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樊英

有人曾經這樣說,要追溯成都的煙火三千年,不必窮經皓首,只需要走進太古裏,就能看到時間在這座城市埋下的千年伏筆。

就在今年9月,有一所被家長們稱作“校園版太古裏”的全新學校,就將全新開航。

從效果圖來看,這實在不像是一所學校,斜頂青瓦,曲水潺潺,庭院合圍,竹木成蔭,有家長說,“這像極了記憶中的川西民居,很成都”,還有家長說,“這簡直就是學校版的太古裏,很國際”。

其實,說它是校園版太古裏,其實只是看到了其“形似”的一面。如果要追尋這所學校更深處的靈魂,你會發現,這所全新的K12寄宿制學校與成都三千年的底蘊,竟然有那麼多的淵源吻合。

這當然不是偶然,而是一羣教育人的匠心使然。

爲什麼要設計成“川西民居”的建築風格呢?這幾乎是所有人在看到學校第一眼時都會問到的問題。

不爲人知的是,關於學校的建築方案,曾經發生過幾輪激烈的爭論。

在相繼淘汰了多個設計方案後,有兩個方案走到了最後。其中一個偏西式,另一個方案則偏中式,就是現在看到的“川西民居”風格。前者有明顯優勢,修起來比較快,後者不僅工期長,甚至對選材也有極其苛刻的要求。

儘管依然還有人持保留意見,最終董事會拍板:放棄西式,就定“川西民居”風格。雖然後者的修建更“折騰”一些。


按照這個方案,最終呈現出來的學校建築,將集傳統書院文化特色爲一體,迴廊式建築與園林相依成景,親和自然,濃郁的中國傳統形式與現代教育功能相結合,形成“兩軸一廊五園圃”的格局,定位自然環境與雅士文化、現代教育功能融合的精品。

但一座建築,受人仰慕的背後,除了其空間藝術造詣,更有其對內在神韻的極致追求。

“這個建築的形神是合一的。如果一定要問這個內在神韻是什麼,那就是我們的辦學目標——植根中華,匯瀾全球。”西川匯錦都學校校長李豔解釋道,“植根”意爲深入到人或事物中去,“中華”既是一個地理空間概念,更是一個文化概念與價值體系。學校辦學“植根中華”,就是要將根基立於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沃土,努力辦一所最具有中國溫度與文化底蘊的一流學府,傳承中華文明,傳播中國智慧,傳遞中國力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選擇這樣的風格,還隱含着學校的一個願望:建築也是語言,我們要讓中國語言在世界發聲。”

一座建築,除了其形神之間的序曲交響,當然還應該包含無所不在的美學主義。

西川匯錦都學校佔地110畝,建築只佔了大概1/3,其餘2/3的面積,“全部交給大自然”,連片的草地間,花木連天接地,曲水潺潺靈動,學生暢遊其間。

但在校長李豔看來,光有景,還遠遠不夠。

在李豔到了西川匯錦都學校之後,她早些年教過的目前正在英國留學或者生活的學生們,全部多了一個任務——拍攝英國各種莊園、花園和城市綠地的各種椅子、凳子的全景照片。然後,李豔拿着這些照片找到施工方:“天然、質樸、生態,我就是要這種感覺”。

按照學校的構思,未來西川匯錦都學校的戶外凳子椅子,將是全成都學校最多的,而且不能是鐵藝的,必須是實木、石頭等天然材料,要和整個校園建築風格和諧匹配。學校甚至打算把書桌也搬到草地和花樹中去,“希望我們的學生在水畔、在樹下、在花間隨時可以坐下來,看一本書,寫一段字,描繪胸中丘壑,心胸寬廣,自然和諧,而不是生活在鋼筋水泥之間。因爲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就是踐行“潤澤生命,多元成長”。

此外,學校特別打造了一條“錦都長廊”。整個長廊完全顛覆和突破了傳統印象中長廊的概念。除了展示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願景等,還會有書畫展覽等。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不懼寒暑風雨,孩子們都可以漫步其間,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充分享受美好的校園生活。每年5月,凌霄花盛開的錦都長廊也將成爲校園最美一景。

據瞭解,西川匯錦都學校整體能夠容納90個教學班、3600名學生。待學校一期建設項目完成後,將經過嚴格的質檢和環保檢測合格,於9月投入使用。

一脈相承書香遠,臥虎藏龍納百川。建築能爲學校奠定神韻,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優秀的管理團隊,則是爲一所學校的靈魂注入磅礴靈動的生氣。

西川匯錦都學校的管理團隊由來自成都七中、西川中學和龍江路小學的優秀團隊彙集組成,投資方西川匯教育曾先後作爲投資方之一,共同創建了成都西川中學、成都西川中學(南區),擁有近20年投資運營管理高端私立學校的治校經驗,西川匯錦都學校則是該投資管理團隊創建的第三所學校。

西川匯錦都學校名譽校長戴高齡,原成都七中校長,西川中學創始人。

在成都七中工作期間,戴高齡校長創造性地提出了成都七中“着眼整體發展,立足個體成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三體教育思想。這一思想至今影響深遠。


極其難能可貴的是,戴校長至今活躍在成都教育圈內,且深受尊敬和愛戴。有教育圈人士評價戴校長,只用了八個字,儒雅睿智,風度依舊。還有人評價,“樸實,安靜,有學養,溫潤如玉,培植了一批又一批的成都教育人才。”



西川匯錦都學校校長李豔,溫婉沉靜,果斷敢爲,深潛成都教育界的三十餘年,其中17載春秋都獻給了成都七中及七中育才,歷任成都七中教師、七中育才副校長、華西中學校長等。尤其是2018年,她帶領着華西中學的全體師生實現了學校幾十年的夙願: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評上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在李豔的教育基因裏,有着濃濃的七中血液和七中情結,治學嚴謹、創新探索,“可能天生就是個喜歡挑戰和追夢的人”。

2018年,當又一次帶着一批七中血脈前往西川匯錦都學校時,她給自己定下了小目標:“一定要讓七中的卓越精神,再次紮根!”

李豔說,七中人最鮮明的風格,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崇尚學術,腳踏實地,做真事”,“我希望用最高遠的目標,用最好的方式,去追求一種教育的境界。”

與李豔校長組隊者之一,是現任西川匯錦都學校副校長的李文劍。他此前在西川中學工作了17年,從一線教師成長爲西川中學(南區)副校長。17年的西川教育磨礪,形成了李文劍獨特、嚴謹、卓有成就的教學風格,得到學生、家長的交口稱讚和教育同仁的高度認可,並先後獲得市優秀青年教師、市優秀班主任、省級骨幹教師、省優秀教師等稱號。

“在西川中學的17年,我深受戴老的教育、培養”,李文劍至今把戴高齡校長教給他的一句視作座右銘:教育要腳踏實地,細節做到極致,就是絕招。

李文劍一直記着這句話,雖然目前擔任着西川匯錦都學校的副校長,但在新學期來臨之際,李文劍也還將擔任一線教學工作,“作爲副校長,必須和所有老師戰鬥在一線”。

西川匯錦都學校小學部校長,同樣名校出身,曾擔任過川大附小校長助理、龍江路小學副校長。

此外,還有來自成都七中的六位教育專家,擔任西川匯錦都學校首席專家。

那麼,管理團隊中的這三所成都名校基因最終將匯聚成一股什麼樣的力量,成就一種什麼樣的錦都氣質呢?校長李豔的回答簡單得有些出乎意料:“教育成績卓著,得到社會各界認可,打造一個能植根於百姓心中的品牌,並輻射引領成都教育。”

課程是濃縮的世界圖景,是獨特的生命體驗,是預設的學習經歷,也是可選的發展標誌。國家課程是一切教學目標的基礎。但如何落實,纔是體現各個學校不同“看家本事”的時候。

在李文劍看來,要完成課程傳授,簡單說,是一個加法,即硬件和人。“只要願意投入,再先進的設備都能置辦”,但真正的教育實力比拼,更在於人以及人的不斷創新和追求。

從硬件水準來看,西川匯錦都學校的硬件全部按照現代教育的高標準配置,“創客教育中心,VR教室,以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爲基礎的領先智慧校園、智慧課堂,以及AI、VI等特色實驗室,全部配齊。

同時,西川匯錦都學校將匯聚名校經驗,進行有機整合和傳承發展。現階段,雖然學生還沒有入校,但兩位校長已經在開始帶着學校老師細細磨課。

李文劍舉了一個例子,“三定、四備、五統一,這是成都七中的‘傳家寶’,我在西川中學的時候,戴高齡校長說,一定要將這一傳家寶貫穿於我們教學的始終。現在,我們會將這一傳統進行繼承和發展,完整地落實到西川匯錦都學校。”

此外,按照學校的構想規劃,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大手筆——未來,在西川匯錦都學校,從小學到中學,不同學段的選修課、活動課加起來,將多達300門。李豔說,這樣設置的初衷,是希望讓每個同學,都能在選修課中得到啓發,找到興趣,成爲具備綜合素養的個體,“讓西川匯錦都學校每個孩子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

除了硬件標準和教師團隊以及課程標準的引領,西川匯錦都學校的學生公寓,同樣採用高標準建築規格建設。公寓由三棟彼此相連的五層公寓樓組成,底層是設施現代,功能齊備的餐廳,二至五層爲學生寢室。全中央空調、全新風系統,獨立衛生間,熱水24小時供應。每間寢室可住6人,選用青田傢俱公司用芬蘭松木(全實木)精製成的公寓牀,目前,牀具已經在廠商的庫房裏,靜靜敞放,等待9月的到來。

要說大手筆,西川匯錦都學校的1200平米多功能大講堂也是不得不提。按照設想,這將是一個學生甚至家長的活動中心,包含了學術大廳、圖書館、閱覽室、陳列室等,同時未來這裏也將成爲西川匯錦都學校的孩子們盡情展示才藝和釋放激情的地方。

大講堂未來將承擔何種功能呢?李豔表示,未來,西川匯錦都學校將攜手衆多藝術家走進學校,藝術家們將在這裏不定期舉行學術講座、藝術表演,甚至把藝術展覽直接搬到學校。孩子們也就自然而然地有機會經常與藝術家們對話,甚至與藝術家共同創作,感受藝術帶來的浸染,讓每一個西川匯錦都的孩子都能在這裏仰望文學、藝術、科學的璀璨星空,讓這個充滿科學和藝術氣息的講堂,真正成爲孩子們的精神殿堂。

“我們要爲孩子的長遠發展、乃至終身發展考慮。雖然最終成爲藝術家的孩子是少數,但我們希望孩子們至少都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李豔說,潤澤生命,不僅僅是給孩子們提供優美的校園環境,獲取優秀的學業成績,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還應該涵養品格,提升做人的品質,成就最舒展的生命。

大講堂的名字也已經初步有了構思,“錦都大講堂”。

取名錦都,不僅僅因爲這是成都的別稱,也含着西川匯錦都學校的初心——

“煙火成都三千年,要把這樣一段厚重的歷史告訴未來的成都孩子,非一朝一夕所能,從三千年前那支穿越三峽西遷的夏人紮根起始,站在時間的河流上,西川匯錦都學校希望能積跬步之力,延續千年的文脈,找到歷史埋下的伏筆,讓絃歌永續,讓每個孩子在走向世界的時候,血液裏能流淌着成都氣質和中國溫度。”

 注:本文爲推廣文案,非成都兒童團採編新聞稿件


排版丨Jiay

 [END] 

 更多精選文章 

備戰小升初藝體特長生民辦vs公辦

表白媽媽桐梓林美術培訓12歲少女畫成都

85後職場媽媽分享暗黑童言萌娃+萌寵

一人一伴·微拍秀全能小記者科技研學遊

外地戶口上初中途徑隨遷子女入學成都小升初答疑

測評:早教語文英語英語2成都書店

成都升學政策解讀:小一新生入學小升初中考


鄉野新農夫古堰新探環保研學遊

氣象研學遊傳承非遺文化

活動專區我要入團活動商城


今日頭條搜狐號

一點號網易號企鵝號

商務合作聯繫電話

028-86751084

相关文章