梅顯然是大明王朝的寫照,根部無土則暗示着國土被異族所奪,而那新枝則象徵着朱耷的復國心志和不屈的氣節。


朱耷還在這幅畫上一連題詩三首,其中第一首詩這樣寫道:“分付梅花吳道人,幽幽翟翟莫相親。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魚掃虜塵。”朱耷以“虜”指滿清王朝,抒發自己與滿清統治者對抗到底的決心。


而第二首詩中的“梅花畫裏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是朱耷以南宋遺民鄭思肖畫花露根不畫土和殷商遺民伯夷、叔齊采薇而食的典故再次宣示自己不願臣服於滿清王朝,要與之死磕到底。


除此之外,朱耷還常畫一些變形的花鳥蟲魚畫。如他所畫的魚和鳥,寥寥數筆,或拉長身子,或緊縮一團,皆似是而非。


  

八大山人花鳥作品選


而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所畫動物的眼睛,有時是橢圓形,有時是圓形,還有時甚至是矩形。但不管是什麼形,都不是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魚和鳥的眼睛。


 

八大山人作品選


朱耷筆下的魚、鳥,它們的眼珠子給人的感覺都能轉動,而且大多都在衝你翻白眼。相較於瓜果蔬菜,這些魚鳥畫都不用題詩說明了,一個白眼就足以表達朱耷的心情。朱耷就這樣向滿清朝廷宣示着自己的不屈與鄙夷。

 

八大山人作品選


漫畫家黃苗子曾這樣評價八大山人的書畫,“風雨晦暝、人情世態的磨鍊,使他的作品現出一種倔強屹傲的精神,他畫魚、畫鳥,愛用濃墨在眼眶四周作一圓圈,然後狠狠地用焦墨點在眼睛上部,觀者一眼就看出那咄咄逼人的怪眼,具有炯炯有神的迫力。”


 

八大山人作品選


而朱耷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的畫,常把“八大山人”四字連綴起來,彷彿像“哭之”“笑之”的字樣,以此來寄託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八大山人  《簡筆花鳥》


其弟朱道明也是一位畫家,與朱耷一樣,他改名牛石慧,把這三個字草書連寫起來,很象“生不拜君”四字,以此來表示他對滿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


 

   牛石慧  《古木幽禽圖》



3

八大山人的藝術成就


八大山人長於水墨寫意,是劃時代的人物。 水墨寫意早在唐朝王維筆下就已經開始生花,他一變勾斫之法,創造了潑墨山水,後人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到了五代時期,徐熙先用墨色寫花的枝葉蕊萼,然後略施淡彩,開創了徐體"落墨法"。


 

徐熙  《飛禽山水圖》


宋代山水畫的發展得到質的飛躍,山水畫大家層出不窮;到了元代,山水畫開始更加註重寫意,開創新風;明清時代寫意山水畫進入鼎盛時期,後又有八大山人、李鱓、齊白石、張大千等將其發揚光大。如今寫意畫已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畫法。


而在水墨寫意畫中,又有山水和花鳥之別,有些人專擅山水,有些人專擅花鳥,而八大山人則兩者兼擅之。


他的山水畫,受董源、巨然、米芾、黃公望、倪瓚、董其昌等諸家的影響,博採衆長,自成風格。


那些山石草木及茅亭房舍等,皆是逸筆草草,看似漫不經心,隨手拾掇,而乾溼濃淡、疏密虛實、遠近高低,筆筆無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如《山水  立軸》


 

八大山人《山水 立軸》


筆情恣縱,不構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亂石、房舍,粗略勾邊,水不着色,全部留白,此是仿倪雲林之法。


而其遠筆的圓潤,一氣呵成,又有着董其昌和黃公望的遺蹤。在墨法上,參照米芾米氏雲山,用淡墨漬染出輪廓,再依結構以大小錯落、由淡而濃(或以濃破淡)的橫點疊加,渲染山體的雄厚。


這種無法而法的境界,讓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總是能強烈地感覺到八大山人的個性。無論是山還是樹木,都表現出頑強不屈的精神。


相較於山水畫,八大山人的花鳥畫更具有他風格個性的典型性。他的花鳥畫,風格和氣氛都與山水畫一致,冷傲、淡然。但所畫鳥類都很倔強,最爲突出的是誇張眼睛的部份,眼珠點在眼眶的偏上位置,突顯出白眼,形態神情像是在冷眼看天下。如這幅《孤禽圖》


 

八大山人  《孤禽圖》


僅在中下方,繪一隻水禽,眼睛一圈一點,眼珠上頂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


禽鳥一足立地,一足懸空,縮頸,拱背、白眼,儼然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羣的情態。


形象洗練,造型誇張,表情奇特,構圖奇妙,筆法雄健潑辣,筆勢朴茂雄偉,墨色淋漓酣暢。流露出憤世嫉俗之情,透露出雄健簡樸之氣,反映出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這就是八大山人筆下奇特新穎,出人意表的藝術特色。


除此之外,八大山人的作品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簡”。同倪雲林一樣,八大山人也追求作品的大道至簡。如這幅《涉事》


 

八大山人  《涉事》


八大山人曾在一幅畫中題詩曰:“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既道出了八大山人作品的精簡,同時也道出了其所寄寓的深厚的思想情感。


正是這樣特殊的身世、才情、閱歷,造就了八大山人特殊的人格魅力和藝術境界,其藝術成就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國畫大師齊白石曾題詩曰:“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泉爲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




“中國國家歷史讀書月”第十期抽獎活動

(預告:明天進行第十一期抽獎)

參與方式:

1. 文章留言後,點擊下方抽獎圖片按照提示即可參加活動。

2. 本次開獎日期是5月11日18:00,抽獎結果會通知到個人。

3.獲獎的讀者收到通知後請準確的填寫個人的郵寄地址和聯繫方式,防止因填錯信息導致我們獎品無法寄出。

4.本次活動的圖書獎品隨機發出。

5.本次活動,所有參與者最多隻能中獎一次,即獲獎的讀者將不再進入下次抽獎,以便讓更多讀者能中獎。

6.圖書會在開獎後7天左右寄出,請中獎的朋友耐心等待,有問題及時和我們聯繫。


注:因精選留言數量限制,超出數量的留言不能顯示出來,參加抽獎活動不受影響。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中國國家歷史新書上市,點擊“閱讀原文”鏈接即可購買!

下單即贈館藏圖書一本!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羣: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熱文推薦

點擊標題立即閱讀



那些不和睦的三國名將


日本天皇2800年:從神話走向現實,從神壇走向人間


竇爾敦爲什麼要盜御馬?| 文末圖書抽獎


國人與熱水那些不得不說的事 | 文末圖書抽獎


歷史上這些不按套路出牌的神操作,讓我笑出了


明朝爲什麼堅持不住? | 文末圖書抽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