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帶來的“過境禮物”,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下)

好不容易忍受了各種各樣的治療,設法逼得癌症走投無路。儘管從戰場上下來的你已是傷痕累累,但所幸沒有輸掉戰爭。然而一想到接下來還要面對癌症遺留的問題,難免令人感到失望和沮喪。

在“堅強活着基金會”的一項癌症倖存者調查中,患者對於治療後的諸多問題表示非常擔憂:96% 是情感方面,91% 是生理方面,75%是實際生活方面。6 僅情感方面,焦慮、抑鬱和痛苦都會影響人際關係、形象和自尊。

所以,讓我們勇敢地直面癌症的“臨別禮物”,應對由治療引發的常見併發症,並探尋各個領域可以改進的空間。

9

失眠

結束癌症治療後,如果你發現自己到凌晨2 點還睡不着覺,那麼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大約70% 的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發現,她們在某段時間無法入睡或者易醒。

不管怎樣,想盡一切辦法保證每晚7~8 小時的睡眠,否則皮質醇和褪黑激素就會出現紊亂;我們還指望褪黑激素來爲細胞唱“抗癌搖籃曲”呢。

那該怎麼辦?

一週7 天,每天在同一時間入睡和起牀,保持房間光線黑暗;睡前1 小時關掉屏幕(電視、電腦、手機);白天鍛鍊;嘗試有意識的冥想活動來讓大腦放鬆;加入自然療法,補充鎂、輔酶Q10、人蔘或者蟲草菇或許會有幫助。當這些辦法都不起作用的時候,你可以考慮處方藥。

癌症帶來的“過境禮物”,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下)

圖片來源:攝圖網

10

治療後的疼痛

在手術或者放療後的前3 個月,你會經歷一些不由自主的、尖銳的刺痛,以及灼燒感、麻痛、壓力或者麻木,這通常出現在神經從創傷和腫脹消退中“醒來”的過程。一些患者的疼痛感持續得更久,包括無法正常(或者徹底)恢復的神經受損或牽拉,以及連同乳房或者乳頭缺失造成的幻肢感。

在一項相關研究中,23% 的患者表示長期感覺疼痛,她們的普遍特徵爲:年齡小於50 歲,接受了更多侵入式手術,術後疼痛,較少使用止痛藥。

做過腋窩淋巴結清掃或腋下放療的女性都應該進行理療來減少肩周炎和腋網綜合徵(是指從腋窩到內肘部的筋像吉他弦一樣緊繃)。 48% 接受了腋窩淋巴結清掃手術的女性都會出現腋網綜合徵,通常12 周後,症狀會自行消失。

理療、肌筋膜釋放按摩、利多卡因貼劑或者鍼灸可以改善瘢痕組織引起的手術部位的局部疼痛,或者放療造成的纖維化和肌肉痠痛。

有氧運動、抗阻運動、水療和補充療法都有改善疼痛的效果。結合己酮可可鹼、維生素E 和氯膦酸鹽,或許可以減輕放療引起的神經病變。你還可以嘗試塗抹辣椒鹼軟膏來緩解刺痛, 悶痛則最好使用加巴噴丁、文拉法辛、阿米替林等藥物。

疼痛的疤痕或者瘢痕瘤可以通過直接類固醇注射、硅膠片/ 凝膠、冷凍療法(液氮)、激光或者辣椒鹼軟膏來治療。如果這些都不起作用,你可以考慮對切除過的觸痛區域進行手術修正,或者調整再造手術的結果,通常能有所緩解。

11

心臟毒性作用

抗癌療法,特別是蒽環類藥物(表阿黴素)、HER2 導向的單克隆抗體、他莫昔芬/ 芳香化酶抑制劑、左側乳房化療等,都有不到5% 的可能性造成可逆或者不可逆的心肌功能障礙、心力衰竭和(或)心血管死亡等明顯的心臟問題。醫療團隊會採取措施來監測、預防或者減輕治療對心血管的損傷。

癌症帶來的“過境禮物”,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下)

圖片來源:攝圖網

12

化療腦

關於“我感覺腦子沒有之前那麼靈活”的研究表明,腦霧會影響16%~50% 的乳腺癌患者,但是思維敏銳度似乎會隨着時間推移而有所改善。

在一項前瞻性研究中,8.1% 的乳腺癌患者不到一年就達到了認知障礙的標準。 認知衰退有多種表現形式,包括視覺和言語記憶、反應時間、注意力、專注力和處理速度方面的損傷。

有時,直至感覺到壓力、疲倦或者一心多用,你可能纔會發覺自己犯糊塗了。(或者直至你意識到孩子們在佔你便宜:“媽媽,昨天你答應今天給我買車來着。”你答應了嗎?)

腦磁共振、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和腦電圖證實了化療後大腦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儘管它叫作“化療腦”,但並非完全是高劑量和過長時間的化療造成的。影響認知的因素非常多。

光絕經就能讓你的思維變得遲鈍,所以想象一下,絕經期的時候碰上了“情緒化”的癌症,再加上全身麻醉和化療也來“湊熱鬧”,內分泌治療又“不離不棄”地伴隨了10 年,大腦怎麼可能不受影響呢。

有趣的是,引起認知衰退和最初癌症發病的風險因素是一樣的,比如氧化應激和細胞因子,它們會造成DNA 的損傷和炎症。鍼灸和運動可以促進大腦供血。另一種方法就是認知康復,包括與治療師一起進行記憶和注意力的訓練,學習補償策略(例如制訂清單,不要一心多用)、減壓、放鬆和解決問題的技巧。

13

非乳腺癌的惡性腫瘤

非乳腺癌惡性腫瘤的產生有多種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初始乳腺癌治療後的併發症。例如,子宮尚存的女性絕經後服用他莫昔芬可能會篩查出子宮內膜癌(發病率爲1‰~2.6‰);發現任何陰道出血的症狀都應該告訴醫生。

遺傳基因突變(如利弗勞梅尼綜合徵和林奇綜合徵)增加了其他器官患癌的風險,所以醫生會遵循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指南的規定採取適當的監測方法。如果你還沒有諮詢過基因測試或者進行過篩查,那麼一定要主動提出來。

荷蘭的一項研究在用5.4 年隨訪了58 000 多名乳腺癌患者後發現,每20 人中就有1 人在10 年內診斷出下列非乳腺癌惡性腫瘤之一: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肺癌、子宮癌、卵巢癌、腎癌、膀胱癌、軟組織肉瘤、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簡稱AML)。

45AML 是已知的化療導致的一種疾病,出現在接受烷化劑(環磷酰胺)和針對拓撲異構酶的靶向藥物(蒽環類藥物)的患者身上。在這些患者中,沒有接受放療的患AML風險爲0.5%,接受放療的患AML 風險爲2.5%。

發現感染、疲勞、瘀傷、出血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對於接受放療的患者,第二次患上的癌症可能爲肺癌、食道癌、甲狀腺癌和肉瘤等,治療後的10~15 年是發病的高峯期。

雖然遺傳和輔助療法是患惡性腫瘤的主要原因,但是抑制乳腺癌發病的生活方式,往往也能對這些癌症產生影響。也就是說,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控制體重,戒菸、戒酒)可以降低第二次患癌的風險。

14

感情分歧

治療後出現的抑鬱、焦慮和全身不適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極爲普遍的現象。要知道,任何讓你感到沮喪的理由不僅正當合理,而且值得和專業人員進一步探究,這樣你的恢復過程纔會儘可能地徹底和圓滿。

統計數字不會說謊。20%~30% 的乳腺癌倖存者在確診後的一年裏表現出了明顯的焦慮(或)消沉,5 年後多達15% 的患者出現抑鬱的症狀。職場和其他場合“不問不說”的原則經常使得經歷過癌症、需要解決情感和生存問題的女性無所適從,甚至造成她們的工作和人際關係遭受不利影響。

癌症帶來的“過境禮物”,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下)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有一位患者瑪琳做完癌後檢查,我正準備離開時忽然發現她十分沮喪。“出什麼事了嗎?”我問道,“你似乎很難過。”她號啕大哭起來,說剛和丈夫離婚了。“我認識城裏最好的婚姻顧問。”我對她說。4 年後,她和丈夫破鏡重圓。

別等着醫生去關注你的心理需求;如果你需要幫助,就主動諮詢轉診,尋求顧問、互助小組和壓力管理機構的支持。

抑鬱的一個常見原因就是女性對手術結果感到不滿意。難看的疤痕或者乳房變形、不對稱,影響的可不僅僅是外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愁眉苦臉會加劇抑鬱、孤僻、性功能障礙和人際關係的緊張,而且這些問題可不是穿一件超大號的運動衫就能解決得了的。

雖然一項大型的多種族倖存者調查顯示,無論選擇保留還是切除乳房,66%~80% 的人對外觀、腫瘤位置和大小、剩餘乳房大小、放療、併發症和對美感的期待表示總體滿意—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你照鏡子時的想法。如果你不開心,就跟手術團隊提出來,他們有的是改進的方法和工具。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對病情復發的恐懼。你會擔心:“既然我得過一次癌症,那很有可能還會得第二次。”多達70% 的癌症倖存者表示,即便在初次確診多年以後,他們仍然害怕癌症的復發。

引發這種恐懼的導火索可能是聽聞哪個名人或者好友癌症復發,或者新聞報道癌症研究的重大突破,又或者僅僅是和出診的醫生碰面。我所有定期複查的患者一拿到乳腺X 線攝影結果,就會馬上找我做臨牀檢查,因爲她們知道我會和放射科醫生一起先查看拍片結果,這樣在我推開檢查室的大門時,就能直接告訴她們(如果是真的):“你的X 線攝影檢查沒有問題!”

最後,重返正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就等於重返職場,但是它並不總像聽起來那麼輕鬆或者受歡迎。不要害怕和老闆談論職場的適應問題,多向同事求助,這樣你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我有一個患者,她的同事把自己的帶薪休假轉給了她,大大改善了她的經濟狀況。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

責任編輯:覓健科普君

本文來源:《乳房健康手冊》

癌症帶來的“過境禮物”,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下)

相關精彩回顧

癌症帶來的“過境禮物”,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上)

能不能喫?怎麼喫?一文理清乳腺癌患者飲食禁忌

總是擔心復發轉移,不如試試這3個辦法?

癌症帶來的“過境禮物”,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下)

讓我瞅瞅都有誰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