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無償開放專利,

  說明豐田認爲混動技術即將過時?

  豐田汽車本週表示,將在2030年之前將包括發動機、動力轉換器和電池等2.4萬項混合動力系統技術專利免費開放。

  “世界上有兩種混動,一種是豐田混動,另一種就是其他。”從1997年普銳斯投入市場以來,豐田在混合動力市場已深耕22年。當下,豐田在混合動力車技術領域具有壓倒性優勢,這也是豐田旗下混動車型銷量一直高居不下的原因。

  正如同早些時候以一元的價格向吉利旗下公司轉讓混動技術,豐田此番宣佈開放專利,並非日本人有多麼大公無私——從2016年開始,豐田汽車所持有的部分與混合動力車相關的專利保護逐漸到期。豐田混動技術已進入核心專利失效的高發期。

  無論豐田是否公開,技術壁壘面臨被打破。與其被動面對這一天,不如擺出免費開放的高姿態,反倒還能贏得一波好口碑——豐田的算盤打得相當之精。

  另一方面,混動技術始終都只是過渡。混動技術是燃油車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的技術演進,對改善車輛的燃油經濟性也提供了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可這一切都無法完全代表技術發展的終局。一旦電池能量密度出現重大突破,純電動車將很快超越混動技術。豐田方面顯然也意識到這一點。

  此外,豐田在氫燃料電池領域下了重注。豐田一邊開放混動領域的技術專利,一邊爲氫燃料電池技術註冊了更多專利。豐田絕不是突然善心大發,爲了全人類的環保事業毫無保留,只不過逐漸放棄日後必定將成爲歷史的混動技術,轉而構建一個新的技術壁壘。

  02

  雷諾日產曾討論考慮收購的中國車企,

  是哪一家?

  卡洛斯·戈恩剛剛在本週第四次被逮捕,圍繞着這位核心人物的風風雨雨依然沒有停歇的跡象。

  同樣在本週,外媒報道日產汽車首席執行官西川廣人和前任董事長卡洛斯戈恩去年曾經考慮爲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吸納新成員,並曾經討論在中國進行收購的可能性。

  在被捕前兩個月,戈恩面臨着讓三方汽車聯盟“不可逆”的壓力。西川廣人在給戈恩的郵件中寫道,整個夏天他都在“獨自靜靜地工作”,在老闆的要求下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架構。

  在這封郵件中,西川廣人主動與戈恩商討可能性,並提出了新增第四家汽車製造商作爲聯盟夥伴的可能性,但是他並沒有明確是哪一家企業。他寫道,擴張機會同樣包括爲電動車或網聯汽車“收購中國企業”。

  外媒沒有透露有關“中國車企”的任何信息。但我們仍然可以分析一下這個可能的併購目標。

  雷諾日產的這一想法,顯然與去年中國政府放寬海外車企合資股比限制有關。從前的合資車企,如今可以爲海外車企控股,甚至是100%控股。

  東風日產和東風雷諾看起來與雷諾日產的關係最近,但東風作爲央企,顯然不可能輕易將股份拱手讓出,“國有資產流失”的責任,不是誰都能當得起的。更何況,東風日產在中國市場銷量領先,這樣一塊唐僧肉不可能輕易拱手讓人。

  東風英菲尼迪或許是可能的選項之一,東風英菲尼迪在去年陷入了人事變動的風波,其銷量走勢在二線豪華品牌中也相對較弱,將旗下豪華品牌收歸己手,或許對雷諾日產聯盟來說是一大選項。

  此外,雷諾日產的目標或許還包括去年待價而沽的幾家中國車企。比如寶沃、哈飛。特別是擁有一定歐洲背景的寶沃汽車,對雷諾日產來說或許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當然一切猜測如今都變得意義不大,隨着戈恩的鋃鐺入獄,雷諾日產在中國的收購計劃顯然已經暫時停止。

  03

  祁玉民時代落幕,

  華晨何去何從

  4月1日,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召開的幹部大會上宣佈,省委決定,閻秉哲將任華晨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而面臨年滿退休,執掌華晨汽車13年的祁玉民也將正式告別職業生涯。

  與當年祁玉民從大連市副市長調任華晨汽車類似,閻秉哲也是由政轉商的方式接任,他的現任職務是遼寧省瀋陽市副市長。

  華晨汽車早在1992年就在美國紐約上市,曾在商用車市場風靡一時,5年後華晨汽車開始進軍乘用車市場,之後的2003年與寶馬集團聯姻成立華晨寶馬,由此華晨汽車開始了依託合資品牌利潤過活的時光。

  由於產品競爭力、研發能力弱、公司戰略失誤等多方面的原因,華晨企業逐步走向了下坡路。依附寶馬的品牌和老舊技術不僅沒有實現自主品牌的復興,還喪失了發展的機會,在自主品牌發展最迅猛的十幾年間,華晨汽車卻始終都在走下坡路。

  2009年,華晨中國向母公司華晨汽車集團出售旗下瀋陽華晨金盃汽車的中華牌轎車業務,也就是說從那時候開始,華晨中華的自主板塊就不在上市公司的資產序列中了。

  也許從那時候開始,華晨或者祁玉民就已經放棄發展自主品牌了,依靠華晨寶馬就能活的很好。如今的結果就是,寶馬幾乎全部控制了華晨寶馬,自主品牌板塊已經淪爲魚腩。

  由於華晨汽車自主研發能力孱弱,話語權越來越弱。2018年,華晨中華銷量僅有7.9萬輛。而隨着汽車產業股比政策的放開,華晨在與寶馬的合作中,最終被寶馬佔取了75%的股權。

  華晨的祁玉民時代已經結束,未來華晨將何去何從,誰也說不清。

  04

  定製版奔騰T77,

  小米汽車就這樣來了?

  4月1日,小米有品官方微博發佈預告,官宣了有史以來最大件的小米商品——奔騰T77米粉定製版。4月3日,這款新車如期上市。

  關於小米是否也將進入汽車市場的消息,已經流傳了三五年之久,如今小米果真與汽車掛上了鉤,卻是以這樣一種方式,讓大家跌破了眼鏡。

  奔騰T77是一汽奔騰今年年初投放市場的全新SUV車型。

  外觀上,奔騰T77採用了光影雕刻式先鋒前臉,前格柵六邊形造型,90顆數碼雨滴式設計,貫穿式腰線,後尾燈外觀設計採用方形立體附加面罩結構,車身尺寸4525x1845x1615mm,軸距2700mm,整備質量1455kg。

  動力上,奔騰T77搭載了1.2L渦輪增壓發動機,6擋MT變速箱,最大馬力143Ps,最大功率105kW,最大扭矩204Nm。

  奔騰T77米粉定製版與其他版本車型最大的區別在於,米粉可以在奔騰T77米粉定製版車型搭載的3D全息智控系統中置入小愛同學的人物形象,與小愛同學對話。不僅如此,通過小米的AI技術結合奔騰的3D全息智控系統,還可實現實時操控小米智能家居產品。

  根據發佈會透露的信息,奔騰與小米將攜手強強聯合,通過優勢資源整合利用,還將共同探索物聯網新時期汽車新零售發展道路——一汽奔騰通過小米有品這一全新渠道,進軍線上零售市場。

  05

  愚人節消息?

  寶馬戴姆勒在中國生產電動車

  戴姆勒最近在中國市場可謂動作頻頻,剛剛與吉利攜手國產化、電動化smart,本週又傳出消息:戴姆勒計劃與寶馬一起在中國推出一款價格在2.75萬歐元至3.2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0-24萬元)之間的電動汽車。

  今年3月就有報道稱,寶馬和戴姆勒正就合作開發電動汽車平臺進行談判,此舉可能爲每家汽車製造商節省至少70億歐元。

  當時,德國《汽車畫報》報道稱,戴姆勒和寶馬正在就是否分擔小型車和中型車的工程成本進行談判。這兩款車的設計初衷是“首先是電動汽車”,但也具備適應傳統動力系統的能力。

  寶馬和戴姆勒的合作將在7年內爲各自節省70億歐元。兩家公司也都承認進行了合作談判,包括分擔自動駕駛汽車的工程成本,但寶馬和戴姆勒一再拒絕就合作是否包括整個汽車平臺發表評論。

  德國媒體最新透露的消息是,戴姆勒和寶馬目前正計劃聯合在中國推出一款價格在2.75萬歐元至3.2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0-24萬元)之間的電動汽車,這一價格區間的車型爲電動汽車開闢巨大的大衆市場提供了機會。

  目前尚不清楚該項目是否會真正實施,也不知道寶馬和戴姆勒是否將成立一家合資企業或共享在中國的新工廠的產能。

  戴姆勒與吉利、北汽聯手,寶馬則與長城、華晨有着合作關係,戴姆勒與寶馬再進行合作,顯然需要考慮到各自在中國的合資夥伴。

  目前看來,戴姆勒和寶馬雙方或許確實有過相關計劃,但要在中國落地進行這一計劃,似乎短時期內可行性並不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